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

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

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1月,旨在依託復旦大學多學科基礎研究的優勢,系統化、集成化開展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瞄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關鍵性、創造性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發,建設具有體制機制優勢的創新型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現有特聘教授5人,特聘講座教授2人,兼職教授3人,青年研究員5人,青年副研究員3人,校內雙聘教授約60人。

工研院下設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和超越照明研究所三個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
  • 外文名:Academy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udan University (FAET)  
  • 管理部門復旦大學
  • 成立時間:2017年1月
  • 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 
  • 研究院副院長甘中學張國旗,徐曉創 
研究院介紹,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超越照明研究所,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學術科研,高性能環保表面處理材料的開發與套用,顯示器熱固化全貼合技術,光刻機物鏡執行器和感測器研製,十億像素雲成像相機系統的開發,基因測序設備中圖像校準算法研究及套用,國產化下肢假肢矯形器、外骨骼研發轉化,人才培養,導師隊伍,

研究院介紹

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1月,旨在依託復旦大學多學科基礎研究的優勢,系統化、集成化開展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瞄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關鍵性、創造性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發,建設具有體制機制優勢的創新型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現有特聘教授5人,特聘講座教授2人,兼職教授3人,青年研究員5人,青年副研究員3人,校內雙聘教授約60人。
工研院下設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和超越照明研究所三個研究機構。

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

圍繞突破國際智慧型機器人領域的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整合校內外資源,集聚一批世界機器人研究的頂尖科研隊伍,以智慧型計算、智慧型晶片、智慧型機器人及套用工程的交叉為突破點,以產業需求(醫療康復產業、智慧型製造產業、服務產業等)和重大任務(機器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人工智慧國家2030重大項目等)為牽引,研究智慧型機器人信息處理與控制、核心器部件、系統集成與套用等理論與技術,並套用於智慧型醫療機器人、智慧型工業機器人、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產業化,致力於形成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智慧型終端和以機器人為智慧型終端的新產業研發經濟模式。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為首批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甘中學博士,目前已形成的團隊中包括國家“千人計畫”特聘教授11人,計畫3年內研究院PI規模達到70人左右,聘用專職科研人員、科研博士後等60名左右。

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圍繞我國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戰略需求和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大需求,由復旦大學和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聯合共建。復旦醫工所充分發揮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技術、資源優勢和蘇州醫工所的工程技術、成果轉化的優勢,以臨床需求為牽引,以智慧財產權為紐帶,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臨床醫學與工程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有效銜接,致力於成為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醫療器械研發基地和生物醫學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醫療器械和裝備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計畫3年內PI規模達到50人左右,聘用專職科研人員、科研博士後等50名左右。

超越照明研究所

整合復旦大學、上海市以及國內外照明和半導體領域優秀人才和軟硬體資源,為我國信息、生物、醫療、農業、光電子等領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創造先機,重點突破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光醫療健康、光農業及相關照明光電子核心理論和關鍵技術,形成中國超越照明技術的協同研究網路和產學研聯盟。計畫建設成為超越照明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產業轉化的核心研究機構,服務於國家發起國際大科學計畫戰略和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需求。超越照明研究所計畫3年內PI規模達到50人左右,聘用專職科研人員、科研博士後等50名左右。

學科建設

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目前包括計算機套用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和有機化學等七個專業方向。

師資隊伍

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
陳遲曉
董志岩
范佳媛
方虹斌
甘中學
康曉洋
羅靜靜
李 偉
齊立哲
商慧亮
宋 梁
史傳進
孫雲權
王守岩
王 偉
徐 鑒
王軍華
徐 敏
薛向陽
周 華
張曉旭
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Ajit Yoganathan
陳欣榮
馮 瑞
季敏標
劉 雷
林 偉
馬 炯
馬 昕
毛 穎
魏 來
許凱亮
楊 偉
超越照明研究所
方誌來
郭睿倩
區瓊榮
孫耀傑

學術科研

高性能環保表面處理材料的開發與套用

項目簡介:
為回響國家環保需求,降低有機揮發物(VOCs)排放,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本項目旨在研發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易塗裝、環保、健康、安全的表面處理新材料,並配合使用環保前處理工藝、精益化塗裝工藝、高效後處理方法與設備,實現工程機械、電動車三輪車用塗料性能要求及塗裝排放量的降低。同時與 “解放軍理工大學雷電防護與電磁偽裝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中南大學電磁波實驗室”合作,使隱身塗料成功套用于軍事領域,為國防事業做出努力。
項目負責人:顧廣新

顯示器熱固化全貼合技術

項目簡介:
團隊所掌握的相關技術已經在軍民融合的戰略中得到了廣泛套用。本項目擬建立一個大型完善的顯示器光學全貼合技術開發平台,針對該領域的瓶頸問題,從材料、工藝、設備三個方面進行創新,研製國際領先水平的顯示器熱固化全貼合技術及全自動生產設備。
項目負責人:郭浩

光刻機物鏡執行器和感測器研製

項目簡介:
28nm及以下節點光刻機要求物鏡可動鏡片中的執行器和感測器必須具有高頻響特性、亞納米精度、低功耗及高可靠性,目前市場上尚無滿足需求的產品。本項目研發的光刻機物鏡執行器和感測器及可動機構測試台將解決上述技術瓶頸並產品化,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項目負責人:楊曉峰

十億像素雲成像相機系統的開發

項目簡介:
十億像素圖像、視頻可以獲得極其細緻入微的圖像細節,代表了圖像視頻處理領域計算最複雜、數據量最大的套用場景,也代表了高性能圖像視頻處理領域的最高水平。本課題將從十億像素圖像視頻採集、存儲、傳輸、顯示四個方面開展研究,提出並實現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為下一代極高清圖像視頻套用奠定基礎。該項目中極高的圖像運算能力和IO頻寬的專用晶片設計均屬世界領先水平。
項目負責人:曾曉洋

基因測序設備中圖像校準算法研究及套用

項目簡介:
針對基因測序設備中的超高解析度圖像實時校準問題,突破大規模圖像線上分析處理核心技術:1.超高解析度圖像實時分析技術;2.多GPU加速算法;3.多GPU動態資源分配技術。為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測序設備提供圖像高速校準整體解決方案,並參與設備樣機研製。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負責人:馮瑞

國產化下肢假肢矯形器、外骨骼研發轉化

項目簡介:
我國人群中下肢運動性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然而相比與歐美已開發國家,我國的康復輔具產業在規模和技術含量等方面仍有明顯的差距,現有產品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本項目擬通過國人在體運動學、力學分析檢測,臨床適應性評估,工程學及材料學改進等,實現國產化、全系列的下肢支具、矯形器產品、新型下肢假肢系統、助行外骨骼系統的開發與改進,以此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福祉。
項目負責人:馬昕

人才培養

發揮文理醫綜合優勢,聚焦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工程與套用研發,主動對接國家任務,通過與包括中科院在內的大院大所和國內龍頭企業合作,在雙方優勢學科基礎上交叉融合,外引內聯,構建若干個多學科多領域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發平台。
當前涉及的科研領域主要有:機器人智慧型計算與控制、機器人智慧型硬體與作業系統、智慧型機器人體系結構與系統集成、第三代半導體、醫療健康照明、超精密運動與智慧型控制學習、雲相機、顯示器熱固化全貼合技術等。
工研院以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廣、事業心強、具有廣泛適應性的科研、管理和教學的人才為目標。強調基礎教學、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學素質的培養。注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對與本專業相關的學科、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套用前景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能力。

導師隊伍

現有博士生導師20餘人,其中包括原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IEEEFellow張國旗和史傳進,九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中科院“百人計畫”專家王守岩,未來還將陸續引進多名工程套用領軍人才、產業領袖,以及更多的科研教學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