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武

徐德武:字益侯,江南金壇人,由貢監,於康熙二十年(1681)任邱縣知縣。

基本介紹

  • 本名:徐德武
  • 字號:字益侯
  • 所處時代:康熙年間
  • 出生地:江南金壇
  • 官職:知縣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建利涉橋,買立書舍,禱雹入坑,黑冤電白,直東會鞫,方誌記載,

個人簡介

徐德武,字益侯,江南金壇人,由貢監,於康熙二十年(1681)任邱縣知縣。
周保思學博贈言,步原韻二首
共事何知歲月寬,行攜襆被棹江乾。
木天視草高門易,水國占雲遠道難。
津劍光留千里合,隴梅信報一枝安。
右文應奏相如賦,上苑春花次第看。
閒就披尊丈室寬,沖霄意氣許誰乾。
昇平宦跡相逢易,耐久交情慾別難。
道重惟知師北海,文高何必賣長安。
他時懷袖書恆在,好對停雲展卷看。
重建奎文閣碑記
功屋之有鬼神,蓋顯矣哉。宋歐陽文忠於論文獨出手眼,其主衡鑑也,一若默聽於冥冥者之所為。有明數百年,制科為最盛,神應尤最奇,先達往往記述,至有目擊魁像,如世俗所圖者,世尤疑之,不知鬼神從人之精神,感召而現,有主宰,何必無形象?苟有益於設教,從信可也。又或致辨於宿與星、奎與魁之別,考訂是矣:要之相沿既久,此心第主於敬魁神已耳,其陟降左右之者,不可度思奚,必斤斤辯定哉。丘邑雖處瘠壤,然望神京,司隸百里,而近風氣之所漸,聲教之所被,宜不後於諸邦。有明時,鉅公迭出,人文蔚興,傑然青冀間,後經兵燹,流風餘韻,故有存者。
本朝初,曾兩歌鹿鳴,既而寂然。德武初蒞任,輒有志學道,愛人一言,時司鐸周君,方昌明胡,安定教指,訪其人文,則宿學謐如,少俊奕如成童,有志者彬如黨癢,術序弦誦之聲四達,自是七八年來,修益勵,才益茂,然宿學則甘老明經,少俊僅蜚聲壇坫,成童之足備弟子員者,試額至不能盡收,而懷瑾握瑜,未獲見珍於右文之世也,何故?既而群以形家謂:向者改建奎文閣於城南隅,風氣隨衰。為言信夫,文章關運會,以一邑人才之眾,數十年之遠,而光華久閉,非力為興建造化,曷由轉移。德武受事初,固已倡修學宮,鼎新輪奐,邑人石記而藏之義學。茲復同司鐸周君(泰生)、劉君(基)與邑紳士共議捐貲倡率(復諏明經李君正心、太學張君習曾,董工鳩事),仍舊址而復之。蓋奎閣依文廟,於義為順,類從而靈集,神其眷而妥焉。福我人士,當自此始。且川岳光昌之氣,積之不厚,則發之也無力。丘學今久郁矣。異時大伸,知必有驗,顧栗鱗思翰者,當使人品,不愧科名,天始綏其福佑,神所憑依,恆在晦明風雨時,衾影無慚,即玉函金筒中人物也,敬書之,以相勉雲。
重修縣誌序
邑乘,史遺意也。自地里建置,迄乎雜誌藝文,縷析條分,瞭若指掌,其厘定犬牙,則職方之遺訂也;備采謠俗,則國風之餘韻也,差別人倫,則龍門之職志也;新舊續編,則通考之旁支也。是為一方要典,非可若斷若續,以具文置之也,審矣。余初蒞任,視邱之土瘠民貧,室宇荒陋,惟人士彬彬,有魯儒氣象。既而論文學宮,少年英俊,悉操觚登作者之壇,蓋著姓淵源有自也。因征其文獻,則宿學在,而志書頗失次,深慮聞見,久而失傳。遂屬歲貢士劉、蔣諸君,考訂采輯。今歷事八載,諸君以成書告,余覽其綱舉目張,蓋真得古人遺法與意者,顧謂當綴數言於諸序後。夫余適當水旱頻仍撫循未遑,非克齊蹤曩哲浸假,更寬期代有餘力,則蓄志未逮者。如斥土易飢,兼鮮蓋藏,思與紳士商預防之具,常平在所宜設。黌序雖新,典墳多缺,宜購經史群書,閣而藏之,為多士燈印。俱以俟後之君子,遑論其他,姑泚筆焉。紀其歲月,且識吾闕雲。

人物事跡

建利涉橋

名宦徐德武,字益侯,江南金壇貢監,康熙二十年知邱縣。
金壇徐益侯,康熙年知邱。
僻壤寡生殖,資民買耕牛。
恤商招布客,貿易歸如流。
利涉橋一座,建於北王樓(集本傳)。

買立書舍

名宦徐德武,見前
義學因久廢,買地察院東。
立書舍,聘蔣貢。
凡貧而好學,悉惠教於中(集本傳)

禱雹入坑

名宦徐德武,見前。
城西時雨雹,徐公向空禱。
默中如回響,次早村民報。
隕雹盡入坑,左右龍王廟(輯本傳)。

黑冤電白

名宦徐德武,見前。
徐公知邱縣,折獄無留案。
胡大害宏道,登坤殺孟三。
黑冤皆難究,一白神如電(見傳)

直東會鞫

名宦徐德武,見前。
曲民夜決虞堤口,殺我守堤人王豆。
徐公灑淚申訟冤,兩院會鞫棗強縣。

方誌記載

徐德武,字益侯,江南金壇人,由貢監於康熙二十年(1681)至二十八年(1689)任邱縣知縣,在任九年間,為邱縣人民辦了很多惠及後代的好事。舊志載,康熙二十年(1681)甫下車,值黃河柳彗之役,公捐資工所,購足其數,不以累民,二十一年(1682)三春無雨,二麥立枯,公泣為申告,復多方糴鄰粟,按戶賑給。是歲小麥不能布種,公為移江南春麥,遍及各鄉,教以種藝。二十二年(1683)秋,復大飢,冬散谷。二十三年(1684),春施粥,自南北鄉,遠至百里外,並施衣服棺具。二十四年(1685)旱蝗蔽天,申災未允,公奉百檄,設法捐賑,殫資力,活民無算。時城西雨雹,公向空默禱,至次早,王馬村(石佛寺)民報,隕雹盡入本村龍王廟左右坑中,如回響焉。二十五年(1686),以漳河水患繕修舊堤。至二十六年(1687)六月,曲周縣民夜決堤,殺守堤者一人,公馳赴灑淚,晝夜立堤上,董塞決口,申吁上官,勘訊數四,至逾年(二十八年1689),直隸,山東兩撫台,會鞠於棗強,而獄始定,堤得保全,公之力也。是年,再施麥種,西北諸鄉,冬復施衣。民力不能買耕牛來告者,輒相資給。念學宮久圯,躬倡修葺。聚奎閣原在學宮巽隅,前以傾頹,移峙東南城頭,從堪輿家言,復遷舊地。因義學久廢,買地於察院東,創立書舍,禮騁貢生蔣某於內,凡貧而向學者,悉惠教焉。以邱處僻壤,寡生殖,則招布客,恤典商貿易者,至如歸。於北王樓建涉利橋一座,立義冢於城東泰山廟後,案無留牘,片言析獄,如孟登坤殺孟三於瓜庵,胡大害吳宏道於萬善,皆黑獄難究,公宛轉電白,一時驚頌如神。邑中舊剎,有廢必興,如興平堡寺,廣生廟,關帝廟,文殊廟,觀音廟,悉順輿情修復之。俸祿,升黃平州知州,攀鐙載道。任黔未幾,旋膺內召,由部郎出知江西吉安府,士民立去思碑,建生祠於義學堂後,至今香火不絕(清雍正六年《邱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