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達(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城市)

先達(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城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先達,是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城市。位於蘇門答臘北部馬達高原東坡,海拔392米。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15萬(1980)。本島東海岸鐵路支線從直名丁宜通往此地,公路由此西通多巴湖,東達沿海各城鎮。附近有廣大的茶園、橡膠園和咖啡園,多瀑布和溫泉。有農產品加工、捲菸、鋸木及劍麻紗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先達
  • 外文名稱:Pematangsiantar(Pematang Siantar, PT. Siantar 或 P. Siantar)
  • 行政區類別:城市
  • 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亞
  • 面積:79.97平方公里
  • 人口:234,885(2010)
先達,歷史,

先達

①先達(Pematang Siantar):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城市。位於蘇門答臘北部馬達高原東坡,海拔392米。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15萬(1980)。本島東海岸鐵路支線從直名丁宜通往此地,公路由此西通多巴湖,東達沿海各城鎮。附近有廣大的茶園、橡膠園和咖啡園,多瀑布和溫泉。有農產品加工、捲菸、鋸木及劍麻紗廠。
“Pematang”意為“小道”。先達處於交通要道,是蘇北省會棉蘭(Medan)通往西南打板努里(Tapannuli)和實務牙(Silboga)等地必經之路。

歷史

先達建市100多年,十九世紀,先達屬於先達第十四世王納瓦魯(Raja Sang Nawaluh)的領地。從1871年開始,中國東南沿海移民逐漸聚居先達,與當地原族群雜居,開荒耕地,開小店,小本經營。我們的華人先祖,紮根本土,先後攜帶自己的親屬友人,在先達定居下來,落地生根,人口驟增,自強不息,發展經濟,幾代人在這裡集市(開巴剎做小買賣),逐年擴大集市,繁榮當地,市容為之改觀。口傳百年:“先達市是先有‘巴剎’後有‘先達’。”
直到二十世紀初,荷蘭殖民政府在先達周圍大面積擴大開拓橡膠,油棕,劍麻等種植園,並把先達定位為蘇島東部種植園中心,土特產集散地,僅次於棉蘭(Medan)的蘇北第二大城市,以供周邊種植園主休閒娛樂,度假購物之地。荷蘭政府官員根據這一構想,在圖紙上大筆畫上,以巴剎為中心,按東南走向,在巴剎兩旁劃了兩道並行紅線:一條以荷蘭女皇威赫敏娜(Wilhelmina)命名的大街,一條以公主朱莉安娜(Juliana)命名的榴槤街;還有一條較短的,以王太子亨德力克(Prince Hendrik)命名太子街。然後在兩條大街的西南角匯合,圈出一塊地,興建市政大樓,對面一大片地最早闢為足球場,後改建為先達公園,西部為足球場,西北部火車站,西南部依山伴水,興建動物園,東南角位先達醫院。這樣一個布局相當於當時的歐洲中小城市的規模。隨著華僑華人經濟的發展,大街兩旁商鋪林立,建築風格,基本仿造廣州,廈門的格式,多為兩層樓,樓下作商鋪,樓上住人。大街與榴槤街之間之橫街,更是華僑華人傑作。兩旁蓋起商鋪後,便約定俗成命名為:福州街,南京街,上海街,中國街,漢口街等。並逐漸形成餐飲一條街,金鋪一條街,鹹魚一條街,土特產一條街等。而今,前中國街名全改為面向本土的印尼街名。
先達街景先達街景
先達市1993年和1996年先後榮獲環保衛生城市獎章(Piala Adipura)。
②學術界的前輩
從鄉之先達持經叩問。——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③朝鮮古代。
在朝鮮古代,先達是對參加科舉考試成功卻沒做官的人一種稱呼。例如:古代名人:鳳伊金先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