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基督教

後基督教

在廣義上講,後基督教是指基督教在一個地區或社會中的重要性下降後的一段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基督教
  • 趨勢:影響越來越小的趨勢
  • 屬於:上帝對美國政治文化的影響
  • 基督教堂:基督徒主要集中在歐美等西方國家
簡介,介紹,歷史發展,現狀,抗衡方法,

簡介

後基督教,指基督教的上帝對美國的政治文化影響越來越小的趨勢,上帝對美國政治文化的影響逐漸減弱。基督教徒在美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後基督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含義。《大西洋月刊》曾經把這個詞當做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同義詞。

介紹

基督教
據一份美國人宗教信仰身份調查總結顯示,自稱與任何宗教毫無聯繫的美國人自1990年來已翻倍,從當時的8%上升至15%。總結還顯示,傳統上無宗教從屬關係者主要集中在太平洋(16.62,0.10,0.61%)沿岸的西北地區,而美國東北地區在2008年成為這類人的大本營。這在全球最大神學院之一的美國南浸禮會神學院(Southern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長R. Albert Mohler Jr.看來,是美國宗教文化的歷史根基被瓦解。宗教人士認為,美國文化已發生變化,最基本的美國傳統文化在劇烈改變。顯而易見的是,已出現了一股後基督教(post-Christian)的,且能夠激勵大部分社會人口的新力量出現。
後基督教時代是老詞新用。它並非意味著基督教的上帝已死,而是表明它在美國政治和文化中的影響力日漸式微。據以上調查,自稱是基督徒的人口從1990年的86%,降至近期的76%,整整下降10%。猶太教信徒占總人口的1.2%,穆斯林0.6%。報告顯示,自稱與任何宗教無關聯的人口近年翻倍,占總人口的16%。以選舉投票結果看,這批人的規模從1988年占總人口5%擴大至2008年的12%,與非洲裔美國人口相當。在歐巴馬競選時,這批人中的75%將選票投給是基督徒的歐巴馬。那些自願稱自己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人數從1990年的100萬人擴大至今年的約360萬人。
在最新調查中顯示,現在還認為美國是基督教國家的被訪者只占被調查人數的62%,比布希任總統(2008年)時的69%還要低。68%的被訪公眾認為宗教正在失去對美國社會的影響,而僅19%稱在增加。那些認為宗教能夠回答今日全部或大部分社會問題的被訪者已降至48%的歷史低位,布希在任時的比例為43%,而柯林頓時代此比例從未低於58%。
許多保守基督教徒認為宗教在對墮胎、在校祈禱和同性婚姻等問題的爭論上已失敗,國家已進入一個後基督教社會階段。

歷史發展

基督教堂
二十世紀初葉,全世界的基督徒主要集中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基督徒在全球的分布情況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第三世界基督徒的人數不但遠遠超過西方國家,而且其迅猛發展的趨勢有增無減。反觀後現代主義主導下的西方世界,基督教信仰對主流文化的影響卻在不斷的衰退之中。基督教神學在後現代主義的衝擊下進一步地分化,而教會對後現代主義缺乏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這一切導致信徒數量下降,教會老化並缺乏屬靈的活力。
後現代主義影響下的西方不但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後基督教的時代。一些學者已經觀察到聖經文化在西方社會中衰微的跡象,並大聲疾呼教會應該奮起大力提倡聖經。但是西方教會顯然在這方面力不從心,這種對聖經的無知已經漸漸蔓延到教會內部,其後果將不堪構想。有的學者認為下面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聖經語言從西方文化中消失:一方面教育系統未能有效地傳遞聖經及基督教信仰的真正內涵,另一方面教會疏於將基督教信仰與年輕一代的需要結合起來。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各種大眾媒體的普及,現代社會正在加速遠離聖經的年代,因此如何解讀聖經、如何在後現代社會中套用聖經中的道德標準,對當代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也時常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為了建立在聖經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橋樑,自由派神學自十七世紀以來一直在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修改正統基督教教義。但是其結果不但未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反而給基督教本身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在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衝擊下,基督教神學毫無例外地再次經歷分流與重組。與歷史上自由派神學的分流不同,這一次在保守派與自由派兩大陣營內部均出現相當程度的改變。這是後現代主義時代基督教神學的一個明顯的標誌。在基督教保守派的陣營中,傳統主義者(tranditionalists)堅持自宗教改革以來的教會傳統,反對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他們認為基督教教義完全可以跨越所有的文化、語言、區域和時代,並無必要進行修改或以其他方式詮釋。但是改革主義者(reformists)則強調在建設性的神學研究中應當繼續尋求新的發現,在上帝的話語中尋求新的真理,以應付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另一方面,在自由派的陣營中,修正主義者(revisionists)承襲了十九世紀以來自由派神學的衣缽,而後自由派神學則繼承了巴特(Karl Barth)的路線,在某種程度上回歸自由派神學之前的傳統。後者以耶魯神學院為主要代表,成為後現代主義時代基督教神學最為活躍的一個分支。

現狀

基督教
過去兩個世紀,好幾個西方國家,本來有很多基督徒,教會的影響力也大,甚至派出了很多的宣教士。但是近幾十年來,基督徒的人數漸漸萎縮,雖然不少人仍自稱是基督徒,然而他們的數目給人一個錯覺。實質上,很多都是掛名的,他們對基要信仰含糊,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認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少西歐國家,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不到1%。西歐本是近代基督教的搖籃,但是現在已淪為屬靈的沙漠,變為需要宣教的工場。
這並不是說他們對宗教沒有興趣,因為印度教、伊斯蘭教和新紀元的影響頗為蓬勃,只是基督教在衰退而已,很多教堂都是空的。自從六零年代,主流宗派人數不斷減少,並且逐漸失去傳福音的熱情。雖然有宗教自由,多是重視容忍,更嚴重的就演變為排斥或攻擊福音派基督徒。
為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祖國,也曾經出了不少宣教士,在中國好幾個宗派,如信義會、路德會、崇真會、禮賢會,都是歸功那些宣教士。而這個國家自70年代,基督徒人數持續減少,現在主流教會的人數已降至2600萬,如情形不變,2030年將會降至1700萬。
號稱為荷蘭改革宗的發源地,曾參與普世宣教,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改革宗神學家,如曾任荷蘭首相的凱柏(Abraham Kuyper)。近年也出了幾位知名的基督徒,如彭柯麗 (Corrie ten Boom,《密室》的作者),以運聖經出名 的Andy van der Bijl (God’s Smuggler 的作者安得烈弟兄 Brother Andrew)。然而,“基督徒人數直線下降……國家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為合法的國家……阿姆斯特丹(首都) 成為無神的代名詞。”最近一個宣教士的報導實在是一針見血:“荷蘭的特徵是屬靈的黑暗,97% 的人不去任何教會。而且這個國家領先的是新紀元、毒品、娼妓、安樂死等等。”
為宗教改革鋪路約翰胡司的祖國,莫拉維弟兄會(Moravian Brethren) 的發源地。08年的一個報導說,在那裡“酒吧是滿的,教堂是空的;酗酒的人比基督徒還多”。4
為改教家加爾文和慈運理徹底改教的地方,“但時至今日,只有很少數對基督教信仰真正感興趣……對宗教冷漠和含糊。”日內瓦在加爾文及伯撒(Theodore Beza) 的時代,號稱為更正宗的模範區,而現在只有讓旅遊區的宗教改革紀念碑 (Reformation Monument)來見證過去更正宗的成就,而很難從教會的活力看到宗教改革的傳統。
曾經是宣教的大本營,中國人實在是欠這個國家福音的債。09年正好是紀念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馬禮遜到中國兩百周年。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曾號召了數以千計的宣教士到中國。還有很多為中國擺上一生的宣教士也出自英國。 然而近年來,基督徒也比以前少得多了。“四十年代的英國是相當虔誠的,每個禮拜都會有 60-70%的人去教堂。而今天的虔誠信徒只有3%。十七、十八世紀花費很多資金所建築的雄偉大教堂,現在幾乎都是空的。最多就是禮拜天有幾個老信徒在聚會而已 。”更嚴重的是,這些教堂甚至被改建為其它宗教聚會的廟堂。首都倫敦被稱為“歐洲伊斯蘭教之都”:有700間清真寺和1200間可蘭經學校,有100萬穆斯林,而且10萬是改信伊斯蘭教的本土英國人。
美國
情形比歐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顯的“後基督教”的現象。 60年代開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數銳減,而且老化。在南部的所謂聖經地帶(Bible Belt),一些主流福音派教會還是頗興旺。而且不少地方有巨型教會,給人以為基督教興旺的感覺。不過就整個國家來說,教會的影響明顯下降。基督的名從聖誕賀卡上慢慢消失了。十誡在公共場所要被拿下來。更嚴重的就是很多人對基督教的認識很低,甚至攻擊基督教。
在好些地方,信主的人也在日益減少。根據新聞報載,不少著名大學(如耶魯、哈佛、哥倫比亞、史丹佛等)的校園團契大多是亞裔學生。對亞裔而言,這好像是可喜的現象,但是白人和黑人去哪裡了?而校園的佛教團體卻是以白人為主。就算是南浸會,號稱為最大的基督教宗派,雖然有1600萬會員,但大多是沒有去聚會的。所以南浸會的Page主席說:“我從來不提那1600萬會員……我曾開玩笑說,FBI也找不到 500萬個會員。”

抗衡方法

基督教
A. 必須堅持聖經為最高的權威。近代一些宗派公開鼓吹不道德的生活行為,教會領袖竟然攻擊聖經的原則。很多人看那些為近年來發生的醜聞,其實這不是剛發生的事,而是早就開始了。 當他們多年前放棄以聖經為最高的權威時,可以說是已踏上滑波,現在看到的只是自然後果。
B. 必須遵行基督的大使命。這是基督給門徒的大使命,也是他對教會的心意。其實也很簡單,假如信徒不能帶領人信主,教會就會老化。當然這包含兩方面: 一方面是要邀請教會以外的人聽福音,祈望他們信主;另一方面是要幫助信徒的下一代信主。
C. 要教導什麼才是真的基督徒。需要為得到的感恩,然而要清楚地認罪、真心悔改及明白基督對信徒的基本要求,否則教會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不清不楚的基督徒,抱著消費者心態的基督徒,甚至是掛名的基督徒。
D. 要重視青少年事工。這不是請個青少年牧師就能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把兒女送到有精彩節目的大教會就完成責任。 重點是要幫助父母認同責任,迫切禱告,積極帶領兒女信主 。
E. 要正視富裕環境的挑戰。富裕特別容易讓人忘記神。“有房屋,裝滿各樣美物,非你所裝滿的……你吃了而且飽足。那時你要謹慎,免得你忘記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耶和華。”主就是這樣的多次警告他的子民,富裕的時候不要忘記他。
F. 要看重對教會領袖的要求。當然這世上沒有完全人,然而總該對教會領袖的信仰及行為有基本要求,而聖經也提及教導下一代:監督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G. 要鼓勵下一代參與事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