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追尋

影像的追尋

《影像的追尋》是由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作者張照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影像的追尋
  • 作者: 張照堂 
  • 出版社: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 副標題: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
  • 出版年:2017-3-1
  • 頁數:525
  • 定價:260.00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220794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影像的追尋"試讀,

內容簡介

過去,如果這些照片曾經帶給我們“鄉愁與懷舊”的慰藉和疏解,今天的再現應不僅於此,更該是一種“理解與認同”的召喚和肯定,這些照片,讓我們認同我們是什麼人,理解我們怎么走過來的。- 張照堂
1986年,攝影家張照堂在完成“百年台灣攝影史料”的整理工作之後,為專欄寫作而展開三 年台灣前輩攝影家的尋訪之旅。在旅程中,他一一遇到活躍於40年代的鄧南光、張才、李釣綸、林壽鎰;50年代的黃則修、林權助、陳耿彬、廖心銘;60年代的鄭桑溪、劉安明、林慶雲、徐清波、謝震隆、陳石岸、黃伯驥、黃士規、蔡高明、許淵富、陳彥堂、翁庭華、黃季瀛、許蒼澤、林彰三、施純夫、周鑫泉、李悌欽…
33位攝影前行者,400多張照片,創作年代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幾乎涵蓋台灣寫實攝影從萌芽到茁壯的60個年頭。他們優秀的作品足以顯現台灣攝影的成長軌跡,適切地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創作資產與時代見證。他們之中,有些人的影像創作在當時甚至未被探討,也有部分攝影家的影像作品因保存不當而佚失。即使如此,在張照堂的尋訪與爬梳下,仍清晰地呈現出台灣寫實攝影前行者的純真面容與對影像的無比執著,也見證了上一代前輩攝影家作品中的影像魔法與魅力。
這本書是以寫實攝影為創作主體的台灣前輩攝影家,第一次有系譜地列入台灣寫實攝影的範疇,受到注視和討論,對台灣攝影文化和歷史影響深遠。

作者簡介

張照堂,攝影家/文化工作者,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1943年出生於台灣板橋,1959年高中時代開始學習攝影,師學於鄭桑溪與張才老師。大學時代以充滿荒誕、虛無的嘲諷形式,在攝影的意境中融入文學、劇場與詩意等概念,賦予攝影現代化的面貌。70年代開始關注紀實報導攝影,90 年代之後又在寫實基點上衍生出較為個人化與思維性的影像語彙。多年來,他曾企劃/編輯了《影像的追尋》《台灣攝影家群象》《鄉愁‧記憶——鄧南光》《歲月印樣 1959—1961》《歲月‧風景 1959—2005》等攝影文集,也策劃了許多人文、生態和社會風情的展覽活動,將影像提升至更高的藝術層次。他也曾任職於多家媒體,創作了許多實驗性、紀錄性與內省風格的靜照與影片。1997- 2009年在台灣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任教,退休後被聘為榮譽教授。

目錄

再版序
推薦序
自序
追尋與感念
鄧南光 ── 浪漫且落寞底靈魂
林壽鎰 ── 舊情鄉思的寄影者
張 才 ── 社會大學的寫真家
李釣綸 ── 攝壇菁賢影歲月
林權助 ── 守候的年代
廖心銘 ── 業餘的“記錄眼”
黃則修 ── 龍山寺的見證
陳耿彬 ── 時光片羽的流連
謝震隆 ── 若靜若動的獵影家
鄭桑溪 ── 影像競技場的十項全能
劉安明 ── 歸返純真之美
林慶雲 ── 現實中的幻象
陳石岸 ── 回家的路上
黃伯驥 ── 抓住歡笑與感謝的一瞥
許安定 ── 一種懷舊的心境
徐清波 ── 冷暖的關照
蔡高明 ── 平易踏實的觀察者
陳彥堂 ── 小景窺大千
許蒼澤 ── 光影記事憶鄉情
黃季瀛 ── 童年的影繪日記
林彰三 ── 原鄉本土鹿港仔
黃士規 ── 一步一履痕的耕耘者
周鑫泉 ── 另一種“鄉愁”
翁庭華 ── 歲月的詩情
陳順來 ── 寂冷的意象
許淵富 ── 造型的追尋者
黃東焜 ── 粗粒子美學
施純夫 ── 朦朧的追想曲
吳永順 ── 生活的縮影
李悌欽 ── 假日偶拾
人間的視角 ── 黃淮泗、施安全、陳古井
· · · · · · (收起)

"影像的追尋"試讀

《影像的追尋》這本書自1988年出版後,在市面上銷聲匿跡已久,其後雖多次再版,但至今須以高價才能在二手書店或購書網站上罕見地標購得。 這本介紹20世紀40-60年代本土紀實攝影家的書,27年前在台灣能夠出版,也算一個異數。1987年當局剛宣布解嚴,施政上仍以政治擴權與經濟建設掛帥,對教育、文化不甚重視。當時台灣主體意識還沒那么強烈,本土精神剛萌芽,談及攝影的專欄與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