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1978年潮劇)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漢育,曾用過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出身於一個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在廣東海陸豐(今汕尾市)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後,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1]

民主革命時期,彭湃開展農民運動,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2] 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3]

基本介紹

  • 本名:彭湃
  • 所處時代:民國時期
  • 主要成就:領導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
  • 出生地:廣東海豐人
  • 信仰:中國共產黨 
劇情簡介:彭湃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是早期農民運動傑出領導人之一。1922年秋,彭湃放棄了從文化教育入手進行社會革命的想法,開始從事農民運動。他積極主動深入農村,接近民眾,關心民眾疾苦;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露軍閥官僚、豪紳地主殘酷壓迫剝削農民的罪惡,宣傳農民團結起來與之鬥爭的革命道理。在宣傳發動農民過程中,他又從農民民眾身上吸取政治營養,加強自己世界觀的改造,從而使他徹底背叛地主家庭,把自己一份田產,分給佃戶,帶著妻子過儉樸的農民生活。經過彭湃的艱苦努力,終於團結了農民中的積極分子,組織起農會。幾個月之間,便發展會員十萬人之多。
農會組織的迅分展和壯大,嚴重威脅著地主豪紳們的階級權益,動搖了封建軍閥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於是,反動勢力糾合起來瘋狂反撲。或以當地長期遺留的“烏旗”、“紅旗”封建幫派,製造吉端,妄圖分裂農民隊伍;或以“世交故舊”,千方百計籠絡彭湃,陰謀把農會納入廣東軍閥陳炯明的反革命營壘。當這一切反革命伎倆,為彭湃和廣大農會會員挫敗後,他們就用武力解散農會,全面鎮壓農運。但在彭湃同志領導下,農動烈火熊熊燃燒。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南北軍閥、新老軍閥合流,反革命氣焰囂張。中同共產黨人吸取了血的教訓,奮起組織革命回擊反革命屠殺。彭湃同志參加南昌起義後,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鼓舞下,跟著秋收起義的步伐,舉行武裝暴動,創建海陸豐蘇維埃政權。
[考釋]彭湃,廣東海豐人,農民運動傑出領導人。1917年留學日本,1921年回國,在海陸豐一帶從事農民運動。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10月,領導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創建我國第一個紅色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1929年因叛徒出賣,壯烈犧牲。
此劇系根據彭湃的革命史實,並參考人物傳記《彭湃》(侯楓著)創作。
編劇:鄭文風、陳鴻岳、陳英飛、洪潮、林劭賢、周艾黎、李志浦。1978年5月,潮劇團一團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