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係數

它是指精神文化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精神文化支出主要包括看電影、聽歌劇、音樂會,旅行等精神消費和買書籍唱片、參加培訓進修等文化消費。彭氏係數通常跟恩格爾係數成反比,因為人們在食物上的支出比重越大,在精神文化上的消費往往會減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氏係數
  • 外文名:Peng's Coefficient
  • 表達式:Equation: P=S/T
  • 提出者:彭兵
定義,彭氏係數的公式,彭氏係數的套用,

定義

彭氏係數 (Peng's Coefficient)
Peng’s Coefficient is an economic term which refers to the proportion of an individual’s spending on culture- and spirit-related products or services, such as books, movie, opera, concert, travelling, training and so forth, to her/his total expenditure. Peng’s Coefficien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Engel’s Coeffient, because the more proportion people spend on food, the less proportion on culture and spirit.
The concept was named after its creator Peng Bing from China.
2008年,中國人彭兵首次提出這一概念。

彭氏係數的公式

彭氏係數= 精神文化支出/生活總支出
Equation: P=S/T
(P refers to Peng’s Coeffient, S refers to culture and spirit-related spending, Trefers to total expenditure)

彭氏係數的套用

彭氏係數的範圍通常在0-0.5之間,具體數字與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收入水平有直接關係,參考標準:
0 ~0.03 : 精神文化消費較低,在乎物質享受過於精神享受
0.03~0.1:精神文化消費一般,比較注重精神享受
0.1~0.5: 精神文化消費較高,很注重精神享受,這種人非常講究小資情調
對個人而言,彭氏係數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彭氏係數越高,說明此人精神文化興趣追求越強,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此人的文化修養較高,生活也越優雅。彭氏係數在文化節目較多的季節及節假日期間會升高,同時在具有良好人文環境的地方也相對較高。
因此,一個地區彭氏係數的大小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該地區人文環境的好壞和文化活動的繁榮程度,另外彭氏係數高的地區犯罪率相應較低,因為彭氏係數高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地人們的精神追求較高,進而降低了物質追求所帶來的犯罪活動幾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