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望

彭士望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達生,江西南昌人。明末文學家,“易堂九子”成員,著作有《手評通鑑》、《春秋五傳》、《恥躬堂詩文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士望
  • 別名:躬庵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出生日期:1610
  • 逝世日期:1683
  • 職業:文學家
  • 代表作品:《手評通鑑》、《春秋五傳》、《恥躬堂詩文集》等。
人物簡介,史書記載,

人物簡介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達生,江西南昌人。自幼聰慧,十歲作《除夕詩》,為人欣賞。十六歲補縣學生,與同鄉新建歐陽斌元研究經世之學。崇禎十二年(1639)父逝世,臨終時囑其當以黃道周為師。彭士望對黃道周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質深為敬佩。黃道周因直言進諫,觸怒思宗而下獄,彭士望四處奔走,竭力營救。清兵攻入北京後,抗清將領楊廷麟謀起兵,彭士望為他募兵。後清兵攻破贛州,楊廷麟戰死。其子為清兵所掠,彭士望竭囊贖出撫養。南明隆武元年(1645),愛國將領史可法受到把持朝政的馬士英、阮大鉞的排擠打擊,督師揚州,他和歐陽斌元應召前往,建議用高傑、左良玉軍夾攻南京,以清君側。史可法未採納,彭士望辭歸。五年後,降清將領金聲桓帶兵反正,清兵二十萬人圍攻南昌,彭士望避難寧都,居翠微峰。在寧都與魏禧、魏際端、魏禮三兄弟以及林時益、李騰蛟、邱維屏、彭任、曾燦等九人志氣相投,躬耕相食,論道講學於寧都易堂,世稱“易堂九子”。他致力於古文辭,尤精於《春秋》、《左傳》諸史。晚年講求實用之學,反對空談。著作有《手評通鑑》、《春秋五傳》、《恥躬堂詩文集》等。
彭士望彭士望

史書記載

寧都人物誌卷二記載
彭士望(1610-1683)字達生,號躬庵,又號樹廬。本姓危,原籍南昌,後入寧都籍。文學家、隱士。明諸生,英姿卓犖。少時與新建歐陽斌元相磋經世有用之學。父皙聞漳浦黃道周平台召對語,嘆道:“鐵漢也。”臨終囑士望拜道周為師。士望服喪畢,即去拜謁,適道周在獄,士望竭力營救,百折不撓,為公卿們敬佩。甲申事變,楊廷麟起兵勤王,士望回響,募兵於九江。福王立,蜚語中傷廷麟及士望,士望始棄此事。史可法督師揚州,招士望,斌元已先在幕中。士望一到,即進奇策,請用左琅、高 兵清君側之患,斌元贊助。可法驚訝道:“君年少氣銳,果爾得為純乎?”由是害怕二人,不獲起用。士望遂歸南昌,邀林時益一同攜眷赴寧都依附魏禧,講學易堂,為 “易堂九子”之一。後居冠石,躬耕自食。常與程山謝文 、髻山宋之盛等人相往來。其學說,大抵以王陽明、羅念庵之說為主,但傾向實用。曾曰:“天下學者之病在於虛。經義氣節,曠達文童,皆虛病也。”又曰: “學者凡病皆可醫,惟偽不可醫。”著有 《彭躬庵詩文集》二十八卷、 《手評春秋五傳》、《手評通 》並行於世。其生平事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碑傳集》均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