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愁

彭士愁(882~956年),本名彭彥晞,士愁是其字(常訛作士然),唐末五代時人。生於廬陵(今江西吉水),長於湘西,938~956年襲父職任溪州刺史。他是五代十國時溪州割據政權的首領和湘西土司制度的締造者,同時也是彭姓土家族的始祖之一和土家族民間傳說中“彭公爵主”的歷史原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士愁
  • 別名:彭彥晞
  • 出生地廬陵(今江西吉水
  • 出生日期:882年
  • 逝世日期:956年
  • 主要成就:五代十國時溪州割據政權的首領和湘西土司制度的締造者
  • 朝代:五代十國
詳細介紹,歷史影響,

詳細介紹

彭士愁的父親彭瑊、伯父彭玕在唐末黃巢起義時舉鄉兵自保,此後逐漸成為割據吉州(今江西吉安)的地方軍閥,後因五代十國中吳國的壓迫而向西投奔楚國,年幼的彭士愁也隨父親和伯父留居異鄉。彭氏兄弟入楚後得到楚王馬殷的器重,分別委以重任,而且馬殷還為自己的兒子馬希范配彭玕之女為嫡妻(馬希范繼任楚王后封彭玕之女為順賢夫人)。彭瑊被先後被授以辰州刺史、溪州刺史之職,經略湘西。自910年任溪州刺史時起,他在逐步統一了酉水流域各部,後來聯合漫水(今湖北來鳳)土官之弟向伯林等,打敗並趕走了溪州蠻酋吳著沖,隨後又相繼征服了惹巴沖等土酋。923年,楚王馬殷任命彭瑊為靖邊都指揮使兼溪州刺史,領上、中、下溪州及保靖、永順等州,是開湘西彭氏土司的八百年基業。
938年,彭瑊去世,彭士愁即位。彭士愁繼位後,勤於政事,注意發展農業生產,又團結各部,德到了溪州諸蠻的擁護,勢力雄厚,不斷擴大轄區。後來兼有上、中、下溪州、保靖、永順、龍賜、天賜、錦、獎、懿、遠、安、新、洽、南、富、寧、來、順、高、忠順、感化等20餘州,領域在今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漵浦、辰溪、芷江,湖北來鳳、宣恩,四川酉陽、秀山一帶,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
楚王馬希范即位後常對溪州等地徵收苛捐雜稅,引起彭士愁的不滿,這種矛盾在彭士愁的堂姊——楚國的順賢夫人彭氏在世時還得以調和,然而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這位“貌陋而治家有道”的彭夫人去世,彭士愁與馬希范的矛盾便開始激化,次年八月,彭士愁率領錦、獎、溪三州諸蠻上萬人,進攻楚國的辰、澧州。九月,楚王派劉勍、廖匡齊領五千人反擊,著名的溪州之戰爆發,十一月,彭士愁敗退溪州,楚軍追至溪州,彭士愁撤出溪州州城(今老司城),退據山寨,依靠四面懸崖絕壁天險,抵抗楚兵,廖匡齊沿梯上攻,山寨內箭如雨下,楚兵被擊退,廖匡齊戰死。不久,劉勍再次進攻,並截斷彭士愁的水源、糧道,一天趁著大風,楚軍用火箭射入山寨,寨內的草屋和防柵全被燒毀,士兵死傷過重。彭士愁率兵乘夜衝下山,向錦、獎州的深山撤退。天福五年(940年)正月,彭士愁派其次子彭師杲率諸蠻酋長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羅君富攜錦、獎、溪州印信、地圖,向楚國請降。雙方談判後,締結盟約,在永順會溪坪鑄立溪州銅柱,彭士愁與楚劃江而治,酉水之南歸楚,酉水之北歸彭士愁。並且和約還規定:楚國軍民不能隨意進入溪州;彭士愁屬下的部落酋長如有冒犯楚國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懲,楚國不能發軍討伐;楚國不能在彭士愁的轄區內徵兵;彭士愁的轄區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溪州銅柱溪州銅柱
從這些和約規定來看,彭士愁表面上歸屬楚國,其實質上在其轄區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彭士愁建都城於會溪坪(今酉水河岸老司城),統轄有20餘州。
956年,彭士愁去世,其子彭師裕即位。

歷史影響

彭士愁去世後,其子孫相繼世襲統治酉水流域,在五代和宋朝稱刺史或知州,在元朝之後,稱宣慰使、宣撫使、長官等司,統稱為土司。直到清朝雍正年間,1727年,清政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彭氏獻出轄地,其世襲統治才算結束。彭氏在湘西的割據政權若從從910年彭瑊任溪州刺史時算起,到1727年改土歸流時終止,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前後總計存在了818年,其統治者中功績最顯赫就是彭士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