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是2004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應陵,崔仲禮。

本書是臨床常見病症診療叢書之一,共三十四章,再版時結合近年來該領域的新進展有所增刪。對與腰腿痛有關的解剖學、生物力學、病理學、病因學和流行病學基礎以及臨床診斷、治療和預防作了詳盡的闡述。

基本介紹

  • 書名: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
  • 作者:葉應陵,崔仲禮
  • ISBN:9787801943842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9-1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治療,非藥物治療,生物製劑,鍛鍊方法,直腿抬高法,蹬空屈伸法,扶物下蹲法,

內容簡介

本書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精心編寫。全書共16章,分別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病因、臨床表現、診斷、特殊類型、治療及相關疾病進行了系統論述。詳細介紹了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及中醫治療理論。本書內容系統深入,科學實用,對於提高強直性脊柱炎的診療水平有重要指導作用,適於臨床醫生、醫學院師生、基礎和臨床相關學科研究人員使用。
詞條文首存在無目錄引領文字詞條文首存在無目錄引領文字

作品目錄

第1章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第2章 強直性脊柱炎概論
第3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理
第4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第5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表現
第一節 臨床症狀
第二節 體徵
第三節 實驗室檢查
第四節 影像學檢查
第6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和鑑別
第7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特殊類型
第一節 幼年強直性脊柱炎
第二節 女性強直性脊柱炎
第三節 HLA-B27陰性型強直性脊柱炎
第8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自我調理
第三節 物理因子療法
第四節 中醫藥治療
第五節 西藥
第六節 手術
第七節 治療終點評價
第9章 賴特綜合徵
第10章 銀屑病關節炎
第11章 炎症性腸病關節炎
附:小腸旁路關節炎
第12章 惠普爾病
第13章 貝赫切特病
第14章 SAPHO綜合徵
第15章 多肌腱末端炎
第16章 末分化型脊柱關節病
參考文獻

治療

非藥物治療

①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知識的教育是整個治療計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於患者主動參與治療並與醫師的合作。長期計畫還應包括患者的社會心理和康復的需要。
②勸導患者要謹慎而不間斷地進行體育鍛鍊,以取得和維持脊柱關節的最好位置,增強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
③站立時應儘量保持挺胸、收腹和雙眼平視前方的姿勢。坐位也應保持胸部直立。應睡硬板床,多取仰臥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枕頭要矮,一旦出現上胸或頸椎受累應停用枕頭。
④減少或避免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定期測量身高。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現的早期脊柱彎曲的一個好措施。
⑤炎性關節或其他軟組織的疼痛選擇必要的物理治療。

生物製劑

所謂生物製劑即選擇性地以參與免疫反應或炎症過程的分子或受體為靶目標的單克隆抗體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組產物。生物製劑針對風濕病的發病機制,比傳統免疫抑制治療更具特異性,從理論上講,有可能從根本上控制疾病的進展,而不對正常的抗感染免疫產生影響。該類藥物的出現使AS等風濕性疾病的治療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證據以及臨床實踐證實抗腫瘤壞死因子(TNF)-α類生物製劑對AS以及脊柱關節炎具有很好的療效,且發現該類藥物對AS及脊柱關節炎的療效要優於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國內已經上市了三種類型的抗TNF-α生物製劑。
1.依那西普(Etanercept):是將編碼人TNF p75受體可溶性部分的DNA與編碼人IgG1Fc段分子的DNA連線後在哺乳動物細胞系表達的融合蛋白,它能可逆性地與TNF-α結合,競爭性抑制TNF-α與TNF受體位點的結合。推薦用法為: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或50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兩種用法對AS的療效相近。筆者經過臨床對照研究尚發現,關節腔內注射25mg可有效緩解AS和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的外周關節炎症狀,起效迅速,療效持續時間較長,且無明顯局部不良反應。
2.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是人/鼠嵌合的抗TNF-α特異性IgG1單克隆抗體。其治療AS的推薦用法為:5 mg/kg,靜脈滴注,首次注射後於第2、6周重複注射相同劑量,此後每隔6周注射相同劑量。
3.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是一個全人源化的抗TNF-α特異性IgG1單克隆抗體。推薦用法為皮下注射40mg,每2周1次。

鍛鍊方法

直腿抬高法

動作要領:患者仰臥於床上,雙手置於體側,或扶於床邊,軀體與上肢不動,患肢伸直屈髖向上抬起,小腿懸於空中。緩慢抬起,緩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運動3-5個,每天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患肢股四頭肌萎縮明顯,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蹬空屈伸法

動作要領:患者仰臥於床上,雙手置於體側,或扶於床邊,軀體與上肢不動,雙下肢交替屈髖屈膝,小腿懸於空中,像蹬腳踏車行駛一樣的運動3~5分鐘,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患肢肌肉萎縮,髖關節、膝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扶物下蹲法

動作要領: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身體與固定物半臂距離,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或儘量分開雙足,慢慢下蹲,蹲下3-5分鐘後再站起。每次1-3個,每日5次。
適應症:髖關節輕度下蹲功能受限患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