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剛

張道剛(1939-1978)天津人。六歲隨其父張家古(評劇藝人)在石家莊市評劇團打手鑼。後來,他對演戲發生興趣,就邊打手鑼邊學演員基本功。劇團領導見其天資聰穎,便於1956年保送其到河北省戲曲學校評劇科進修,工小花臉。張在校時,便是有名的藝術尖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道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39
  • 逝世日期:1978
職業生涯,演繹風格,

職業生涯

在校期間,除工小花臉,還演了不少其他角色。如在《打焦贊》中飾焦贊,《劉伶醉酒》中飾小生劉伶。這為其以後表演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959年畢業後,因其成績突出而被留校輔導學員。同年,因工作之需,調省梆子團,改唱梆子。到團後,曾拜著名京劇武丑葉盛章為師。葉親授其《挑女婿》、《秋江》等醜戲。他在該團先後排演了古裝戲《杜十娘》(飾孫富)、《楊門女將》(飾王文)、《陳三兩》(飾店家)、《弄巧成拙》(飾三花臉)、《望江亭》(飾楊衙內)、《蝴蝶杯》(前邊飾蘆世寬,後邊飾董文)、時裝戲審椅子》(飾沈家昌)、《朝陽溝》(飾小生栓保)、《南海長城》(飾小特務九號)、《杜鵑山》(飾花臉毒蛇膽)、《兒女新風》(飾老頭)、《紅色娘子軍》(飾敵連長)、《龍江頌》(飾長富)。他演的《挑女婿》、《秋江》、《望江亭》、《櫃中緣》等戲,曾多次為中央首長演出。
一九七五年,調區梆子團。來團後,導演並主演了《半邊天》(飾男主角)、《審椅子》(飾沈家昌)、《打鐵》等現代戲。把歌劇紅珊瑚》移植改編成河北梆子
在傳統戲《十五貫》中,成功地刻劃了婁阿鼠。由他導演並主演的小戲《金鶯》(編劇金路明),曾代表地區參加全省匯演。張唱、做、念、打皆能。刻劃人物準確、細膩、含蓄。表演幽默、風趣。他天賦歌喉,聲音清脆洪亮。諸如小花臉、花臉、老生等不同行當的唱腔,均演唱得輕鬆自如,字正腔圓。在《秦香蓮》投店一場扮配角老店家,上場門一聲“啊哈!”無論多大的園子,都能清楚地送到每個觀眾耳里。
他演出《挑女婿》,從第一個亮相至第二個亮相,少則兩次掌聲。演出中,常令觀眾捧腹,同場演員常憋得咬破舌頭。演《秋江》亦如此。在時裝戲審椅子》中扮演的沈家昌,使觀眾唱時靜、動時笑,背著椅子一下場還博得個滿堂彩。在《蝴蝶杯》中,前後扮演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三花臉(前邊蘆世寬,後邊扮董文),都能據各自不同的性格,非常貼切地刻劃出來,給人以判若二人之感。

演繹風格

他完成每一個角色,從不為傳統的表演程式所束縛,也不全為劇本所局限,而是在尊重傳統程式和劇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使之更趨完善。他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給人以新穎別致獨具一格之感。僅舉《十五貫》為例:一般人演《十五貫》中的婁阿鼠,都念小白,而張道剛扮演婁阿鼠,卻採取大自、小白相結合。他認為,婁阿鼠劇中有很多感情、環境各異的特定場合。完全念小白,不能完滿地體現人物;而完全念大白,又會減其滑稽、幽默之色。演出實踐證明,採用大、小白相結合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劇中婁阿鼠一上場,是其輸光了老本,又飢又困地走出賭場,張把其處理成雙手抱肩溜上。一露面就給人以頹唐、沮喪之感。然後伸一個懶腰、打個呵欠,充分表現其深夜賭博後的乏困之意;繼而感到脖子遭蚊蟲叮咬,慢慢地舉手打掉。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顯得那么內在、真實。在其來至尤家肉鋪,見屋內亮著燈光,更覺腹中飢餓,遂欲進內尋食。當其進屋四處尋不到食物之際,突然發現尤葫蘆的十五貫銅錢,頓覺喜出望外。為了表達當時婁的喜悅之情,原劇本為其安排了一段數板:
財星高照,眉開眼笑
要想偷,心驚肉跳
方才只說沒賭本,
如今是有了賭本心不焦。
去到賭場快快把錢撈,
推大牌我壓大寶。
我要是贏了錢,
去到酒館吃個飽,
再到蘇、杭走一遭。
張道剛在此並沒按劇本的數板處理,而是把這段台詞,改成了由快板和緊打慢唱交替的河北梆子唱段。即有典型的小花臉唱腔旋律,又吸收溶化了其他行當的有利因素。旋律活潑、流暢。加上其精湛表演,把婁阿鼠此時此刻的高興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每演至此,台下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種舞台效果,是數板所遠不及的。
正當其藝術造詣日臻完善之際,不幸於一九七八年夏隨團去懷柔演出時,溺死於懷柔水庫。年僅39歲。
張道剛雖然過早地告別了人世,但他所刻劃的許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仍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