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南京大學教授)

張翼(南京大學教授)

張翼,2015年入選第十一批中組部“青年千人計畫”,並加入到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擔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結合分子束外延和角分辨光電子譜等實驗技術從事拓撲絕緣體、二維材料等一系列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維可控生長、複雜異質結製備及電子結構表征,對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質及物理現象進行探索和研究。

經歷:

2002年9月-2006年7月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學理學學士

2006年9月—2011年8月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博士

2011年9月—2014年8月 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博士後

2014年8月—2015年7月 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2015年8月至今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翼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
  • 出生地:鄭州
  • 出生日期:1984年1月21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主要成就:拓撲絕緣體的低維可控外延生長及低維極限下的拓撲轉變研究。
    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低維可控生長及低維極限下的能帶結構轉變。
張翼教授出生於1984年1月21日,200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生。2011年8月完成博士學位答辯後,加入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沈志勛教授研究組,先後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5年,張翼教授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畫”,並引進到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工作。
過去幾年,張翼教授以分子束外延方法實現多種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維可控生長,並結合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掃描隧道顯微鏡、光譜測量的多種物性表征手段對其物性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通過在生長過程中對材料結構進行原子級的控制,進而實現量子材料電子結構的精細人工調控。目前已發表國際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的主要工作發表在Science、Nature子刊、Nano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目前文章總引用次數1974次,平均引用次數94次,h因子12。張翼教授所從事的創新工作屬於原始創新,目的是通過對材料生長過程進行原子級的控制,從而對材料物性進行精細的人工調控。該項工作對於探索和開發基於新型量子材料的高性能、低功耗的新型量子/電子學器件有著至關重要的物理學意義。
引進回國後,張翼教授擬通過對新型量子材料的深入理解和生長技術的精細掌握,實現在電子尺度上對材料性質進行精細控制,進而在基本物理原理上對傳統半導體工業的突破產生促進作用。具體的講,首先要探索多種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維可控生長與物性研究。再完善低維可控生長的技術手段和深入理解材料物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基於新型量子材料的複雜異質結構的生長,並嘗試對其界面結構與行為進行原子級的控制,深入研究相關生長行為與異質結物性和性能的關係,探索基於新型量子材料的功能性器件的開發與套用。
該項創新工作的難點在如何實現原子級的材料生長控制與物性表征。據此,張翼教授擬發展、設計和搭建一套高水平的分子束外延-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掃描隧道顯微鏡大型超高真空聯合系統。利用該實驗平台,實現材料的原位生長與原位表征,在材料生長過程中對其結構進行原子級的精細調控,對其電子結構等相關物性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和實現在電子尺度上對材料的性質進行精細控制。創新研究成果擬通過學術論文的形式呈現,計畫未來幾年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一系列高水平論文,提高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
張翼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維可控生長和物性表征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分子束外延技術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和功底。高質量樣品的獲得是進行高水平物性研究與新型器件開發的重要前提。而張翼教授以通過分子束外延技術實現多種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維可控生長,包括拓撲絕緣體Bi2Se3、拓撲半金屬Na3Bi、拓撲晶體絕緣體SnTe、二維超導體NbSe2、二維材料MoSe2和WSe2等等,同時還對這些材料的物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張翼教授的引進將極大的提高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取高質量樣品的能力。同時,張翼教授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方面的高超技術與豐富經驗也將彌補物理學院在該方面技術手段上的不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