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近代教育進步人士)

字鳳三,顓橋鄉人。為人寬厚,生活儉樸,穿土布衣,寒冬不棉,出門安步當車,鄉民稱頌為“東西南北一雙腳,春夏秋冬兩件衣”。凡有利公眾之事,為人之所不敢為,故又有“江蘇怪人”之稱,陶行知曾贈以聯:“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中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翼
  • 字號:字鳳三
  • 所處時代:清末——共和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顓橋鄉
  • 出生時間:1899年
  • 去世時間:1975年
人物簡介,人物生涯,

人物簡介

張翼(1899~1975),字鳳三,顓橋鄉人。為人寬厚,生活儉樸,穿土布衣,寒冬不棉,出門安步當車,鄉民稱頌為“東西南北一雙腳,春夏秋冬兩件衣”。凡有利公眾之事,為人之所不敢為,故又有“江蘇怪人”之稱,陶行知曾贈以聯:“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中人”。

人物生涯

1917年(民國6年),自閔行農業中學畢業後,即致力於教育事業。任國小校長、縣鄉村師範和鄉村中學教員、縣農民教育館館長。在南京曉莊師範進修,信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任顓橋中心國小校長,積極實踐,結合農村實際,羅致良師,擴建校舍,增辦高小。任農民教育館長,關心和創導鄉村建設;開辦民眾夜校,實施識字教育以增長農民知識;舉行耕牛比賽,經營示範農田,傳授推廣新技術以促進農業生產;開設土布商店,舉辦土布展覽會以發展農村副業,活躍物資交流;創設施醫局以救死扶傷;舉行嬰兒比賽,體育比賽以引導鄉民注意增強體質;開敬老會,提倡婚、喪事“新辦”以移風易俗。身體力行,鍥而不捨。
抗日戰爭爆發,組織成立上海縣抗敵後援會,支援前線。上海淪陷後,奔赴西南後方,繼續從事教育和抗日救亡工作。任“江蘇失學青年工讀服務團社會服務部”主任,“湘桂鐵路職工教育實驗區”主任及職工學校、工人子弟學校校長,江蘇旅湘同鄉會秘書等職。在衡陽期間,接待一批批赴湘的同鄉,幫助解決就業問題;負責建造江蘇同鄉會舍,五個月無暇覆信親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返鄉,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當選為上海縣參議會參議員,據實反映民眾要求和意見,主持正義;掩護顓橋國小進步青年教師,免遭逮捕。1947年,創辦主持報導上海縣地方新聞的《明心報》。1948年受馬橋鈕永建聘,任江蘇省立俞塘民眾教育館館長,又創辦顓橋職業中學。解放前夕,冒生命危險阻止國民黨炸毀公路橋。
新中國成立後,積極參加政務活動。被推為上海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副主席,聘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文史館館員。時常囑咐青年,要“學習革命理論”、“跟共產黨走”。對社會不良風氣,政策執行不當之處,直言指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0年冬,因掃雪跌傷,下肢骨折。次年,舊傷復發,留職“病休”。“文化大革命”中又備受折磨,致下肢癱瘓。1975年12月病逝。1979年平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