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珊英文中學

張祝珊英文中學

張祝珊英文中學(Cheung Chuk Shan College,CCSC)是一所香港資助男女中學,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雲景道11號,於1969年由五邑工商總會創立。現任校長為歐振強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祝珊英文中學添加概述  
  • 外文名:Cheung Chuk Shan College
  • 類型:中學
  • 現任校長:歐振強先生
教學宗旨,學校資料,校舍概況,組織架構,學校特色,重點關注,學校管理,教學規劃,學生支援,家校合作,未來發展,設施活動,學校設施,中一入學,迎新活動,課外活動,學校生活,公共運輸,上課時間,學校近況,要事回顧,

教學宗旨

矢志成為一所奮力求進、積極培育未來領袖的學校。致力提供優質之教育,藉啟發學生邏輯及創意思維、灌輸高尚品德與審美價值、鍛鏈強健體魄及堅毅意志、培養公民告群體意識,使學生成為博學能幹、仁人愛物的青年。懷抱終身篤學之志,自改不息之心,止於至善。
張祝珊英文中學張祝珊英文中學

學校資料

校監/校管會主席:陳錦台先生
校長(附學歷/資歷):阮子琳先生(榮譽理學士、教育文憑、資訊科技理學碩士)
學校占地面積:約4640平方米
辦學團體:香港五邑工商總會
校訓:敏行、正心、博學、日新
創校年份:1969
是否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是
家長教師會:有
學生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校舍概況

張祝珊英文中學校舍有八層高,設有24間教室、3間教員室、7所男洗手間及6所女洗手間、1個圖書館、1個飯堂、1個有蓋操場、1個籃球場和1個禮堂。另外,有13間設備精良的實驗室與特別房間,包括綜合科學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音樂室、多媒體學習中心、電腦室、縫紉室、烹飪室、地理室、美術室和2個特別活動室。連線各層的有3條樓梯和1部老師用電梯,面積4640平方米。
張祝珊英文中學校舍張祝珊英文中學校舍
張祝珊英文中學矗立於北角雲景道11號,在港島可乘坐新巴25、25A、25C、27、81A、81S號線或城巴41A、529、529P號線等多條巴士路線到達,亦可乘坐香港捷運到天后站轉乘行走寶馬山的小巴49M號線到達,或在炮台山站沿樓梯步行約10~15分鐘。

組織架構

★班級
在1969年9月10日開始經營時,只有中一至中三的12班共445名學生。至1971年9月,班的數目已增加至22,包括兩班中五的文科和理科班,他們在1972年5月參加香港中學會考,成為這所學校第一批參加香港中學會考的學生。兩班中六文科和理科班隨後開辦,並在1974年4月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張祝珊英文中學自那時真正成為一所完善的中學,經營29班共為大約1100名學生提供中學教育。現時,張祝珊英文中學共有各5班中一、二、三,並沒有尖子班制度;中四及中五各有2班理科班、2班文科班及1班文商班,每班40人以上;中六中七則各有一班理科班和文科班,每班約30人。
★學生會
學校每年均有學生會選舉,學生會Ahead 當選。主席:6A 梁錫灝,副主席:6A 岑頌謙 4B 張利珊。
★四社
學校設有綠、紅、黃、藍四社,在體育競賽和其他課外活動中培養出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每位學生於入學時都被隨機編入四社其中一社。
★各式各樣的學會
有30個以上的學會,包括中文學會、英文學會、歷史學會和其他的學科學會,籃球、足球等的體育學會,劇社、魔術學會等的興趣和藝術學會,還有紅十字會等等。

學校特色

重點關注

“追求卓越”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除法團校董會及學校發展組等行政組織外,亦有各學科小組及委員會。
△團校董會/校董會:該校法團校董會於二零零七年九月成立,共有成員十五人,包括校監、七位辦學團體校董、校長、兩位教員校董、兩位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校方經常呼籲師生在校內節約電力及用紙。而不對環境造成污染是每年度全方位學習日其中一個原則。地理及環保學會組織不同活動提倡環保教育。除了在教員室及課室設廢紙回收箱,課室的冷氣機在氣溫達攝氏二十六度或以上方才開啟。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該校採用英文為教學語言,以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及為將來升學作好準備。除聘有一位外籍英語教師,該校並透過“我說英語”獎勵計畫、閱讀計畫、英語嘉年華、中國文化周、國語日、演講比賽、校際朗誦節、歌唱比賽等活動,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學習和教學策略:在教學上強調七育均衡發展,透過不同的活動及教學模式,提供廣闊的思考及 創作空間,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培養自主自學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及情操。每年每科亦訂定課程大綱、教學程式及全年工作計畫,因材施教,誘發學生的自學精神。國中課程為通才教育,新高中課程容許學生選修不同科目,中六及中七則分文、文商、理三組,提供多元化的科目組合,配合學生的不同興趣及未來升學計畫。設立網上圖書館,方便學生在校內及家中查閱各類圖書目錄。並推行中英文閱讀計畫,引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各科亦附以參考閱讀資料作輔助教學之用。
△校本課程:班主任課(中一至中七)、生活教育(中一至中三)及專題研習(中一至中三)。
△套用學習及其他學習經歷: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及體育發展。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中文科及英文科教授學生閱讀的技巧。各科透過課堂活動、課業、閱讀計畫等方法鼓勵閱讀。課室內設圖書閣,有不同類型的藏書。除於館內的專題圖書展外,圖書館亦按時舉辦大型書展。悅讀委員會不單安排書籍分享活動和電影欣賞,並出版刊物推介書籍。各科於課堂廣泛使用資訊科技教學,並要求學生使用資訊科技完成課業。學校內聯網設各科網上練習庫。部份學科亦要求學生完成其他網上練習。不同學科均要求學生進行專題研習,主題多樣化,以培養共通能力。各科於教案包含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元素。班主任課及生活教育科協助學生培育正確價值觀和態度。除正規課程外,該校的學會活動、制服團隊、早會及大型活動亦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
△資訊科技教學:全校鋪設光纖,地區及無線網路覆蓋全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裝置電腦及投影機。該校設多媒體學習中心;並輔以多媒體周邊,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除利用網際網路外,該校亦自設教學網頁及內聯網,提供電子教室給師生在網上交流。
△共通能力:各學科透過課堂活動、課業及測驗/考試題目加強共通能力的培養以完善課程。另外,各種課外活動及聯課活動亦提供發展不同共通能力的機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及照顧學生個別差異:該校拔尖保底的政策能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資優的學生可參加各種興趣班或比賽去發展他們的潛能;另有不同的精進班供能力稍遜的學生參與。各科亦提供不同程度的網上練習,學生可按需要完成練習,以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該校設有持續評估機制評定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家課及專題報告的水平。同時,中一至中六每學期每科測驗一至兩次,中七每學期每科測驗至少兩次。中四及中五選修科亦安排短測。中一至中六每學年有兩次期終試,中七則只有一次期終試。
△升留班政策:依教育局規定,設有升留班制度,旨在打好學生的基礎。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該校每學年印刷通訊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展及校政。而家長教師會舉辦講座、工作坊、日營、親子賣旗等活動促進家校合作。除動員家長義工協助校方推行活動,家長亦透過家長教師會向校方反映意見。家長教師會設獎學金,嘉獎在體育、美術或音樂發展有傑出表現的同學,藉此鼓勵學生作多元化的發展。另外,該校每學期設家長日,令家長更明白學生在校內的表現。
△校風:透過經常性的集會、德育講座、課外活動等,使學生明事理、守規矩,並切實執行校訓,維持純樸的校風。中四級設副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支援。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協助學生解決選科及升學問題。另外,學生輔導組及駐校社工全力幫助有需要的學生,校方同時亦推行“朋輩輔導計畫”,由高年級學生協助低年級同學克服個人在適應學習環境、學業及交友上的困難。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畫:主要關注事項:提升新高中學生的學習效能,持續檢視及改進新高中之教學,鼓勵學生以英語溝通,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驗;其次為協助學生培養正面價值,令他們學會尊重自己及他人。同時,透過教學反思的政策及行政支援協助老師提升效能。
△教師發展及培訓:校方每年積極協助教師作持續專業發展,並鼓勵教師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及經驗分享會等。另外,啟導計畫能加快新入職教師適應工作環境及達到校方對教學的要求。

設施活動

學校設施

學校禮堂、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家政室除外)均有空氣調節。全校共有4 間實驗室、電腦室、地理室、美術室、音樂室、家政室、縫紉室、多媒體學習中心、圖書館、室外及室內運動場。

中一入學

該校將會參加中學學位分配。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學生的教育局成績次第(50%)、品行(10%)、小四至小六上學期的課外活動及服務(20%)、小四至小六上學期的校內外獎項(20%)。

迎新活動

每年中一新生註冊後都會舉行中一新生親子開學日及“朋輩輔導計畫”迎新日,使新生及其家長對該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另外,該校亦於暑假完結前為新生準備思考方法的短期課程。

課外活動

共有 37 個課外活動組織,包括學生會、四社、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銅管樂團;學科學會,如英文學會、中文學會、國語學會、數學學會、科學學會、資訊科技學會、地理及環保學會、通識教育學會等;興趣小組,如戲劇社、魔術學會、音樂學會、少年警訊、校園電視台及校園記者學會,並舉辦多項參觀活動、比賽、講座及工作坊等。

學校生活

學生填寫健康申報表,令學校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另外,學生可參與衛生署的健康服務計畫。家政科協助學生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除了鼓勵學生多做運動,體育科老師每學年為學生量度身高及體重,評估他們的體格發展。

公共運輸

巴士:25、25A、25C、27、41A、529、529P、108;
捷運:炮台山站、天后站;
小巴:49M。

上課時間

冬令時間表 (長日,逢循環日二、四、六,四十分鐘一堂,共九堂) 8:40 開始上課 12:15 午膳時間 13:20 下午課節開始 16:10 放學
冬令時間表 (短日,逢循環日一、三、五,四十分鐘一堂,共八堂) 8:40 開始上課 12:15 午膳時間 13:20 下午課節開始 15:30 放學
夏令時間表 (長日,逢循環日一、三、五,35分鐘一堂,共八堂) 8:00 開始上課 13:05 放學
夏令時間表 (短日,逢循環日二、四、六,30分鐘一堂,共九堂) 8:00 開始上課 12:50 放學

學校近況

現任校長阮子琳在2003年被任命署理校長,接替梁秀志校長。他在學校制度上作出不少改動,並將資訊科技廣泛套用於校園的每個角落。
在制度上,他制定長日和短日制度 (長日在下午四時十分下課,短日在下午三時三十分下課),並把午膳時間延長了5分鐘。他亦一改學校三十多年來禁止學生在課室飲食的習慣,容許他們在課室用膳。另外,因應教育制度的轉變,該校開始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評核,並計算在學業成績內。這令到該校過往一直為人詬病,只著重學生測考成績的缺點得到改善。
在資訊科技套用方面,一方面現時所有課室及特別室都已添置了電腦,另外學校亦引入校園通系統,讓學生以八達通記錄返學與放學的時間,以作考勤用途。
歷任校長任期
(Mr. Law Chung Hung,1969年 - 1976年)
梁秀志 (Mr. Leung Sau Chi,1976年 - 2003年)
阮子琳 (Mr. Yuen Tze Lam,2003年 -)
校友
王菀之—唱作人
馮瀚銘—音樂創作人
林其欣—藝人
蔡志恩—藝人

要事回顧

1969年 - 正式開始運作(9月10日)
1972年 - 首屆陸運會(3月2日);開辦預科班(9月1日);第一屆畢業典禮(11月22日)
1976年 - 梁秀志先生接任校長(9月1日)
1983年 - 舊生會成立(5月4日)
1984年 - 第一屆水運會(9月28日)
1985年 - 第一個家長日(12月15日)
1993年 - 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0月29日)
1995年 - 開始採用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英文: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SAMS))(9月5日)
1997年 - 校方網頁出台(1月22日)
1998年 - 推出向日葵計畫(9月1日)
2000年 - 語言實驗室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改建成多媒體學習中心(6月1日)
2001年 - 多媒體學習中心開幕(7月5日)
2003年 - 沙士肆虐,全港中國小停課(3月29日);中三及以上班級複課(4月22日);中一、二複課(4月22日);採用校園通系統考勤師生(7月2日);阮子琳先生接位為署理校長(9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