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甫

張獻甫(736年-796年6月15日),陝州平陸(今屬山西)人。唐朝中期將領,左武衛將軍張守琦之子。

張獻甫少年隨兄從軍,由偏裨將領升遷,累官左金吾將軍、檢校工部尚書。“奉天之難”時,張獻甫隨渾瑊勤王有功。吐蕃侵擾西陲,張獻甫奉命領禁軍出鎮鹹陽。貞元四年(788年),張獻甫出任邠寧節度使。他置義倉、修烽堡、復鹽夏,並抵禦吐蕃進攻,邊患因而稍緩。後加銜檢校左僕射,封朗寧郡王,世稱“朗寧三張公”。史稱“三獻(張獻誠、張獻甫、張獻恭)軍謀臣節,克紹家風”。

貞元十二年(796年),張獻甫去世,年六十一。獲贈司空諡號“烈”。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獻甫
  • 別稱:朗寧三張公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時間:736年
  • 去世時間:796年6月15日
  • 主要成就:出鎮邠寧,抵禦吐蕃
  • 籍貫:陝州平陸
  • 官職邠寧節度使、檢校左僕射
  • 爵位:朗寧郡王
  • 追贈:司空
  • 諡號:烈
人物生平,累功遷升,隨軍勤王,鎮守鹹陽,設險西陲,急病暴薨,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累功遷升

張獻甫少年時隨從兄張獻誠等人從軍,最初擔任偏裨小將,後因軍功,累遷至試光祿卿殿中監、河中節度副元帥都知兵馬使、檢校兵部尚書御史大夫

隨軍勤王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張獻甫隨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討伐叛亂的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以功加太子詹事
奉天之難”時,德宗接連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興元今陝西漢中)。興元元年(784年),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被徵召入朝,德宗命其行軍司馬樊澤接任他任職。賈耽召見樊澤,將朝廷的任命告訴了他,並命令眾將和僚佐拜見樊澤。時為牙將的張獻甫怒道:“行軍司馬(指樊澤)是替尚書(指賈耽)去問候皇上起居的,怎么竟敢自己圖謀節度使的旌節,奪走尚書管轄的土地!他事奉於人不盡忠心,請將他殺了吧。”賈耽不從,當天便離開節鎮,讓張獻甫跟隨自己離任。
張獻甫隨賈耽較早抵達行在德宗所在之處),後隸屬於大將渾瑊麾下,參與平叛有功。是年五月,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李晟率軍收復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張獻甫隨德宗返回長安,擔任左金吾將軍、檢校工部尚書。

鎮守鹹陽

貞元二年(786年),當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叛亂未平,吐蕃又侵擾西陲,張獻甫奉命領禁軍出鎮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他鎮守鹹陽數年之間,安定轄地,能使軍民歡悅。

設險西陲

貞元四年(788年)七月,張獻甫接替韓游瑰,升任檢校刑部尚書兼邠州刺史、邠寧慶節度觀察使(邠寧節度使)。在他赴任途中,邠寧軍發生兵變,都虞候楊朝晟聯絡諸將,將叛軍斬殺,張獻甫才得以就任。他到任後,在彭原設定義倉,在方渠、馬嶺等縣挑選險要之地修築烽堡。又上疏請求收復鹽州及洪門、洛原等鎮,在當地駐軍防守,以防備邊寇,朝廷允準。
是年九月,吐蕃將領尚志董星、論莽羅等入侵寧州,張獻甫率軍抵禦,斬首一百餘級,吐蕃轉而攻掠鄜、坊等地後撤回邊城。張獻甫又派兵馬使魏茪再築鹽、夏二城,吐蕃畏懼,邊患因而稍緩。

急病暴薨

貞元十二年(796年),朝廷加張獻甫檢校尚書左僕射銜,累封朗寧郡王。同年五月初六(6月15日),張獻甫在軍鎮猝逝,享年六十一歲。德宗聞訊後,為他輟朝三日,追贈司空諡號“烈”,並賜其家助喪財物不等。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高郢:抑為尚書張公以文武之憲,純一之良。知無不為,忠也;正色率下,肅也;執事有恪,恭也;擇善而從,懿也。自先豳州大夫以來,一門四人,義方繼踵,勳績為時心膂,所資非他,忠肅恭懿而已。用能承天之寵,獲神之勞,以屏王室,以揚家聲也。宜哉!(姜嫄公劉廟記
柳宗元:惟公瑞明而厚,溫裕而肅,宏略特出,大志高邁。施德下邑,而黎人鹹懷;設險西陲,而戎虜伏息。茂功溢於太常,盛烈動於人聽,則斯院之設,乃他政之末者也。贊公於他政之末,故詞不周德;稱公於天子之都,故禮不稱位,斯古道也。(《邠寧進奏院記》
劉昫:①三獻(張獻誠、張獻甫、張獻恭)軍謀臣節,克紹家風。(舊唐書)②張、路(路嗣恭)、曲(曲環)、崔(崔漢衡)、樊(樊澤)、楊(楊朝晟)、李(李叔明)、裴(裴胄),守忠臣之道,皆賢帥之才。(《舊唐書》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祖父
張義福
官至京兆府常保府折衝都尉,卒贈蔚州刺史。
父親
張守琦
官至左武衛將軍,卒贈戶部尚書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五十八》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唐紀四十六》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二·唐紀四十八》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紀四十九》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