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張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波,1973年4月生於王符故里甘肅鎮原。齋號養真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書協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慶陽市政協委員,慶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鎮原縣書法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波
  • 外文名:zhangbo
  • 別名:張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甘肅慶陽鎮原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職業:書法家
  • 主要成就:書法創作
  • 代表作品:書法
人物成就,主要獲獎情況(部分),入展情況(部分),作品主要發表情況(部分),風格,張波的意義,作品,

人物成就

主要獲獎情況(部分)

首屆“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獲最高獎(中國書協主辦);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甘肅“絲綢之路”書法展獲三等獎;
書法報社主辦的“水墨茶道”書法展獲優秀獎;
慶陽市“五個一工程”暨夢陽文藝獎獲獎;

入展情況(部分)

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
全國第三屆西部書法篆刻
中書協主辦的建國六十周年全國書法展
全國第二屆草書大展入選
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入選
古河州杯全國書法展
甘肅新世紀書法大展
甘肅首屆青年書法篆刻
甘肅“張芝獎”書法篆刻
甘肅首屆會員書法篆刻展等展覽

作品主要發表情況(部分)

書法作品刊載於《書法導報》、《書法報》、《書法教育》、《隴東報》、《慶陽書畫》等報刊雜誌。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風格

張波書法雋永而遒勁、靈動而灑脫。他的作品飄逸厚實、豐腴跌宕、逸趣橫生,得“二王”的經典氣息、顏魯公風姿,雋秀中含端莊,凝重而不呆板,婀娜而不輕佻,融氣勢、韻趣於一爐。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張波的意義

曾想為張波寫一篇文字,已有好長時間了,但終未達成,一則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或謂之藉口——“忙”,倘若有人反詰“都忙了些啥?”肯定頓時令吾語塞:好像沒有一樣成為忙的成果可資;二則好像冥冥之中在等待著什麼,今天,這個被等待的“什麼”終於顯身了——訊息傳來,在首屆“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中,張波獲獎了!而且是全國的十分之一,甘肅唯一,原來如此!……與張波相識已有些日月了。他出身農家,祖籍鎮原。他的生活中充滿著辛酸、辛苦、辛勞,生活將他歷練成為強者,歷練成為成功人士,他成為一名有成就的私營企業主,慶陽市政協委員。曾被書友戲稱為“巴家嘴書協主席”的張波,不僅在事業上蓬勃興旺,蒸蒸日上,而且在書法上穩紮穩打,令人刮目。在過濾掉書法道內所不屑的省市級展覽和諸多商業展之後,他有著全國首屆手卷展、二屆冊頁展、三屆西部展、建國60周年展、二屆草書展等入展入選的好成績,更有前文提到的全國首屆“張芝獎”的獲獎,尤其難能可貴,可喜可賀。值得一提的是,張波的異軍突起是在慶陽書法大軍多數“無語”的近兩年實現的,愈發顯出他的意義和價值。誇張一點講,對於慶陽書法來說,2011、2012可以說是張波年!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於是我忽然發現了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張波的意義”!作為具體的一個人,一個書法人,張波的經歷、思路、風格、做法等等可以說具有其獨特性和唯一性,但仔細想來,這些東西對於我們這些有著同樣理想和追求的書法人來講,卻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略述如下:
一、 由衷喜愛。張波生長在 “中國書法之鄉”——鎮原,濃郁的書法氛圍和文化環境自幼就薰陶著他、濡染著他,所以他對書法的熱愛是骨子裡的,所以無論是身處逆境還是事業騰達,對書法的臨摹、思考、研究、交流從未間斷。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二、 功夫到家。張波自言,每天練字四個小時,寒暑不休,我們可以想像他的工作環境
和生活環境,能始終如一堅持下來太不容易了,值得欽佩!所謂功到自然成,正是此意。
三、 資質如常。他不是一個天才,也不一個寵兒,他和大多數的人們一樣,是凡人,平常人,從頭開始打拚,經歷坎坷,但他成功了,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四、 揚長避短。張波的長項是橫幅書寫一類的,以小字行草書為主。他很清醒自己的優劣,所以在書法創作上能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不求博而求精,開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五、把握分寸。他的作品大概可分三種:接近經典,類似“二王”風格的;接近流行書風,生簡拙辣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其高妙之處就在於能自如地把握作品微觀感覺的“度”,需要什麼味道就能做出什麼味道。
六、謙遜合群。張波的成長與成功,離不開他虛懷若谷,能者為師的學習精神,離不開他謙遜和善,沉著低調的處世態度。他多方求教,廣交書友,坦誠待人,執著事藝,故而在書友、朋友的圈子裡有著良好的口碑。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我在不停的反問自己,對照張波,我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列位客官,是否也需要各自斟酌、品味一番呢?——馬克新
無聲之音聲自遠——張波書法藝術蠡評
變新出奇怪板橋,唯知羲之敢自驕。
何人書法有風格,期待張波沖九霄。
有著悠久歷史的書法,深深地迷戀著人們。在慶陽這塊人才輩出的土地上,張波的書法以驚人的速度、一連串的業績無疑會引起人們的驚嘆、質疑直至引人矚目。筆者僅與其有一面之緣,通過電話彼此漸漸熟知一二。
書肇自然,陰陽生焉。適之中庸,用之易簡。偶識張君,若舉復安。
惠風和暢,霞蔚層巒。逸少書聖,遒媚勁健。曹娥雄逸,筆疾天寬。
藝術創造有著獨特的心理功能,以“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審美形式,燃燒著痴愛者的激情。藝術家區別於常人的重要一點就是他具有異常的天賦,尤其書法領域更是耐人尋味。斷碑殘碣令人如痴如醉,抄經殘紙令人心曠神怡。馬宗霍《書林藻鑒》卷六云:“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最盛。晉之書,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生於“中國書法之鄉”­——甘肅鎮原的張波,源於深厚的文化根基,得其法,日課頗勤,浸淫《聖教序》久矣。觀其剛剛出版的由何應輝先生題寫書名,馬克新、張學文李安平諸先生評論文章的作品集裡的作品,如《南田畫跋·論畫》小品、《古人論詩》條幅、《古人論畫語》四屏、《朱雀橋邊唐詩二首》橫批以及贈送筆者的《仰視碧天》四尺橫批、《寶劍千金》斗方等書法作品,可以感受到內含飄逸厚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實、豐腴跌宕、逸趣橫生的風骨,得王羲之氣息、顏魯公風姿。雋秀中含端莊,凝重而不呆板;婀娜而不輕佻,融氣勢、韻趣於一爐,真乃佳構也,如同拈花的奧秘一樣美好。重溫佛祖對迦葉說的話:“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今傳給迦葉”,頓覺禪意十足。
常言道:“字是門樓書是屋。”張波的生辣敦實、楷行結合的書法作品能在首屆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獲全國獎,獨所滋滋者,筆者認為其意有三:一則,張波能“守其神,專其一。”張波能凝神靜慮,心手合一。不是自以為是,信手塗鴉。而是運思揮毫、欲得於筆、得妙於心。猶如莊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一點都不為過。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二則,張波能先立身而後積學。有了立身之本,掌握了多項技能,有了良好的品德,師友面前謙虛好學,不成事誰又能說得過去。《舊唐書·王勃傳》記載:“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藝成而下,德成而上。
三則,張波能汲取姊妹藝術的營養。最重要的是興趣和毅力的超強統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難怪清周興蓮在《臨池管見》中說:“以書法透入於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於書,而書無不神。”
這正是:
無聲之音聲自遠,天質自然羲之傳。
丰神蓋代何足論,惟觀神采巨鴻篇。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背光的向日葵令耕耘者驚喜,驚濤駭浪的黃河令追憶者擔憂。而我們正竭力地揭下面具,在雨中奔跑著尋找地平線。
筆者信其磁場會不斷地逐步擴散延伸,領略“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想一佳聯:“虎步騰空去,悄然兔耳聽春步;鴻篇任我裁,燦矣龍章續錦篇。”願與默默耕耘、真誠的孺子牛張波先生共勉。願張波的書法撫慰親友的同時更能撫慰自己的靈魂!——鄒紫楠2012年8月22日寫於蘭州撥雲齋
墨以言情,線可交心,書在勤修,法自妙得,張波先生的書法作品其外師造化之境,具備了行書的雋永、遒勁、靈動、灑脫,讓人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藝術視覺。
小小斗室,寒來暑往,日日臨池,筆耕不輟,以生代熟,以拙代巧,以少勝多,以大見小,以形似代神似,以剎那代永恆的精神創作至今。我所熟悉的張波在商界與藝術之間能相得益彰、難能可貴。做人以篤誠、篤信、篤仁、尊師重道,深感慰矣。他的書法成績斐然,依然謙誠。故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方為上品。望波在今後的藝術征途中的更高更遠。——壬辰端午張學文於天草堂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張波書法賞評
時下書壇“二王”書風甚盛,習行作草者,每以宗法羲獻而自居,然細觀之,大多名不副實。或得王字皮毛,或師法今人,或於羲獻徒孫處討一絲氣息,或善投評審喜好,僥倖在展覽上取勝一兩次,從此銷聲匿跡,若曇花一現。今慶陽張波,精研《懷仁集王聖教序》數載,日課四時,不更他帖,書藝輒進。數年前,吾於友人處睹波所書一小團扇,氣遒字茂,筆法精道,可觀之處頗多。良久,不忍移目。遂嘆服不已。
光陰荏苒,與張波交往日勤,其入展獲獎訊息頻傳,已為慶陽書法之佼佼者也。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某日,攜眾友雅集於張波書齋,覽其作,較初見已精進數倍。波之書,尤以尺牘、手札、手卷最為可觀,深得右軍秀雅面目,如不落款,人皆以為江南書家所書。然波乃一北方壯漢,混跡於生意場中,能於浮生間偷得一夕光陰,沉積於書道,十數載不易其志,收穫甚豐,令人側目。波寡語,與其言書,僅一句“《聖教序》是好帖”,使人回味無窮。
張波出於鎮原,此地尚書崇畫之風尤盛,歷來能書善畫者不乏其人,為中國書法之鄉。書畫之事關乎鎮原風化遠矣,初之時僅為一風尚,繼而演化為一習俗,至今之日,已沉澱為一文化現象,植根於鎮原民眾之心田,可謂沉筋入骨是也。尋常人家無論窮富,家中皆以掛字畫為榮。文人學子,多會書會畫,甚者臨池不輟,延及子孫。由此地成人之張波,對書法之熱愛,甚焉。暇必捉筆弄翰,於古帖為徒,心揣手摩,幾至忘我之境。
慶陽多書家,善書者如雲,張波能蓬勃而出,實為必然。一則,其能數年不捨《聖教序》,其志專也;二則,其能得羲獻精微之處,並化於指間,其藝精也;三則,其能處商賈之地,而道心存焉,其性真也。此三者,能集於一身者,鮮矣。善學者,其志必專,其心必誠,其性必真。今觀張波之書,方知此言不虛。某曾自嘆,書之藝,由技而道,舍技言道,道將不存。思波之書,此理昭然。——李安平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作品

本義項內插圖皆為張波書法作品。
張波書法作品欣賞張波書法作品欣賞
請點擊下列圖冊欣賞張波更多書法作品。
註:本義項中所稱張波為甘肅慶陽市鎮原籍人。
張波書法作品張波書法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