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兒

張月兒

張月兒(1907年-1981),原名張幗雄,祖籍廣東順德謝村,著名香港粵劇老倌。11歲跟從樂師徐桂福學習。13歲開始在香港登台演唱。她的代表作是《歌姬同樂宴瓊林》。適逢唱片業崛起,上海及香港各唱片公司為她錄製唱片,包括了《蝶迷》、《花月留痕》、《口花花》、《狗肉父老》、《遊子悲秋》、《愛花情果》、《鶯鶯酬柬》、《拜金花》、《難兄難弟》、《字花廠尋妻》等唱片。後來請了音樂撰曲家何少霞寫成《一代藝人》,名震一時,風頭一時無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月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81
  • 代表作品:《歌姬同樂宴瓊林》
  • 原名:張幗雄
  • 祖籍:廣東順德謝村
個人簡介,職業生涯,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張月兒原名張幗雄,一九○七年出生於廣東番禺鐘村謝村一個貧農家庭,但因家貧被賣到新會由養母(阿姑)撫養成人,在老音樂師傅徐桂福門下學藝。她十三歲登台,初試歌喉,各大唱片公司就爭相聘請去灌唱片。當時香港歌林唱片公司匯集名家灌了《歌姬同樂宴瓊林》一曲,就稱張月兒為歌界明星熊飛影為大喉領袖,郭湘文為平喉領袖,劉碧雲為子喉後學。二十年代,張月兒的唱片《蝶迷》、《花月留痕》、《遊子悲秋》、《愛花情果》、《鶯鶯酬柬》、《口花花》、《拜金花》、《難兄難弟》、《字花廠尋妻》等,已風行於省港澳,“歌界明星”美譽,張月兒是受之無愧的。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自殺,張月兒既哀悼這一代紅星,更憤恨那吃人的社會,特邀名撰曲家吳一嘯,為她寫一首《一代藝人》。此曲問世後,竟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曲。張月兒不但平喉自成一家,在演唱諧曲方面,更有獨到之處,如《通台佬倌》、《呃神騙鬼》、《睇相》等曲,都是歷唱不衰的。加上她能唱多種聲調,大喉、平喉、子喉、子母喉、老生喉都能運用自如,在一首曲中,經常一人唱多角,身份各殊,形神俱肖,故民眾又稱她為“鬼馬歌王”。 張月兒享譽六十餘年,足跡遍省、港、澳、滬及偏僻農村,曾到過舊金山、星加坡、馬來亞、暹羅、越南等地演唱,到處都載譽歸來,獲獎狀與金牌不計其數。但張月兒沒有一點“佬倌”架子,她為人風趣,性格開朗,平易近人,虛心好學,有不明白的地方,甚至不恥向自己的門生下問。她雖自幼失學,但由於謙虛好學,使她不但認識字,還能領會字句中的含義,掌握每首曲的特定情景與人物性格,所以,張月兒唱曲,能七情上面,聲隨情發,腔從情生。
張月兒張月兒
張月兒自己是“學而不厭”,對人更是“誨人不倦”,說張月兒是“桃李滿門”,真是一點也不誇張。張月兒的首徒奔月,在二、三十年代之間,師生合唱,曾灌了不少唱片。在省、港、澳有一定成就的門生,有張蝶兒、蘇鶯兒、關楚梅等。稍露頭角便轉業或息影家園的,就有張萍兒、關雪兒、尤娟兒及肖兒、榮兒等一大批,即使非正式門生的小燕飛張雪英劉碧雲胡美倫黃佩英(即新月兒)、何麗芳等,亦曾獲得張月兒不少教益。用何麗芳的話來說:“算是阿家(張月兒)半個徒弟”。
六十年代後,張月兒年事已高,且患有心臟病,還繼續授徒教藝,她最後一個得意門生,就是曾隨香港香江業餘音樂社來穗演唱,博得好評的楊麗紅小姐。張月兒一生致力於曲藝事業,不幸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四日(農曆辛酉年十月初八)病逝於香港。
張月兒

職業生涯

曲藝界的人都知道,徐桂福老師傅是十分嚴厲的,最恨以藝術為兒戲,用行話說就是“有衣食”,藝員遲到,必見福師父守候門前,叫她看看鐘,跟著來一頓批評。藝員在演唱時,如有不夠嚴肅的地方,福師父就站在台下嚴加指責。張月兒經常對門生談及,她學藝時,常被師父打得藏在台底。
明星與張月兒、白嬋娟。
張月兒在嚴師教誨之下,養成了對藝術一絲不苟的習慣。她教門生,並不單純教唱,連出台的風度,唱時的口形,面目的表情都加以指正。張月兒最反對不問曲內情由,都套以一種固定的唱腔。她常教導門生,運用唱腔,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她演唱的每一首曲,都是經過精心處理的,例如《一代藝人》與《遊子悲秋》,同是平喉獨唱,兩首曲的二黃,亦大同小異,一般的唱法,是可以相同的,但張月兒唱“野草閒花已非當年風韻”的“當年”,在兩字之間,運了一個一氣呵成的多音腔,唱來既悲且憤;唱“一別家園已是秋涼時候”的“秋涼”,則吐出“秋”字後,並不歇氣,一路滑上“5”音,到中叮才急速滑低八度,突“涼”字,聽來使人有秋風颯颯之感。特別是諧曲,因為是一人多角,而且表現各式各樣的人物,處理上就更是千差萬別,看相的、喃嘸的、學戲的、痴呆的、潑辣的,男女老少,各有不同的唱法,無一不維肖維妙,聽曲如見其人。當她認為按常規處理會使曲中情緒中斷時,她就打破常規,如《一代藝人》中,有“情海中翻波瀾”一句,本來在“情海中”之後,有四拍過門的,張月兒不要過門,一氣唱下去,使整句連貫起來。在諧曲方面,打破常規的唱法就更多了。 張月兒唱曲,聽眾不用看幻燈,字字都能聽得清楚。這是天賦的嗎?不!原來張月兒是下過功夫的,每有新曲到手,她都逐句琢磨,在一句之中,分出主詞、副詞、虛詞三種,主詞就加以強調,副詞可用一般唱法,虛詞就帶過。這種處理方法,在諧曲中較為突出,例如《呃神騙鬼》的一段中板:“所以話,迷信個一層,的確完全〓用。渠地無非系,呃神騙鬼咋,系處亂髮〓風”。在這兩句曲中,張月兒處理“迷信”,“無非呃神騙鬼”是主詞,“的確”,“渠地”,“系處”是虛詞,其他是副詞。在唱的時候,主詞都緊連在一起,而且不受原調門
限制,“呃神騙鬼”是主題,就用雙句來加以強調突出,這樣,每句曲唱來,主次分明,聽來就一清二楚了。“四兩唱,千斤白”,張月兒不但唱工精湛,念白更是爐火純青。她教導門生,唱曲決不能忽視念白,念來要字字清楚,有節奏感,更要符合曲中人物性格。張月兒的念白能如此感人,就是她精心鑽研的結果。例如《養孤兒》曲中,有“恨不能食你〓肉寢你〓皮”一句,按字面理解,一般都提高聲線,以示憤恨,張月兒處理,是咬著牙齦念上半句,下半句拖長一個“寢”字,然後一字比一字低沉,最後似乎用盡力氣,逼出一個有韻無聲的“皮”字,這樣處理,就把一個滿懷怨恨,又患著嚴重肺病的、垂死婦人的形象,活生生地刻畫出來了。在諧曲方面,張月兒往往一口氣念完大段口白,字字清楚伶利,這種功夫是不可多得的。解放初期,日月星劇團特邀張月兒客串,演《百花齊放朵朵紅》一劇,劇中情節是從清朝到解放的一個故事。張月兒並非演劇出身,當時亦有四十多歲,演一個從少年到老年的角色,難度是很大的,由於張月兒一向重視對人物的刻畫,演來中規中矩,恰如其份,一首主題曲,滿座鼓掌聲。有人說,聽張月兒唱曲,只博得啖笑,意義不大。這是一種偏見。張月兒平日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是深惡痛絕的,因而她所唱的曲,以針砭時弊的居多。《一代藝人》,《花月留痕》、《愛花情果》、《葬花留影恨》,是對舊禮教的控訴;《戒菸從軍》、《字花廠尋妻》、《香消夜合花》力數吹嫖賭之害;《拜金花》、《睇相》、《呃神騙鬼》是反對迷信的。當然,在舊社會曲詞上難免會摻雜一些糟粕,這是當時社會之過,責任不全在歌者。有人說,張月兒唱的是“雜腔”。是的,張月兒沒有一種固定的“月腔”。她說,如果每首曲都是那幾個腔,唱不出人物性格,千篇一律,即使行腔能響遏行雲,繞樑三日,多聽了也會膩味。所以,張月兒唱曲是以情取勝的。正因為這樣,唱悲曲才能唱到聲淚俱下,唱諧曲才能逗得哄堂大笑,才能唱什麼象什麼,才能百聽不厭,才能享譽六十餘年。我於四十年代拜在張月兒門下學藝,曾隨師在省港及四鄉演唱數年,解放後還一同參加抗美援朝捐獻運動,到街頭宣傳。
張月兒作品張月兒作品

個人作品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點錯鴛鴦 (1963) .... 徐志偉 巧鳳試郎心 (1962) 沙三少與俏銀姐 (1961) .... 沙母 蝴蝶夫人 (1954) .... 三姑 好女十八嫁 (1954) .... 陸太太 賣花得美 (1953) .... 月兒 司馬琴挑寡婦心 (1953) .... 月兒 新女兒香 (1953) .... 月兒 小明星傳 (1952) .... 歌伶 十個肥女嫁瘦郎 (1952) .... 玉梅 一曲鳳求凰 (1952) 生紅娘三戲張君瑞 (1952) .... 崔夫人 鐵羅漢勇救玉觀音 (1949) .... 麗芳 一代藝人 (1941) .... 歌女 花花世界 (1941) 苦鳳鶯憐 (1941) 花公花婆 (1940) 何日君再來 (1940) 何處不相逢 (1940) 好女十八嫁續集 (1939) 口花花 (1939) 十月芥菜 (1939) 桂枝告狀 (1939) .... 桂枝 七星伴月 (1938) 好女十八嫁 (1938) 老婆皇帝 (1937) 神秘之夜 (1937) 七十二行 (1937) 哥哥我負你 (1935)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小明星與張月兒、白嬋娟小明星與張月兒、白嬋娟
新馬仔胡不歸 (1953) .... 演唱 老婆皇帝 (1937) .... 演唱 神秘之夜 (1937) .... 演唱 小明星傳 (1952) .... 演唱 哥哥我負你 (1935) .... 演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