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南宋名將)

張憲(南宋名將)

張憲(?-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從微相隨,以列校奮身,官至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高陽關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宋孝宗即位後,張憲冤獄得以昭雪,被追復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追贈寧遠軍承宣使。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憲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公元1142年 
  • 主要成就:擊敗曹成、平定吉虔、收復襄漢
  • 官職: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
  • 追贈:寧遠軍承宣使
人物生平,早年從軍,平定內亂,隨軍北伐,大破宗弼,含冤而死,歷史評價,家庭成員,後世紀念,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從軍

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張憲已經在岳飛軍中嶄露頭角。
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奉命到江南西路討伐叛將李成,留下張憲在徽州保護軍隊家屬。徽州知州孫佑拒絕付給錢糧,張憲與之發生齟齬。後張憲以三日內離開徽州為條件,才得到糧食。

平定內亂

紹興二年(1132年)四月,岳飛討伐曹成,張憲與吳錫軍自全州南下,解除曹成對桂州之圍。張憲奉命攻打荔浦縣的莫邪關,其親兵郭進奮勇先登,攻破關城。當時第五將韓順夫夜晚放鬆警備,飲酒作樂,當夜敵軍悍將楊再興率軍反撲,殺死韓順夫和岳飛之弟岳翻。張憲與後軍統制王經率部擊敗楊再興。閏四月,岳飛在賀州擊敗曹成後,命張憲統兵與徐慶王貴招降曹成黨羽兩萬人。張憲在追擊中俘獲楊再興。當時曹成的部將郝政率部逃到沅州,頭戴白色毛巾,發誓為曹成報仇,號稱“白巾賊”,張憲到沅州一舉擒獲赦政。
張憲張憲
紹興三年(1133年),當時虔、吉二州盜賊反叛,他們聯合兵力寇掠循、梅等十幾個州郡,宋高宗命岳飛領軍前往討伐盜賊。張憲跟隨岳飛平定虔、吉二州盜賊,因功從武功郎閤門宣贊舍人之職升任為武略大夫、吉州刺史等。

隨軍北伐

紹興四年(1134年)四月,在岳家軍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賜王貴、張憲、徐慶捻金線戰袍和金束帶。岳飛派遣張憲收復隨州,隨州敵將王嵩不戰而逃。張憲又率兵向鄧州進發,距離鄧州城三十里時,遇到敵軍數萬人前來迎戰。張憲與王萬董先各自派出騎兵向敵人發起突擊,金將劉合孛堇、偽齊將領李成數萬聯軍大敗而散,於是收復鄧州。張憲又在唐州再敗偽齊軍。襄漢之役後,岳飛因母親姚氏患病,於是上奏宋高宗,請求回家侍奉母親,並將岳家軍人馬暫且交由張憲和王貴主管,宋高宗沒有同意。
張憲蠟像張憲蠟像
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派遣部將李道討伐湖南盜賊張平。在張平準備與李道對峙之時,張憲突然取代李道,作為指揮官出現在宋軍陣前。毫無心理準備的張平見之大驚,因懼怕張憲,頓時氣奪,全軍不戰自潰,投降岳家軍。這是岳飛特意安排的心理戰術,利用張憲的威名,達到震懾敵首、兵不血刃平定賊寇的效果。
紹興六年(1136年),岳家軍二次北伐後,岳飛眼疾發作,張憲以同提舉一行事務的身份,在鄂州主持軍務。同年冬天,張憲參加對偽齊軍的反擊。
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因並統淮西等軍、大舉北伐的計畫被宋廷取消,憤而辭職。全軍將士“洶洶生異語”,薛弼請當時告病假的張憲出面撫定。
紹興八年(1138年)正月,金國蔡州知州劉永壽等人殺死金將兀魯孛堇,率領軍民歸宋,岳飛命張憲前往接納。
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和議,金國“歸還”宋朝部分土地,張憲奉命統兵護送趙士、張燾等前往西京河南府祭掃皇陵。

大破宗弼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背叛盟約入侵南宋。岳家軍在幾乎是孤軍無援的情況下,正面推進,發動最大規模的一次北伐。張憲率領半數的岳家軍出兵北宋故都汴京以南地區,與此相配合的是王貴率領另一支岳家軍兵進京西。張憲率部在潁昌進擊金將韓常,收復潁昌城。官兵們勇氣百倍,猛打猛衝,又收復淮寧府。金國用來拱衛開封的三大重鎮,四日內連失其二。
張憲張憲
郾城戰後,金國軍事統帥完顏宗弼非常恐慌,急急忙忙收集兵眾十二萬餘人,進犯臨潁,妄想孤注一擲,以求一逞。張憲從淮寧府回師後,指揮前軍、背嵬軍、游奕軍等“諸軍人馬”,前往臨潁,尋求與完顏宗弼大軍決戰。前鋒楊再興以三百多名騎兵與完顏宗弼猝然相遇在小商橋地區,宋軍以一當十,拚死與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全部陣亡,楊再興亦以身殉國。完顏宗弼怯於同張憲對陣,在夜色的淹護下,倉惶逃走,率軍轉攻潁昌。張憲於十四日天明時,一鼓擊敗完顏宗弼留下的八千金兵,輕而易舉地重占臨潁縣。同時張憲派部將徐慶李山在臨潁東北部殲敵六千人,獲得戰馬一百匹,追擊逃奔的金軍十五里,中原地區大為震動。
岳飛大軍乘勝挺進朱仙鎮,距離故都汴京只有四十多里,中原百姓為之大振,紛紛回響。就在這關鍵時刻,秦檜屈從於金“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挾,在宋高宗的默許下,與張俊相勾結,密謀陷害岳飛,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回朝。當時張憲也跟隨岳飛回朝。

含冤而死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被解除兵權,離開鄂州回到廬山。張憲任鄂州駐紮御前諸軍副都統制。
秦檜秘密收買岳飛部將中曾因過失受到岳飛懲處的王貴等人,利誘威逼其誣告岳飛謀反,詭稱岳飛之子岳雲寫信給張憲,讓張憲向朝廷假報金人入寇,以助岳飛奪回兵權。這些罪狀沒有任何根據。他們便對張憲嚴刑拷打,妄想迫使張憲根據他們編造的謊言自誣,作為殺害岳飛父子的證據。張憲備受酷刑,體無完膚,始終不屈。張俊最後只好自己動手,編造供詞,以告秦檜,將張憲械囚至杭州大理寺。万俟禼、羅汝緝誣陷岳飛寫給張憲等人的謀反信,已被張憲等焚毀滅證。韓世忠責問秦檜,秦檜說:“岳飛的兒子岳雲寫給張憲的謀反信件雖然沒有找到,但這件事可能是存在的。”韓世忠憤憤地說:“莫須有怎么服天下!”
同年歲末,張俊和楊沂中親赴臨安鬧市(今杭州市眾安橋),將張憲和岳雲處斬。張憲家屬流放廣南和福建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又毀約南侵,宋高宗詔蔡京童貫、岳飛、張憲等子孫家屬,可以從流放地自由遷徙。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張憲追復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原官,四子各補官承信郎。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宋廷追贈張憲為寧遠軍承宣使,任命書由張憲之子忠訓郎、前黃州聽候使喚張敵萬收執。至此,張憲冤案得以昭雪。

歷史評價

《宋史》:“張憲等五人皆岳飛部將,為敵所畏,亦一時之傑也;然或以戰沒,或以憤卒,而憲以不證飛獄冤死,悲夫!”

家庭成員

張憲有四子,一子名為張敵萬,其餘三子名不詳·。

後世紀念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川北道道台黎學錦在南津關豎立宋張烈文侯故里碑,又在錦屏山東麓的連峰樓左側,依山傍水,建成張烈文侯祠一座,右側立《張烈文侯祠碑序記》石碑二塊。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毀無遺。1985年重新修建了張憲祠,並塑了張憲高大威猛的遺像。
張憲祠張憲祠
今張憲祠位於四川閬中市錦屏山,門前懸掛“佐岳王圖復興功臣同禍莫須有,祀強魂仰祠宇遺像傳神阿堵中”對聯一副。正殿對聯為:“佐少保力戰中原,果能痛飲黃龍,知公必在;共西湖同存廟貌,縱令深誅白鐵,遺恨難消。”以使抗金驍將千古傳頌,烈文侯祠萬世仰英。
張憲墓在仙姑山下東山巷口,今杭州市仁壽山公園內,距岳廟僅百步許。元杭州路總管夏思忠嘗立石標其處,歲久石斷伏榛莽間,漫無可考。明正德十二年丁丑有布衣王天佑,偶得斷碑,識其故址,遂白於當道,重為封樹,並立祠墓所,建坊通衢,以崇忠藎。閱歲滋久,重又傾圮,神道碑亦不存。同治十一年升用縣權仁和尉桐城吳廷康,請於大憲,再度修葺,並補立兩碑,以便稽考。現墓尚完好,唯當年祠宇,久已片瓦不存,僅荒煙蔓草中尚有石坊一座,及唐皋創祠記穹碑一方,聊供人憑弔而已。
張憲墓張憲墓
杭州傳說,秦檜因忌憚張憲,懼其冤魂復仇,因此將張憲遺體斬為七十二塊。當時人皆忿恨不平,鹹欲誅檜以啖其肉,遂建七十二座資福廟,祭拜張憲與岳雲。二將英靈不泯,里人祀之往往得福得利,遂以資福資利名祠。至孝宗時武穆冤白,追贈為鄂國武穆王,云為繼忠侯,憲為烈文侯,里人改額為忠烈二侯祠。查杭市資福資利等廟甚多,今僅存江乾大資福廟,系宋景定二年所建張憲專祠,號天下都土地,廟貌宏偉,當時為全杭最。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清代小說《說岳全傳》中,張憲使一條虎頭鏨金槍,武力高強,戰功卓越。岳飛部將施全被強盜董先數合殺敗,正值張憲前來投奔,幾十槍便殺敗董先。牛頭山救駕之時,張憲大戰金兀朮,並削掉其一隻耳朵,救出宋高宗。岳飛北伐時,兩番大戰陸文龍,與曹寧大戰四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和岳飛父子同時在風波亭遇害。
劉蘭芳評書中基本與《說岳全傳》中故事相同,但添加張憲與岳飛之女岳孝娥的戀情;同時年齡設定更幼,言其死時僅21歲。

影視形象

年份電視劇/電影飾演者
1940
岳飛
張瑛
1988
1992
滿江紅
1994
岳飛傳
20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