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憲,1954年10月12日出生,廣州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於11月28日因腦部腫瘤去世,年僅57歲。這位為中大哲學系做出重要貢獻的名師,曾因掌握多國語言而有“八國聯軍”之戲稱。

張憲,副教授,哲學系副主任,1954年10月生於廣州。曾在歐洲、澳洲和北美洲數所大學、研究所、檔案館、修院和教會訪學。精通德、英、法等多國語言,有多種論作、譯作與導讀作品出版。現分別在中山大學哲學系、比較宗教研究所、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憲
  • 別名:八國聯軍
  • 出生地:廣州
  •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
  • 職業: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哲學系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師生印象,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
據張憲教授的老師馮達文介紹,張憲國中時候剛好趕上了文革,進過工廠做工。但是與此同時仍然堅持讀書,並於1978年考上中大哲學系,並在本科畢業後師從名師羅克汀,研究西方哲學現象學等方面。
後期不滿於現狀,留學瑞士繼續從事現象學研究。獨自留學在外9年時間裡,張憲教授秉著慎獨的思想,嚴格要求自己,獨立從事學問研究,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等多國語言,獲得了“八國聯軍”的戲稱。
1999年底回國後,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主要負責基督教研究方面,並擔任了哲學系的副系主任。在擔任博導後,仍堅持每天看書做筆記,聽外語,堅持不懈的研究哲學問題。他回國後的這幾十年里是中大哲學系思想最成熟的時候,他對中大學科建設可算是功不可沒的。

主講課程

曾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中世紀精神、宗教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基督教倫理學、中世紀哲學研究、宗教倫理學、現代基督教思想研究、宗教學經典文本研究等。

主要貢獻

長期工作在高等教育第一線,一生從事西方哲學與宗教學的教學和研究,為中山大學哲學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啟示的理性——歐洲哲學與基督宗教思想》、《信仰.運思.悟道》(合編)、《笛卡爾沉思與巴黎講演》(譯著)、《自由、平等、必死性——海德格爾以後的哲學》(合譯)。

師生印象

學生印象:他能記得每個人的名字
而在張憲的學生心目中,老師幽默健談、和藹慈祥,總是神采飛揚,而且心細如髮,能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他每天游泳,冬天打桌球。”中大哲學系在讀博士小齊說。
如今武漢工作的中大哲學系2009屆畢業生小黃則表示:“還記得他在宗教哲學課上逐詞逐句地帶我們讀文本,連詞組都不放過……他對我們的責備與讚揚。他甚至記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還有他常常一個人在學一飯堂的二樓吃飯,也常背著書包從游泳池邊上的小路走出來。他還在希伯來文的課堂上打瞌睡……知道他去世,我昨晚哭慘了,現在還是好想哭……”
他是學術圈的好人傻人
張憲教授的一個學生說道,張憲教授的外文知識是很深厚的,他常常不計較科研成果去幫別人校對外文書籍,甚至幫人全篇翻譯一次,付出精力很多。學生提出改校對為合譯,張憲教授則每次都拒絕了,認為沒這個必要。其不計較於學術上的名利可見一斑,學生說老師就是一個學術圈的“好人”,甚至可以說是“傻人”。
愛哲學將兒子取名“哲”
張憲教授的學生們說,老師不是一個完人,也會跟你急,也會發脾氣,但這樣的他更顯得可愛。那些只是他心靈的外層,他的內心是純淨的,沒有污染,他是憑著本心本性在做人,是真的用心在教學生,不論你是個博士生、研究生,抑或是個本科生,他都一視同仁地努力傳授知識。這個將兒子的名字都取名為哲的愛哲之人,卻不能繼續從事他所喜愛的哲學研究,不少學生認為,這對他而言是個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