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恆昌(貴州省思南縣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00年,張恆昌在思南大壩場鄉窯上村的農民家裡出生了。家裡貧困,只上了一年私塾,轅學務農,由於勤耕苦學,自己又學著做一點小生意,家道逐漸中興,1931年就開始學著開辦鐵廠,1932年用他辦廠的資金創辦國小。從他辦校的整個過程來看有這樣一些先進性:按新學體制辦學,女孩上學,革新教材,解決辦學經費,學生免費上學,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先進技術--學用縫紉機、織襪機、采面機等,有一技之長。要求學生課餘時間學藝刨收,也是一種勤工儉學。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恆昌
  • 出生地:思南大壩場鄉窯上村
漫步在思南大壩場窯上的一個老屋--張恆昌的老屋,聆聽幾位老人的敘叨。他們讚嘆著一個甲子以前,這個老屋的興盛。那時,這裡特殊的高朋滿座,那是窯上國小的老師、學生的頻頻光臨。每當過年過節張恆昌都要宴請他的學校里的二十多位老師,在這裡擺上十幾桌歡進畢業的近百名學生。他經常體恤貧困的老師和學生,給他們生活費、學費。老人們還滔滔地說著,當初自己畢業宴席時坐在哪個位置,聆聽他們學校的董事長的講話,他是怎樣鼓勵他們努力讀書,繼續上學的。
一位老人拉著我的手,走出院門,指著山腳下說:你看那裡,應該在來時你都看見了,那就是張恆昌籌集資金以張家祠堂為基礎修建的中心完小,那是1942年的事了。現在還看得到它當年的規模與氣勢,我們鄉現在正在準備翻修,六十多年了。“你看!”他指著遠方,不停地變換方向,“他不僅辦學,還以興辦實體,發展農業,實行農工商一齊上,‘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方式。”他在大溪溝、三標爐、窯上、大洞、琴半坡等地建廠搞冶煉,煉鐵、煉鋼,鑄鍋、鑄犁。鼎盛期有高爐七座,鍋爐幾間。常年僱傭工人百餘人,年產水鐵板約三百噸,鐵鍋七千餘口,毛鐵八萬多斤,鋼兩萬多斤。同時經營桐油、五倍子、漆、茶油。遠銷石阡、印江、德江、鳳岡、務川等地,大量的鋼、鐵由商販順烏江而入長江一帶,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
他們談得很多,我也就對這樣一個人有了較深入的了解。
1900年,張恆昌在思南大壩場鄉窯上村的農民家裡出生了。家裡貧困,只上了一年私塾,轅學務農,由於勤耕苦學,自己又學著做一點小生意,家道逐漸中興,1931年就開始學著開辦鐵廠,1932年用他辦廠的資金創辦國小。從他辦校的整個過程來看有這樣一些先進性:按新學體制辦學,女孩上學,革新教材,解決辦學經費,學生免費上學,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先進技術--學用縫紉機、織襪機、采面機等,有一技之長。要求學生課餘時間學藝刨收,也是一種勤工儉學。
站在張家老屋,聽著老人們的敘叨,看著他們的指點,我在暗暗地讚嘆,在思南這樣一個有深遠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縣,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興學也不是一二,在烏江之畔這個時候創辦實體的也不在二三,但象他這樣一個十多歲都還沒有褲子穿的人,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走出來的人,創實體來辦學校的就難有了。更讓我讚嘆的是老人們說的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事:他這個人一生想到的都是別人,自己卻什麼都沒有,他四十多歲時生了一場重病,雖然沒死,眼睛卻瞎了。這樣一個瞎子,還把他的產業辦得紅紅火火,學校辦得蒸蒸日上,了不起呀!懷著敬佩之心.帶著緬懷之意,在老屋走了一圈,有很多話要說,要表白。
從張家老屋出來,在告別幾位老人的那一瞬間,我心裡突然有一絲淒婉,想著人生的短暫。我們是不是都能象張恆昌老先生那樣,為家鄉,為後人留下點什麼呢?(涓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