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齡故居

張岳齡故居

張岳齡故居位於平江縣瓮江鎮英集村,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其主體建築由慎思堂、聽雨樓、藏經樓、澹園等單體建築組成。各單體建築間以過廊連線,自西向東橫向排列,面闊五間,

進深三間,小青瓦雙坡屋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岳齡故居
  • 地點:平江縣瓮江鎮英集村
  • 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
  • 建造時間:清同治九年
基本情況,保護狀況,張岳齡簡介,張岳齡詩,

基本情況

張岳齡故居位於平江縣瓮江鎮英集村,始建於清同治九年
張岳齡故居張岳齡故居
(1870年),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其
主體建築由慎思堂、聽雨樓、藏經樓、澹園等單體建築組成。
各單體建築間以過廊連線,自西向東橫向排列,面闊五間,
進深三間,小青瓦雙坡屋頂。

保護狀況

張岳齡 (1818 – 1885),字子衡,晚年自號“鐵瓶道人”,今屬湖南省平江縣瓮江鎮人。少時勤學苦讀,博究經籍和詩詞歌賦,官至福建按察使。著有《鐵瓶詩鈔》、《鐵瓶東遊草》等。其故居現主體結構較完整,基本結構穩定。故居內現有八戶村民居住。岳陽市人民政府“岳政發[2004]2號”檔案公布故居為岳陽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11]21號”檔案公布為湖南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

張岳齡簡介

張岳齡(1818~1885),字子衡,名南瞻,晚年自號鐵瓶道人,今屬湖南平江縣瓮江鎮人。  少時勤學苦讀,博究經籍和詩詞歌賦。清鹹豐二年(1852)出任平江、瀏陽2縣團練事,參與鎮壓太平軍。四年擢升知縣,加五品銜。同治五年(1866)署贛南兵備道。次年,左宗棠移督陝甘,疏薦他任甘肅按察使,以功賜號策勇巴圖魯。十三年冬,授榮祿大夫,調任福建按察使。光緒三年(1877)因病歸故里。他在清廷為官時,熱心文物古蹟的研究,對唐書“元稹所撰寫之《杜甫墓系銘》,謂其遷葬偃師”一事,進行實地考察,親自去偃師、鞏縣,遍訪當地民眾,查尋墓塋,均無杜甫其墓,遂作《杜工部墓辨》千餘言,認定杜墓在平江,稱元稹著文不足信。並與李元度等集資修復杜子祠。  在外為官多年,十分關心家鄉建設,曾捐俸買谷4萬斛,在平江縣城北隅建穀倉1棟,以濟災荒。後又在縣城東南黃土侖購地數百畝,捐資改建天岳書院,並資助建藏書樓,購買書籍數千卷,供學子選讀。他學識淵博,工於詩詞,創建鐵瓶詩社。同治年間協修《平江縣誌》。著有《鐵瓶詩鈔》12卷、《鐵瓶東遊草》等。

張岳齡詩

張岳齡,字南瞻,號子衡,平江人。諸生,歷官福建按察使。有《鐵瓶詩鈔》。
留別洪瓊輝
豈不惜儔侶,青山招我歸。論文虛竹屋,避暑淨荷衣。古道幾人共,知音今日稀。思君當後夜,落月有餘輝。
答楊莘耕大令
投筆竟何事,枕戈徒爾為。病多成我懶,才薄畏人知。峭石有奇氣,寒花無媚姿。祇應返林谷,飲酒和陶詩。
秋夜感懷同锺西耘孝廉
涼飆入庭樹,瑟瑟動秋心。華發隨年改,孤鐙與夜深。露香清晚菊,煙暝促歸禽。不盡雙江水,憑君獨賞音。
少林寺
少室矗空起,幽藏祇樹林。傳衣一席地,面壁九年心。我欲參方丈,微言不可尋。茅庵棲隱處,南望白雲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