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埠

張家埠

張家埠位於西埠村東北1.5公里,胡李路北側。姓氏村名。1369年(明洪武二年)張姓由四川成都流域到蓬萊城裡居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埠
  • 郵政區碼:261319
  • 地理位置:位於西埠村東北1.5公里
  • 經濟總收入:304.82萬元
  • 人均所得:5190元
村莊簡介,歷史,馬家埠位置,淵源,

村莊簡介

村莊由來 約清高宗(乾隆)年間,有農人張克忠自二十里堡遷居至此,因位於一個土埠子前,故名張家埠。
村莊人口 位於鎮駐地西部3公里,東臨漢軍寨村,南靠二十里村,北靠潘崮路。耕地面積510畝,全村有50戶161人。
經濟狀況 該村以發展養殖和種植大姜為重點,該村經濟總收入,村民304.82萬元人均所得5190元。
優勢產業 種植大姜是村主要經濟之一,年種植收入30萬元。
社會事業 2005年全村供上自來水,有固定電話43部,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達到70%。

歷史

1451年(明景泰二年)遷此建村, 名張家屯。後有劉姓遷入定居,自稱劉家屯,其後因上繳地丁說銀,兩姓合議改稱合樂屯;清末又改為張家屯。1982年更名張家埠。全村有張、劉、丁、孫、 李、孟等姓氏。全村村88戶,總人口267人,黨員7人,土地面積580畝。近幾年來,村莊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32萬元,主要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硬化中心街一條投資27萬元、建沼氣池20個投資5萬元。村莊主要產業有養殖業、高效農業。目前,共有冬暖式大棚20個,果園100畝。
計畫硬化南北路1條、東西路2條,建沼氣池30個,翻新村委辦公室5間、文化大院1個。

馬家埠位置

在泰(安)東(平)路馬家埠村北。原隸屬於山東省肥城市馬家埠鎮,後合併入安駕莊鎮,總人口不過千人,民風純樸。
名稱來源:明朝從山西洪潼縣遷來時,一張姓在湖水旁定居,故稱張家埠。周圍還有馬家埠,肖家埠,陳家埠,紅廟埠,梅家埠。合稱六埠。
與之重名的村子,全國有十幾個。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湖州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距號稱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龍游石窟僅2千米.村中原有古建築尹氏廳,鄉民稱之官廳.據《龍游縣誌》載,張家埠尹氏,宋尹(火享)曾孫思洛生六子,皆登進士,其三子名仲熙,婿於龍游張氏,遂占籍。 尹氏廳又稱新官廳,是該縣最大的古建築。坐北朝南,前後共五進,第一進為五開間,後四進為三開間。一、二兩進還有內院相隔,兩邊有廂房,該廳全長72.15米,最寬處24米,占地總面積1248平方米.
龍游張家埠,衢江環繞,四面皆水,是為江心洲.所產蘿蔔,紅蔗頗為出名.

淵源

在山東省高密市城區東南,有一片充滿勃勃生機的經濟新區,康成大道與夷安大道橫穿中心,這就是張家埠。
張家埠據說是明朝年間張姓從松園遷來,建村於長陵南端的高埠上,故名張家埠。後來,與小鄭家莊村合為一個居民委員會。還有的說,現在的張家埠原先叫喬家村,一說由喬氏立村的,一說由孫氏立村,而叫張家埠的歷史其實並不長。該村中現在還生長著一棵偌大的銀杏樹,大樹直徑有4.2米,高約六七米,樹冠直徑有十幾米。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大樹就枯枝發新芽,變得枝繁葉茂,並且春華秋實,收穫大量的銀杏。據孫氏後人稱,據說這棵銀杏樹是由孫氏祖先所栽,距今已有634年,這樣推算,他們當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遷來。每到夏日,大銀杏樹庇佑著人們樹下乘涼。金秋時節,又引來一群群的孩童前來打銀杏。物換星移,只有這棵老銀杏樹還見證著張家埠的滄桑巨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