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塞

張塞

張塞,男,中國統計學家,教授。國家統計局原局長,著名學者,著有《中國統計發展新探索》等重要理論著作。是中國國情研究會第一、二屆會長,第四屆名譽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塞
  • 外文名:zhangsa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出生日期:1931,5
  • 職業:公務員(部長)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中國統計發展新探索》等
簡介,簡要經歷,學者型部長,主要思想與著作,主要思想,張塞的主要著作,

簡介

簡要經歷

張塞,祖籍山東萊陽市,1948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5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專修科,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科員。1954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學習,1958年畢業。其後歷任山西省計畫委員會科長、副處長、辦公室主任,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山西省計委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1984年6月至1997年2月,調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在此期間,他還兼任國民經濟核算協調委員會主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委員、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他還是高級統計師,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和西安統計學院的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兼職研究員。是第一、第二屆中國國情研究會會長,第四屆名譽會長。
張塞主持“企業競爭力論壇”張塞主持“企業競爭力論壇”

學者型部長

張塞是我國投入產出表編制和套用開發的先行者。他在擔任山西省統計局領導工作期間,於1979年領導和組織了全國第一張地區投入產出表——山西省投入產出表的編制和套用開發工作,獲山西省社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他與李強(1954—)等人合作,編著有《投入產出基層調查表編制方法》、《投入產出地區表編制方法》、《投入產出地區表的編制與套用》等著作。到國家統計局主持工作後,張塞積極倡導編制全國和各省市區的投入產出表,對推動我國投入產出表的編制與套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作為理論、技術總指導,組織研究的國家重大軟科學套用研究項目《中國1987年投入產出模型套用》,於1991年獲國家統計科研成果特等獎。
張塞在擔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期間,對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統計工作,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推進統計改革與中國統計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1985年初,他剛到國家統計局工作不久,就提出:為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形勢,統計作為認識社會,反映客觀世界發展並揭示其規律的工具,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迅速進行全面、系統、堅決而有秩序的改革。要進一步擴大信息源,“把統計部門逐步辦成掌握古今中外和未來中外的社會經濟信息中心”。要改革服務方向,擴大統計服務範圍,由“封閉式”統計轉變為“開放式”統計,由單純為上級服務,為計畫服務,轉變為準確及時的向各方面提供豐富的、多種多樣的統計信息,為全社會服務。要實現信息技術現代化,儘快建立國家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實現計算機計算——制表——照相製版——印刷出版的連續作業。建立一支掌握現代先進統計科學和多方面業務技能的、高文化結構的、穩定的統計幹部隊伍。他還提出制定“中國統計發展戰略”,在1988年5月召開的全國統計局長會議上,張塞在講話中提出,要把統計部門建設成具有信息、諮詢、監督等多功能的智力型權威機構。就是要把統計部門建設成為數據、信息庫、思想庫、智囊庫:第一步,把統計部門建設成為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部門,即社會經濟的資料庫、信息庫。第二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把統計部門建設成為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諮詢服務部,即思想庫、智囊庫。統計要走智力發展之路,這是把中國統計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由之路。

主要思想與著作

主要思想

張塞認為,要實現統計發展戰略目標,必須大力抓好六項戰略措施:(1)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統一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深化統計體制改革;(3)建立國家統計信息自動化系統;(4)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統計法制;(5)加強科學研究;(6)大力發展統計教育
在1993年2月召開的全國省;區、市統計局長會議上,張塞進一步提出,中國的統計發展戰略是: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高層經濟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統計體系為目標,加快統計改革開放步伐,大力推進統計社會化、產業化、商品化、國際化的進程。
張塞在主持中國國家統計局工作期間,於1984年提出大辦“開放式”統計,1993年提出中國統計國際化戰略。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參照了聯合國1993年版SNA的核算概念、原則、分類設計;在統計分類標準方面,1994年,中國國家統計局與國家技術監督局對原有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進行修改,做到儘可能與聯合國公布的《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取得一致,從而實現了核算體系和產業分類與國際接軌。在統計調查方法方面,中國針對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大力借鑑、採用國際通用的統計調查方法,以準確、及時,有效地收集統計調查資料;並確定以周期性的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為主體,及時輔之以必要的重點調查、科學推算等多調查方法綜合運用的調查體系。中國還廣泛加強了與國際上的統計合作,增強了統計資料、信息和統計學術活動、人才培訓等方面的交流。
張塞對巨觀經濟問題也頗有研究。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寫了上百篇有關探討巨觀經濟問題的文章。他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開啟巨觀經濟神秘之門”,求索國內國際巨觀經濟新發生的一些經濟現象,力求得到合乎規律的答案。他認為巨觀經濟是一個龐雜的巨物,它的龐雜性不會由於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而變得簡單些。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特別是由於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巨觀的規模日益龐大,內部和外部關係越來越錯綜複雜。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科學、統計科學、計量經濟科學、數學、信息及其網路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哲學的發展,為我們認識、掌握、運用巨觀經濟規律,使巨觀經濟納入人們預定的運行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人們在這一領域中有了較多的自由。張塞認為,“巨觀經濟直接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雜亂無章、千頭萬緒、視之無頭尾、聽之無邊際、五光十色、不可駕雙的具體現象。但是運用哲學對其進行抽象、概括、分類,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另一番模樣,變成為門類明確、條理清晰、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了,就可以求得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例如,他在研究投入產出法時,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系統論的理論,闡述巨觀經濟的投入產出充滿了矛盾,要由淺入深地解剖投入產出的矛盾,除運用高等數學和電腦的技術外,特別要運用辯證法,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要在模型中將投入與產出這對總矛盾按其客觀的位置安排好,將投入安排在模型的縱向,將產出安排在模型的橫向,這樣就使得投入產出這對抽象的矛盾,通過縱與橫的矛盾的表現形式而具體化了。然後再深入到矛盾的第二層次,分別將縱向即投入方向所創造的價值分為轉移價值、新創造的價值,將橫向即產出方向的需求分為中間需求、最終需求等。這樣就使投入與產出各個層次的抽象的矛盾全部具體化了,極大地方便了操作。
張塞還主編有《中國國民經濟管理理論與套用》一書,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國民經濟管理的理論和套用問題進行了探討。該書對中國國民經濟管理信息的基礎做了全面研究,並重點討論了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系統目標、數量關係和適度問題,包括經濟成長率及其適應分析、通貨膨脹形成與效應分析、投資規模與需求分析、消費規模與需求分析、產業結構高度化和成長關係分析以及國際收支數量分析的實證研究。作者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基本確立的情況下,國民經濟管理必須要滿足巨觀調控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創造良好的巨觀環境,實現市場機制和巨觀調控機制的有機結合,發展和效率兼顧的綜合目標。二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加強產業結構的政策性調控。三是加強社會保障管理,把創造新就業崗位作為重要的調控目標。四是要公平與效率兼顧,調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消除貧困。五是要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好中長期發展規模規劃。
張塞曾任山西省經濟學會副會長、山西省統計學會副會長、中國統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情研究會會長、中國生產力學會會長、國際官方統計協會協調委員、世界生產率科學院院士,他還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和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與環境委員會委員。
張塞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後,仍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學術研究、筆耕不掇。

張塞的主要著作

《投入產出地區表編制方法》(與李強合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國統計發展探索》,中國統計出版社,1987年;《經濟分析方法論》,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中國統計發展新探索》,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3年;《巨觀經濟運行與調控》(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年;《中國統計改革發展戰略新階段》,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年;《中國國民經濟管理理論與套用》(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巨觀經濟雜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還著有《山西國民經濟三十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