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奎

張光奎(1879~1937),字聚庭,陝西長安人。近代革命人物。性豪爽,喜交遊。入本省武備學堂畢業,充新軍混成協隊官,與張伯英、彭仲翔、黨自新、錢定三諸人入同盟會,組織軍事研究社,為秘密機關。辛亥光復,任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府參政兼東路籌餉大使。共和告成,任陝西實業司司長,加授陸軍步兵上校,創辦機器麵粉公司、工藝製革等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光奎
  • 出生地:陝西長安
  • 出生日期:1879
  • 逝世日期:1937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

人物簡介

張光奎(1879~1937),字聚庭,陝西長安人。近代革命人物。性豪爽,喜交遊。入本省武備學堂畢業,充新軍混成協隊官,與張伯英、彭仲翔、黨自新、錢定三諸人入同盟會,組織軍事研究社,為秘密機關。辛亥光復,任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府參政兼東路籌餉大使。共和告成,任陝西實業司司長,加授陸軍步兵上校,創辦機器麵粉公司、工藝製革等廠。陸建章督陝時,任全省清鄉會辦,處事寬厚,力避株連,陝人賴以保全者甚眾。後遂屏事家居,歷任省當道皆聘為顧問。二十五年卒,五十九。夫人盧氏,名慧卿,初與相識,其居在西關僻巷中,諸黨人恆假居室為密謀地。聚庭嘗被陷入獄,盧奔走各方營救得脫。民國既奠,謂聚庭曰:“夙願既償,宇內一家,袍澤皆貴仕,我輩其追蹤馮陽夏乎?無令人作滕薛,齒冷也。”見同人即告曰:“此役良苦,今復得見,亦云幸矣,功成身退,古有明訓。”聞者韙之。先聚庭十餘年卒。

主要經歷

張光奎父多年在外省當官,家中尚屬殷富。他自幼豪爽俠義,喜結交朋友。省武備學堂畢業後參加新軍,宣統元年(1909)任新軍混成協隊官,與張伯英、彭仲翔、黨自新、錢定三等先後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組織軍事研究社,積極投身反清革命。接受聯繫南火巷茶館的任務後,與盧慧卿經常來往,逐漸熟悉。盧決心依靠革命黨脫離火坑,張同情她的遭遇,有意與盧共結連理。這年冬天,在革命黨諸同人的支持下,他們同傅二商妥,每月給傅錢幣若干,盧離開茶館,與張在城內盧進士巷租房同居。不久,為適應革命鬥爭需要,二人又遷居到東棗刺巷(今早慈巷),其家成為同盟會革命黨人的秘密活動據點。1910年,盧斷絕了與傅的一切來往,與張正式結為夫妻。
盧雖然沒有參加同盟會,但事實上已成為革命隊伍的成員。她站崗放哨、收發檔案、傳遞情報,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同盟會不少人看到她有膽有識,不畏勞苦,索性讓她參加各種會議和活動。盧也能坦然述懷,積極發表意見,博得革命黨人的讚揚。盧少時沒有讀過書。自從接觸革命黨人後,便刻苦學習,長進極快,詩書禮義,三月成誦,小說過目不忘。她行俠好義,樂於助人,在親朋故舊及街坊鄰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1911年10月22日上午,在西安的同盟會會員和哥老會成員在西安西關林家墳開會,決定當天舉行起義。事前,革命黨人通知盧,要她到鄉下暫避,被她拒絕,並說服眾人讓她參加戰鬥。起義的槍聲首先在軍裝局打響。其時,張帶領數十名新軍士兵,身著便裝,暗藏武器,在軍裝局附近巡查,策應張鍅等順利占領軍裝局。緊接著省城內外炮聲隆隆。盧入城參戰,奔走于軍裝局起義指揮部與城內外各據點之間,了解敵情,傳達命令。西安光復後,張被任命為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府參政兼東路糧餉大使,負責掌管財糧重任。當時部分起義領導人爭權,革命陣營面臨分裂。張、盧經常出入大統領府及各派勢力之間,消彌分歧,為革命力量的團結盡心盡力。共和告成,大統領府先後易名秦省都督府、陝西都督署,張被正式任命為督府(署)實業廳(司)廳(司)長,並加授陸軍步兵上校。此時,盧、張為免除“群雄”“嫉妒”,特意在西安府城南門裡西側的五嶽廟舊址建了私宅,以作退身之所。
1914年,陸建章接替張鳳翽擔任陝西都督。陸倒行逆施,屠殺革命人士。張光奎改任全省清鄉會辦,夫妻二人盡其所能掩護革命同志。在張被迫出走天津之後,盧仍留西安,曾用自己乘坐的轎車,為著名民黨人士焦子靜運送槍械彈藥,支持護國運動;民黨領導人之一馬彥翀也由盧親自掩護從西安城內出走,逃脫了敵人的搜捕。
盧出身寒微,屢遭不幸,身心受到很大摧殘,健康狀況日益不佳,到1917年時一病不起,於是年2月2日與世長辭。時張光奎仍流亡天津,葬事由張鳳翽等友人主持。張光奎得噩耗趕回西安,撫棺大哭,痛不欲生。于右任曾有《吊慧卿》七絕一首:“落鳳朝陽一再驚,東南日暮復西征。入關知舊多零落,禮罷國殤吊慧卿。”
盧逝世前,陸建章早已被陝人驅逐,接任陝督的陳樹藩,與張共同參加陝西辛亥起義,到盧逝世時,仍打著革命旗幟,故張未外逃。1925年初,應胡景翼之邀前往開封,在河南督署襄助軍務。同年胡景翼病逝,張寓居天津。邵力子主陝後,張被聘為省府顧問,後隨其在國民政府審計部供職的長子張人定移居南京。1936年患病,在南京住院。他思念故土,於1937年返回西安,同年冬逝世於西安薏園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