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翼(民國將領)

胡景翼(民國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景翼(1892年—1925年4月),字笠僧,又作勵生,陝西富平人,著名愛國將領。1910年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期在耀縣組織起義失敗後流亡到日本。1915年護國戰爭時期奉派回國。1917年護法戰爭期間加入于右任在陝西組織的靖國軍,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戰爭後被直系收編為陝軍第一師。直奉戰爭期間所部駐在彰德—順德一線。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又暗與馮玉祥、孫岳聯合倒直,發動北京政變。後與馮、孫組織國民軍,任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11月,任河南軍務督辦。1925年4月病逝於開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景翼
  • 別名:字笠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富平縣長春鄉陵懷村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25年
  • 職業:將領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基本資料,生平經歷,少年時代,背景資料,投筆從戎,嶄露頭角,概況,以少勝多,逐陸討袁,倒陳伐段,曲折發展,北京政變,背景資料,討伐叛賊,政變結果,合作決裂,薈萃中州,豫西大戰,背景簡介,一觸即發,主動出擊,急智克敵,屠城慘案,與世長辭,

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

胡景翼,字笠僧,陝西省富平縣長春鄉陵懷村東窯人。著名的愛國將領,傑出的民主主義戰士。一說為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人。
胡景翼將軍胡景翼將軍

生平經歷

早年入西安健本學堂,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時,在陝西舉兵回響,任第一標統帶。民國成立後赴日本留學。1914年回國,在陝西地方軍陳樹藩部下先後任營長、團長等職。1917年參加組織陝西靖國軍,任第四路司令兼第七路總指揮。1922年馮玉祥任陝西督軍時,他任第一師師長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率部到河南援助直系,直系敗後,駐河北正定、邯鄲一帶,歸附直系曹錕吳佩孚。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又暗與馮玉祥、孫岳聯合倒直,發動北京政變。後與馮、孫組織國民軍,任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11月,任河南軍務督辦。1925年4月病逝於開封。

少年時代

胡景翼的老家在富平縣陵懷堡,因父親胡彥麟在外經商,家中無人照料,舉家遷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親胡彥麟,讀過幾年私塾,識得文墨,不同於一般唯利是圖、只知鑽錢眼的商人。他見多識廣,重義輕利,思想進步,關心國家,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尤為不滿。他為人俠義,性情豪爽,是位具有強烈愛國心,和遠見卓識的好父親。這對孩提時代的胡景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名學者章太炎和胡彥麟有過來往。看到胡景翼聰明好學,一表人才,對胡彥麟說:“勵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如果沒有胡大人的嚴正督導,勵生所就未可知也。”
胡彥麟有六子一女,胡景翼為長子。胡彥麟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舉家又從地處偏僻的侯家堡,遷到富平重鎮莊裡鎮。讓胡景翼跟一位姓楊的先生讀了近六年書,將《百家姓》、《三字經》等啟蒙課本讀得滾瓜爛熟。胡景翼的聰明好學,先生已教不了他了,就舉薦他跟父親到三原讀書,拜關中有名的學者趙如篤為師,讀“四書”、“五經”。這些古文雖有些詰屈聱牙,枯燥乏味,卻為他以後參加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礎。胡景翼崇尚健體,在讀書的同時,又拜鷂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為師,成為高家拳的再傳弟子。當時井勿幕等人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下,1908年成立了同盟會陝西分會,經常來三原開展革命活動,宣傳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這對少年的胡景翼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在他稚嫩的心靈中播下了反對封建專制,嚮往民主自由的種子。
當時的革命以剪辮子、放小腳為形式,反對滿清政府,開展解放婦女運動。15歲的胡景翼,以“一十五齡人”為筆名,編寫了勸婦女放足的傳單,四處張貼。
聽說西安“健本”學堂招生,胡景翼向父親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取得父親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學堂。
“健本”學堂,是革命黨人焦子敬等人創辦的。任課的老師大都是同盟會員和進步人士。他們利用課堂,揭露清政府喪權辱國,腐敗黑暗,宣傳民主革命的道理。這些新鮮的思想,給了年輕的胡景翼以極大的激勵。
面對國家危亡,民族危機,胡景翼再也坐不住了。他組織同學演講,慷慨激昂,大聲疾呼:“列強環逼,清廷無能,堂堂中國就要被瓜分了,我們就要作亡過奴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豈能眼看著韃虜的蹂躪,而乾作亡國奴嗎?”他仿效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桿為旗”,組織同學製作了20幾支木槍,進行操練。
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紹下,19歲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以一位自覺的革命者,投入了民主革命的洪流。

背景資料

1908年10月,渭北蒲城縣發生反動政府迫害進步學生的“蒲案”,全省各地聲援“蒲案”的學生運動此起彼伏,接連不斷。1910年,學生運動進入高潮。在這次反迫害鬥爭中,胡景翼認識了他後來的摯友張義安。面對荷槍實彈的反動軍隊,手無寸鐵的學生當然顯得蒼白無力,學生運動不得不以失敗告終。學生運動的失敗,教訓了胡景翼,要推翻專制政府,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
一介書生,赤手空拳,要建立自己的武裝,從那裡著手?胡景翼認為只有從當時的“刀客”入手。
胡景翼的家鄉富平以及周圍各縣,是“刀客”們活動最頻繁的地區。少年時代的胡景翼就崇拜“刀客”,崇拜他們俠肝義膽,嫉惡如仇;崇拜他們殺富濟貧,英勇無畏。於是,他就向井勿幕建議聯絡“刀客”。井勿幕就把秘密聯絡渭北會黨和“刀客”的任務交給了胡景翼和李仲三等人。
在富平,胡景翼先後結識了“黑瘠背”王守身、“胡老六”胡彥海、“馬老二”馬正德、“石冷鏨”石象儀等一批有名的“刀客”和“柴伙會”(邦會)頭目田玉傑、田春耕等。這些人後來大都成為井勿幕和胡景翼所率義軍的骨幹。富平當時有個哥老會頭目叫向紫山,頗有些實力。胡景翼想做向紫山的工作,但向被縣衙關在監牢。胡景翼通過做工作,裡應外合,救出了向紫山。出獄後,向紫山帶領1000多人的隊伍投入了革命。
在做“刀客“和幫會工作的同時,胡景翼又把工作伸向清軍內部。在清政府擴編的陝西新軍中,有大量的哥老會成員。胡景翼冒著生命危險,隻身打入新軍,結識了哥老會頭目張雲山萬炳南等,並參加了哥老會,在大雁塔歃血為盟,使哥老會成員成為革命隊伍的一支武裝力量。
胡景翼聯絡“刀客”,打入新軍,爭取“哥老會”的工作,為以後的武裝起義打好了基礎。

投筆從戎

1911年1月,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黃興領導的廣州黃花崗起義震撼全國。接著,四川的保路運動洶湧澎湃,全國各地的反清浪潮風起雲湧。清王朝處於四面楚歌,風雨飄搖之中。
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義的炮聲打響了,陝西革命黨人深受鼓舞,他們連日召開會議,加緊起義的準備工作。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義打響(又稱:陝西舉義)。義軍很快攻進西安城,成立了“秦隴復漢軍政府”,推舉張鳳翽為大統領,井勿幕為北路安撫招討使
聽到西安起義勝利的訊息,受陝西同盟會委託,在渭北聯絡革命志士,組織各地武裝力量,準備起義的胡景翼十分激動。他連夜率領隊伍上了耀縣藥王山,插起了“興漢滅滿,光復中華”的大旗。胡景翼率領義軍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克了耀縣、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鎮,成立了渭北起義軍總部。年方20的胡景翼被陝西軍政府任命為,秦隴復漢軍第一標標統(團長),開始了自己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
1914年1月赴日本,入浩然學社學習軍事和數學。畢業後回陝,在陳樹藩部下任職。1918年1月任陝西靖國軍右翼總司令。

嶄露頭角

概況

胡景翼的隊伍,很快發展到1000多人,成為渭北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但由於組建倉促,成分複雜。這些由“刀客”、“哥老會”等幫會成員組成的隊伍,作戰雖勇敢,但紀律鬆弛,各行其是,缺乏應有的裝備和軍事素質,很難應對裝備優良、訓練有素的政府軍。於是,胡景翼在所率部隊中開展了整頓紀律和練兵活動,改變了部隊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江湖作風,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耀州城有個會黨頭目張南輝,假冒“革命軍”的名義,勾結清府,燒殺虜掠,無惡不作,弄得城內雞犬不寧,民不聊生。井勿幕令胡景翼率兵剿滅之。

以少勝多

胡景翼從所率的士兵中,精選了40名騎兵,直驅耀州城,把守城的300多名匪兵,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
耀州城以少勝多的勝利,使渭北的土匪聞風喪膽,銷聲匿跡,老百姓無不稱快。胡景翼的威名也從此風傳渭北。
在革命浪潮的的衝擊下,搖搖欲墜的清政府驚慌失措。在向武漢進攻的同時,又慌忙命令河南、甘肅的清軍夾擊圍剿陝西的革命軍。
為迎擊清軍的進攻,陝西軍政府一面派軍進駐潼關,一面派軍抵擋西來之敵。不料甘肅來敵兇猛,西線全線崩潰,向西安告急。井勿幕立刻派胡景翼率兩營兵力,西進增援。胡景翼率軍直取三水城,清軍望風棄城而逃。胡景翼乘勝追擊,包圍了張洪鎮,扼守要隘,多次打退了敵人的輪番衝擊,死死卡住清軍的退路,打得清軍狼狽不堪,抱頭鼠竄。
張洪鎮的勝利,扭轉了西線的戰局。充分顯示了胡景翼這位初出茅廬的青年將領,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逐陸討袁

由於資產階級的妥協、軟弱,袁世凱輕而易舉地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登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寶座。陝西大統領改為大督都,張鳳翽背叛革命,淪為袁世凱的走狗,處處打擊、排擠革命黨人。井勿幕郭希仁等不得不解甲隱退。政局出人意料地急劇變化,特別是井勿幕的退隱,使胡景翼心灰意冷。
1912年秋,胡景翼夥同張義安、馮毓東東渡日本,進振武預備學堂學習軍事。經於右仁、井勿幕的介紹,胡景翼有幸進入孫中山先生在日本舉辦的“浩然廬學社”學習,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孫中山先生。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個新的轉折點。胡景翼對孫中山先生說:“來日我一定要打進北京城,請先生主持大計。”這誓言後來成為胡景翼將軍終生的奮鬥目標。
胡景翼將軍書贈高又明胡景翼將軍書贈高又明
結束了幾個月的“浩然廬學社”的學習生活,胡景翼準備回國。臨別時,孫中山先生握著胡景翼的手,說:“你的家鄉在陝西,陝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給你了。”肩負著孫中山先生的重託,懷抱著偉大的革命理想,胡景翼踏上回國的征途。
胡景翼回國之時,正是袁世凱踐踏共和,陰謀稱帝之時。
為了復辟的需要,袁世凱把他的部屬和前清同僚委以重任,把持了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又遣兵調將奔赴全國各地,奪取地方政權。陸建章就是袁世凱派往陝西的軍政要員。
陸建章一到陝西,大肆逮捕革命黨人,迫害進步人士,殘害人民民眾,時人稱之為“陸屠夫”。陝西革命處於低潮。
胡景翼經河北、山西回到陝西渭北,找到先期回國的張義安、馮毓東,又通過他們見到劉允丞史可軒等人。
這時,在陝的老同盟會員、著名的革命黨人郭希仁,隱居在華山腳下,以講學為名,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得到郭希仁的行蹤,胡景翼立即約馮毓東等來到華山腳下,拜見郭希仁,向他傳達孫中山先生對對西北革命的關懷和指示。和他一起分析國內和陝西的形勢,為了重建革命武裝,胡景翼決定投靠陳樹藩。胡景翼到渭北蒲城縣見陳樹藩。陳樹藩只給了他一個差官長的閒差。經過種種努力,胡景翼終於取得了陳樹藩的信任,當了備補連連長,不久又被提升為游擊營營長,駐守富平
1915年12月,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背叛共和,登上皇帝寶座,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孫中山先生立即發表了《討袁檄文》,蔡鍔將軍宣布雲南獨立,興師討袁。
在陝的郭堅曹世英、高峻等,積極回響孫中山先生的號召,1916年3月在白水縣城舉起了討袁的義旗。胡景翼派張義安岳維峻等到渭北各縣聯絡民軍,招集舊部,同時利用矛盾,做陳樹藩的工作,準備起義。
胡景翼(民國將領)
這年5月初,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帶領3000多人的“中堅團”進駐富平。胡景翼認為這是逐陸討袁的極好機會。當時,胡景翼的游擊營只有300餘人200支槍,和陸承武的力量相比,簡直是以卵擊石。但膽大心細的胡景翼,諳熟兵法,以拜見陸承武為名,詳細掌握了“陸”軍的部署情況。出其不意,突然發難,活捉了陸承武。
聽到胡景翼活捉陸承武的訊息,各路民軍都趕到富平,群情激憤,要求殺了陸兒子,推舉胡景翼任陝西護國軍總司令。胡景翼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為保存革命實力,力排眾議,推陳樹藩做了護國軍總司令。
陳樹藩任護國軍總司令後,兵分兩路向西安進發。陸建章極為恐慌,只好答應陳樹藩的要求,立即離陝,讓出陝西督都的位置。
陳樹藩就任陝西督都後,就背叛了護國軍,成為袁世凱的幫凶。袁世凱倒台後,他又投靠段祺瑞,和陸建章一樣,繼續排擠、打擊革命黨人。陳樹藩把自己的親信安插進胡景翼的部隊,企圖牽制、監視胡景翼的行動。 並把胡景翼的駐防從渭北調到陝南龍駒寨,以限制其發展,割斷胡景翼與曹世英、郭堅等人的聯繫,企圖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分化瓦解護國軍。
陳樹藩的陰謀詭計,胡景翼早有覺察,他將計就計,以守為攻。駐軍龍駒寨後,胡景翼對部隊進行了整編,開展練兵活動。出乎陳樹藩的意料,胡景翼在龍駒寨,不但沒有受到限制,部隊反而由10個連擴大為15個連,而且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倒陳伐段

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發動了討伐段祺瑞的護法戰爭。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西安的耿直,回響孫中山紛紛起義,舉起了倒陳伐段的旗幟。
1918年元月,駐軍三原的張義安,對陳樹藩派來旨在對付護國軍的駐軍,發起突然攻擊。張義安以一營的兵力,殲滅了陳樹藩的一個旅和一個整團,取得了三原起義的勝利。之後,胡景翼、曹世英也趕到三原,兩軍會師,成立了陝西靖國軍。
靖國軍的成立,使陳樹藩驚慌失措,坐臥不安。陳樹藩軟硬兼施,挑撥離間的陰謀敗露之後,惱羞成怒,公然派兵攻打三原靖國軍總部。胡景翼和曹世英出其不意,主動出擊,一舉粉碎了陳樹藩的進攻。靖國軍乘勝追擊,除用一部分兵力留守三原,其餘部隊兵分東西兩路,合圍西安。張義安率西路軍,進駐西安附近的甘家寨,以一個營的兵力粉碎了陳軍三個營的進攻。在涇陽、三原戰役結束後,胡景翼派馮毓東、李虎臣、康指定、鄧寶珊,揮師南下,支援張義安。靖國軍以凌厲的攻勢摧毀了陳軍在西安西郊的防線,從西、南兩面包圍了西安。
曹世英郭堅、高峻率領的東路軍連克新築、十里舖、光台廟,直逼韓森寨,從東、北兩面對西安形成了包圍。
在靖國軍東西兩路大軍的夾攻下,陳樹藩驚慌失措,一面向北洋政府告急,要求增援;另一方面以省長相許,向豫西的劉鎮華求救。
劉鎮華本來就是個鼠首兩端的野心家,對自己盤踞於豫西一隅早就不滿。陳樹藩的求援,是肉飽子打狗,正好合了劉鎮華的野心。於是,劉鎮華親率5000人馬,開進潼關。劉鎮華的入關,對靖國軍十分不利。胡景翼審時度勢,下令靖國軍從西安撤軍。西路軍退回三原涇陽富平,以涇河為防線。東路軍回到渭北原先駐地休整。
靖國軍作戰雖勇敢,但缺乏統一的指揮,這是軍家的大忌。胡景翼、曹世英、劉允丞等商議,決定請在上海的于右任先生回陝主軍。
1918年8月,於右仁從上海回到渭北,擔任了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從北京回來的張鍅擔任了副總司令,全軍實行了統一的編制。四分五裂的靖國軍,從此有了統一的指揮。
靖國軍雖然有了統一的指揮,與陳樹藩的戰爭也暫時停了下來。但靖國軍仍處在陳樹藩的包圍之中,處境仍然十分危險。胡景翼決定向陳軍包圍薄弱的東部發展。胡景翼去渭南固市找故友姜宏模。姜宏模建議胡景翼和陳樹藩和談。胡景翼接受了姜宏模的建議。但出人意料的是,陳樹藩根本沒有和談的誠意。借和談之機,將胡景翼劫持回西安,拘禁起來。
1920年,是軍閥混戰,風雲變幻的一年。直系勢力伸進陝西,要趕陳樹藩下台。陳樹藩走投無路,決定以釋放胡景翼為條件,和靖國軍講和。就這樣,胡景翼結束了近三年的囚禁生活,回到了渭北,擔任了陝西靖國軍總指揮
1921年5月,曹錕北京政府下令撤去陳樹藩陝西督軍的職務,由直系師長閻相文接任。7月,閻相文、吳新田馮玉祥率部進陝。陳樹藩準備武力抵抗。馮玉祥與胡景翼暗中聯繫。在馮玉祥和胡景翼的夾擊下,陳軍土崩瓦解,陳樹藩逃進南山。

曲折發展

閻相文進陝,以直系取代了皖系。對靖國軍來說,無異於前門驅狼,後門進虎。閻相文進陝,首先把敵對的矛頭指向靖國軍。到陝不久,閻相文就指使馮玉祥,誘殺了靖國軍第一路軍司令郭堅。這急功近利的魯莽做法,激起了靖國軍將士的憤怒和不滿,受到上司吳佩孚的訓斥。閻相文氣急相加,服毒自盡。由馮玉祥接任了陝西督軍。
馮玉祥上台後,和閻相文一樣,並沒有放棄消滅靖國軍的企圖。不過他汲取了閻相文的教訓,採取了委婉的做法。他派人斡旋,試圖收編靖國軍,但沒有結果。
吳佩孚坐鎮洛陽,虎視眈眈。馮玉祥控制了西安、關中、陝南大部。堅守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胡景翼等只有兩萬人馬,而且裝備落後,糧餉不足。形勢對靖國軍十分不利,胡景翼等為靖國軍的前途日夜焦慮。
劉允丞、續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編,暫且換旗,保存勢力,東出潼關的建議,得到胡景翼的贊同。
為了穩定局勢,緩和馮、胡之間的矛盾,北洋政府派何遂來陝調解,決定將胡部改變為一個師,由胡任師長,直受吳佩孚節制。
1922年4月,直奉第一次戰爭爆發。吳佩孚命令馮玉祥移軍河南。為東出潼關,謀求發展,胡景翼也決定率部進軍中原
馮玉祥一到鄭州,就遭到河南督軍趙倜的兩面夾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計前嫌,立即出擊,解了鄭州之圍。鄭州一戰,改變了馮玉祥對胡景翼的敵對情緒。為以後的馮、胡聯盟奠定了基礎。
馮、胡雖然取得了鄭州反擊戰的勝利,但沒有得到吳佩孚的賞識,反而成了打擊、排擠的對象。馮玉祥到河南任督軍不到半年,就被吳佩孚調到北京南苑坐了冷板凳。胡景翼被任命為京漢鐵路線的護路使,駐軍順德(河北邢台),負責正定彰德(河南安陽)一段的護路任務。
1923年2月,京漢鐵路爆發了“二七”大罷工吳佩孚下令鎮壓工人,胡景翼拒絕執行吳佩孚的命令。對胡景翼的作法,吳佩孚大為不滿,下令胡景翼南下,攻打北伐軍。胡進翼以軍備不齊,糧餉不足為藉口,又一次拒絕了吳佩孚的命令。
曹錕賄選和吳佩孚的“武力統一”政策,激化了內外部的各種矛盾。在孫中山的支持下,胡景翼、孫岳馮玉祥結為反直聯盟。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明確地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革命目標。會後,孫中山派人向胡景翼傳達了會議精神,指示他聯合北方進步勢力,發動反直系軍閥的鬥爭。
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揭開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序幕,胡景翼盼望的時機終於到來了。他立即和劉允丞、續桐溪,商定了一個倒曹滅吳的計畫。
胡景翼分析了曹、吳的內部情況,選擇其中實力最大,和吳佩孚矛盾最深的馮玉祥,作為聯合的重點。胡景翼先請孫岳面見馮玉祥,然後又派李仲三再見馮玉祥。馮玉祥同意和胡景翼合作,確定了推翻曹錕,解決曹吳,趕溥儀出紫禁城的計畫。大政方針已定,馮玉祥令胡景翼火速率部進京。胡、孫、馮反直三角聯盟正式形成。

北京政變

背景資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曹錕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率25萬大軍北上迎擊張作霖。吳佩孚命令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軍,策應前方。
讓自己出兵古北口,馮玉祥認為吳佩孚是排除異己,有意刁難,十分不滿。胡景翼要求後勤補給,也遭到吳佩孚的拒絕。這成為馮玉祥、胡景翼決心回師倒戈的導火索。
馮玉祥受命後,遲遲不發,秘密地進行著回師倒戈的準備工作。他以京城空虛為藉口,向曹錕推薦孫岳任北京衛戍副司令,作為內應。又派蔣鴻遇為留守司令兼兵站總監留守北京,監視曹、吳的行動。待一切部署就緒後,馮玉祥才率部開拔。

討伐叛賊

胡景翼擔任第二路援軍司令。在臨行前,胡景翼把劉允丞、續桐溪、李仲三找來,部署了周密的回師計畫。他托李仲三聯繫馮玉祥,令李虎臣留駐通州作策應,派續桐溪去承德爭取米振標,托劉允丞向孫中山匯報。請孫中山出師北伐,共討曹、吳。
馮玉祥到古北口後,以籌措軍餉為由,駐足不前,設法與奉軍聯繫。奉系軍閥張作霖,也派人到古北口見馮玉祥,要求馮玉祥與奉軍統一行動,共伐曹、吳。心有靈犀,雙方一拍即合。但剛愎自用的吳佩孚卻蒙在鼓裡,對馮、胡、孫的三角聯盟,及馮軍與奉軍、皖軍的結盟,毫無覺察。
在馮玉祥的默許下,奉軍不費吹灰之力,攻占了天險九門口等三道關,打開了通往山海關的道路。在喜峰口,奉軍也擊敗了直軍王懷慶部。敗訊傳來,在北京的吳佩孚坐不住了,親率精銳急忙趕赴山海關。吳佩孚一走,京城空虛,為胡景翼、馮玉祥回師北京,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時機。
鄧寶珊按胡景翼的安排,到古北口見馮玉祥,通報了情況。馮玉祥決定立即班師回京。
胡景翼立即下令全軍撤離戰場,南下接應馮玉祥。胡景翼密令岳維峻襲擊王懷慶部,割斷王懷慶和吳佩孚間的聯繫。然後兵發榆關,堵住吳佩孚陸路回師的通道。又命鄧寶珊、李紀才直奔京津,在豐臺、玉田、灤州一線布防。令留守通州的李虎臣,策應馮玉祥進京。配合鄧寶珊、鄭成思,形成對唐山和天津的包圍,堵死吳佩孚從海上回師京城的通道。胡景翼的這些部署,有力地配合了馮玉祥回師北京的軍事行動。
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的先頭部隊在孫岳的幫助下,一彈未發,開進了北京安定門,占領了城內的交通要道,包圍了總統府,囚禁了曹錕。23日黎明,馮玉祥的大隊人馬開進了北京城,控制了北京的整個局面。
25日,在北京北苑召開了政變後的第一次軍事會議。會議決定,馮玉祥、胡景翼、孫岳各部改組為中華民國國民軍。馮與胡、孫商議,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北京政變的訊息不翼而飛,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吳佩孚這時才如夢初醒。得到北京政變的訊息,吳佩孚急忙揮師天津,以曹錕的名義,電令江蘇、湖北各軍火速北上增援,討伐馮玉祥

政變結果

李虎臣、李紀才、張之江、劉郁芬等兵陳楊村以西,準備向吳佩孚發動進攻。岳維峻、鄧寶珊已占領了唐山。兵臨城下的吳佩孚,困獸猶鬥,拒不投降。胡景翼下令總攻擊,取得了楊村戰役的勝利。吳佩孚看大勢已去,只好從塘沽下海,向南逃竄。胡景翼進駐天津,討吳戰爭宣告正式結束。
北京政變,消滅了吳佩孚,迫使曹錕下台,把溥儀趕出了皇宮,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接到馮玉祥、胡景翼的邀請電報,孫中山決定即日北上。這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張作霖,違背當初的承諾,率師進山海關,直逼京、津。並公然擁戴段祺瑞任反直軍統帥。國民黨內對孫中山北上一事,爭論不休,莫衷一是,使孫中山的北上,遲遲不能成行。

合作決裂

為了早日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使人民免遭戰亂的塗炭,孫中山衝破重重阻力,毅然決定北上,並發表了《北上宣言》。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達天津。胡景翼在北京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這時的馮玉祥私心膨脹,置大局於不顧,把心思用在爭奪地盤上。任命胡景翼為河南軍務督辦,孫岳為河南省長,企圖把胡、孫趕出京津,以利自己的發展。
與此同時,馮玉祥在天津舉行了包括奉系張作霖、皖系盧永祥在內的三方會議。會議其間,屈於段祺瑞、張作霖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壓力,馮玉祥採取了“高揖群公,激流勇退”的態度,拱手把北京政變的勝利成果,讓給了段、張這兩位軍閥,以新的軍閥獨裁代替了舊的軍閥獨裁。
天津會議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擺在他面前地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積蓄力量,以圖東山再起。跟軍閥多年打交道的教訓,教育了胡景翼,軍閥們是靠不住的。於是,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的蘇聯。在屈武的引見下,胡景翼在蘇聯大使館,見到了李大釗,並要求他南下指導工作。李大釗的接見,使胡景翼又一次柳暗花明,獲得了“激流勇進”的信心。

薈萃中州

胡景翼的國民二軍,在擊敗了吳佩孚殘部和憨玉琨的抵抗之後,經鄭州,進駐開封。他遵照孫中山先生“除惡務盡”的指示,出兵豫西,追剿吳佩孚,圍困雞公山。吳佩孚走投無路,只好帶領殘部竄進湖北,溜進湖南,投靠了軍閥趙恆惕
段祺瑞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各地紛紛來電祝賀,為其歌功頌德,稱其為“臨時執政”、“執政”。唯獨胡景翼在來電中,稱他“段大元帥”,並在電文中控訴、訓誡軍閥的罪惡,招來段祺瑞的極端不滿。
河南地處中原,是京漢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匯處。南下可控制長江中下游,北上可圖京、津,控制華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為孫岳不願來河南,胡景翼又兼任了河南省長。這一切為胡景翼實現自己大偉大抱負,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胡景翼在組建新政府時,採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針,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擁護和愛戴,迅速穩定了中原局勢。新政權成立後,清鄉剿匪,懲治腐敗,發展交通,興辦教育,對河南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的發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當然,胡景翼也並沒有忘記國民二軍所處的險惡形勢。他下令整頓隊伍,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事素質,時刻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大戰。
胡景翼認為,對付反動軍閥,必須貫徹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他邀請李大釗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計。為國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應胡景翼的邀請訪問開封。
不久,蘇聯又派遣西納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鄭州擔任國民二軍的軍事教練。同時,胡景翼又派黨必剛、師哲等30多人到蘇聯基輔軍事學院學習。蘇聯又無償援助國民二軍大批槍炮、彈藥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隊的武器裝備。
李大釗、王若飛先後派劉天章、潘自立、史可軒、鄒鈞等許多優秀共產黨員、進步青年來國民二軍工作,開展革命活動。
在胡景翼的要求下,廣州黃埔軍校輸送杜聿明張耀明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優秀軍事人才,到國民二軍擔任職務。徐向前、閻揆要也從黃埔軍校來參加國民二軍的工作。
許多國民黨的高級幹部和知名人士也相繼到達開封,如於右仁、李根源、劉允丞、張季鸞等直接參加國民二軍的軍務、政務、外務工作。
日本友人、朝鮮革命志士也來開封訪問。一時間,海納百川,賓朋如雲,河南開封成了革命者的雲集的地方,出現了“八方風雨會中州”的空前盛況。

豫西大戰

背景簡介

早就對胡景翼懷恨在心的段祺瑞,對中原出現這塊“赤色”地區惶恐不安,決心以武力消滅之。
胡景翼(民國將領)
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憨玉琨為豫陝甘“剿匪”副司令,接著又唆使張作霖、閻錫山、劉鎮華配合憨玉琨圍攻胡景翼的國民二軍。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盤踞在豫西的憨玉琨,很快發展到10萬人馬,對國民二軍造成很大威脅。為避免戰亂再起,胡景翼電致劉鎮華,調國民二軍留陝部隊來河南,讓憨玉琨部返回陝西,遭到劉、憨的拒絕。並指使其部屬王老五、張德勝不斷挑釁,一手製造了“禹州事件”。

一觸即發

為顧全大局,穩定局勢,胡景翼在處理這件事上作讓步。但劉、憨以為胡景翼軟弱可欺,得寸進尺,極力擴大事態,連續攻占了國民二軍控制的登封、密縣、並向鄭州前進。大戰一觸即發。

主動出擊

2月中旬,胡景翼的到駐京代表張季鸞密報:張作霖閻錫山劉鎮華在太原聚會,準備聯合行動,消滅國民二軍和三軍。
胡景翼看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於是主動出擊,決定親任總指揮,給憨玉琨、劉鎮華以沉重打擊。
1925年2月18日胡景翼到鄭州,第二天就召開了軍事會議,確定了速戰速決的作戰方針。胡景翼命令岳維峻為右翼前敵總指揮,率本部人馬和楊瑞軒、史可軒、田生春沿隴海鐵路西進,打擊正面來犯的敵人,直搗洛陽。任命鄧寶珊為左翼前敵總指揮,率本部人馬和李虎臣、蔣朗亭,並建國豫軍、國民三軍從密縣、登封迂迴出擊,包抄敵軍右側直下偃師,同正面攻擊部隊會師洛陽。令米振標坐鎮開封,以防張宗昌。令李紀才駐守豫東,以防閻錫山和肖耀南
1925年2月22日,胡景翼下達了總進攻的命令。兩路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劉、憨發動了全面進攻。
右路軍利用隴海鐵路之便,迅速逼近,勢如破竹,使憨玉琨不得不放棄滎陽、汜水、鞏縣,退守黑石關。憨玉琨驚慌萬狀,一面向劉鎮華緊急求援,一面組織殘餘勢力負隅頑抗。在黑石關前,憨玉琨命令部隊多次衝鋒,均告失敗,不得不下令西撤,炸斷伊水鐵路大橋。
劉鎮華接到憨玉琨的告急,親率柴雲開、馬瑞旺等趕赴洛陽。
趕到洛陽,劉鎮華一看情況不妙,急令憨玉琨集中兵力到伊水西岸的偃師,固守伊水橋頭,又令袖手旁觀的張治公立即投入戰鬥,拖延時間,以待奉軍和晉軍的支援。

急智克敵

這時的的張宗昌從徐州來點電,以“援胡討憨”之名,行“援憨討胡”之實,要求西進,企圖造成國民軍腹背受敵之勢。胡景翼接受了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報捷的建議,使張宗昌失去了藉口,只打消了西進的念頭。
修復伊水鐵路大橋,成為國民軍西進,剿滅憨玉琨、劉鎮華的首要。按工程要求得25天,胡景翼組織鐵路工人,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修橋任務。岳維峻率師攻占了偃師,兵臨洛陽城下。兩路大軍會師,一舉攻下了洛陽城。憨玉琨如喪家之犬,逃回嵩山老家,服毒自盡。
劉鎮華帶領殘兵敗將,狼狽西竄,途中遭到鄧寶珊、田玉潔、馮毓東的突然襲擊,全軍覆沒。劉鎮華僥倖逃生,渡過黃河,向太原去了。
豫西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段祺瑞的囂張氣焰,充分顯示了胡景翼將軍傑出的軍事才能,是他戎馬生涯中最輝煌的傑作,為他“以豫為基,推行主義於全國”的宏圖大略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屠城慘案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與胡景翼、孫岳組成國民軍,河南被劃為國民軍的勢力範圍,胡景翼以國民軍第二軍軍長身份具領河南軍務督辦。然而,儘管脫離北洋軍閥,傾向革命,但國民軍以客軍治豫,軍紀很壞,進入河南後,各路敗兵與土匪紛紛歸其麾下,迅速膨脹,成為“匪來如梳、兵來如篦”的另一種荼毒百姓的禍殃。時年20歲,也是河南人,原籍距離禹縣不足200里的中國口述歷史的創始人郭廷以曾說過,河南兵匪一家,國民二軍的胡景翼幾乎全是土匪隊伍。兩個多月後,為收繳禹縣警團槍械,國民軍與地方武裝發生衝突,胡部遂派重兵圍城洗劫禹縣,縱兵燒殺搶掠,釀成慘絕人寰、駭人聽聞的禹縣屠城大案,成為民國史上揮之不去的陰霾與恥辱。慘案發生後,豫省譁然,然胡景翼僅將該旅團長王祥生槍決,布告緝拿在逃的曹士英,來草草結案,以安地方。慘案的直接兇手曹士英原系國民二軍收編的直系殘部,也有為國民軍揚善棄惡的歷史學者,故意把這次屠城的罪行算在了北洋軍閥頭上。

與世長辭

就在國民二軍攻克洛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傳來了不幸的訊息。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世。噩耗傳來,胡景翼將軍悲痛欲絕,精神受到沉重的打擊,右臂上的疔瘡復發,病情急劇惡化。經醫治無效,於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將軍在開封與世長辭,享年僅34歲。
鄭州“胡公祠”鄭州“胡公祠”
胡景翼將軍逝世全國震驚,北京、西安、開封、鄭州都舉行了隆重地悼念活動。5月,胡景翼將軍的靈柩由豫歸陝,安葬於華山北麓的王猛台下。1936年10月,馮玉祥等胡景翼將軍的生前友好,在河南鄭州修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胡公祠”,作為胡景翼將軍的永久紀念。
鄭州市政府在祠堂前所立石碑鄭州市政府在祠堂前所立石碑
電視劇
《關內胡》
基本簡介
東方雲開,霞光微露。伴隨胡笠僧遺像(封二)和片段的畫面,揚起渾厚雄壯的主題歌曲:
太華雲開,中原天曉,振臂一呼,豪傑多少。
為將為儒,為僧為佛。胸有千秋,心無一物。
亦孫亦徐,亦關亦岳。國之少年,世之先覺,
王翦為友,王猛為鄰。古今百戰,獨為拯民。
靈兮歸來,我亦雪涕。十億勞民,一聲萬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