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價城

張價城(1892-1945年),又名張勝群,廣東興寧永和大成社人,越柬僑領、南洋富商。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價城
  • 別稱:張勝群
  • 出生時間:1892
  • 去世時間:1945
張價城(1892-1945年),又名張勝群,廣東興寧永和大成社人,越柬僑領、南洋富商。娶高棉一位皇親的女兒饒展她娜公主為妻。張價城的父親張金慶系興寧永和大成社人,有三子三女,長子張勝麟(1877-1912年)、次子張勝財(字偉南,1884-1972年)、三子張勝群(字價城,1892-1945年)。張金慶以耕田為生,因子女多,家庭貧困,生活清苦,度日艱難,張價城小時候曾賣給背扶嶺的輯慶做兒子。長兄張勝麟20歲時,以“賣豬仔”的身份去越南打工,他經梅州客家人海上印度洋之路第一港——梅縣鬆口,行水路到汕頭,再乘火輪漂洋過海至越南堤岸市。張勝麟在堤岸先是做苦工抵還車船、食宿費用,後在藤器廠學織藤椅,後因藤器廠老闆擴招工人,便托水客將偉南弟帶到越南。兄弟二人在藤器廠經過一番拼搏後,稍有積蓄,便租下當地“九號棧房”鋪面,開始經營小生意。由於兄弟二人誠信經營,生意一帆風順;後來便買下這個店面,終於在堤岸市站穩了腳跟。兄弟二人便將賣出的弟弟張價城贖回來,並把他帶到越南,那年他才15歲,到越南後先在家鄉人開的酒廠打工,“九號棧房”則負責銷售該廠的酒,後來又買了新的店鋪。張勝麟因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英年早逝,而他為二個弟弟在商界的發展打下根基。
長兄逝世後,家族生意的重擔便落在張偉南、張價城肩上。兄弟二人及長嫂發揚家族團結一致、刻苦耐勞、勤儉興家的創業精神,秉承和氣生財、誠信經營的原則,把握商機,生意越做越旺,逐漸把生意擴展到高棉金邊和上丁市。上丁市是客家聚居地,當地客籍華僑推選張偉南擔任“客家會”的會長。他非常關心當地華人的公益事業,如籌集資金,在上丁市創辦“上丁華僑公立光中學校”。由於張氏兄弟在上丁市有很好的人緣和貢獻,所以得到當地政府的讚揚和幫助,取得了“越南西貢蜆殼公司”汽油、煤油的上丁市總代理權。後在友人幫助下,又取得了高棉金邊高士馬市白酒的總代理權。取得兩大代理權後,家族生意躍上新台階,越做越大,蒸蒸日上。後來還在金邊經營銅、鐵等行業。最後形成了多間在商界很有影響力的大商行。如在高棉金邊有“張勝昌行”、在越南堤岸市有“張寶昌行”。
有了雄厚的資金,兄弟二人決定:由張價城回國拓展商貿,凡是家族在南洋有的商號,在興寧都相應設立。張價城回鄉投資,幾年間便在興城萬盛街、大新街等繁華街道分別設立了“敬昌泰綸綢緞莊”、“寶昌匯兌錢莊”、“興昌油豆行”、“興寧大陸菸草公司”等。另外,還在汕頭開辦了“汕頭大昌肥皂公司”。形成了南洋與國內齊頭並進的生意大格局。事業有成後,張偉南、張價城在寧中鎮古塘村建有大廈“鑒光廬”,屋名由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的王正廷題字,時年為民國二十四年(1935)。屋的結構為三橫二棟一圍龍,有80多個房間,顯得雄渾、端莊、大氣。大廈落成,張氏兄弟立志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安居樂業、造福子孫的夙願,可謂業成。現張氏三兄弟的子孫後人已達200多人,遍布全國各地和亞歐美三大洲九個國家或地區,旅居全球。張偉南成為高棉的商界名流,曾多次受邀出席高棉國王的宴請。西哈努克親王嫁女時,也邀請張偉南參與盛宴;張價城民國時期在興寧亦享有人盡皆知的聲譽,他眷戀祖國,熱愛桑梓,回鄉投資。他不僅事業成功,且崇文重教,樂善好施,不惜慷慨解囊投資家鄉建設,資助家鄉的公益事業。如捐款擴建“大成學校”;捐巨款建“省立興寧職業技術學校”;捐款修築興城至龍田圩的公路。解放前每年青黃不接的荒月,饑民甚多,張價城每年都叫家人在“鑒光廬”煮大量的菜粥救助災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