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絳

張仲絳 1936年德國柏林大學研習德文,後轉入馬堡大學專攻刑法學,1938年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1947年於廣州中山大學執教。1948年6月,他出任湛江市市長。

1956年他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曾任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委員,省民革對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等。1980年中山大學復辦法律系重返講壇,1984年因操勞過度誘發肝病不治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仲絳
  • 國籍:馬堡大學
  • 出生地:廣東大埔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84
  • 畢業院校:馬堡大學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張仲絳 出身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張杏園被迫過番到印尼先達當伙夫謀生。張仲絳12歲時隨母到印尼先達與父團聚,就讀於中華學校。
1925年16歲的張仲絳受到學校的鼓勵,並獲叔父張讓三的支持,回國升學。在短短的一年中,他自學中學的數理化課程,於翌年考上廣州中山大學預科,兩年後轉入中山大學法學院。
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曾以學生領袖身份出任廣東省各界抗日救國會常委,組織青年學生抗日,抵制日貨,打擊奸商,並主持抗日旬刊工作。
1932年畢業留校任助教。次年出任廣東省地方自治訓練所教務主任。
1934年通過競選當上廣東省參議員
1936年春,他先在德國柏林大學研習德文,後轉入馬堡大學專攻刑法學,1938年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學成後回國
1941年到重慶中央政治大學任教,講授犯罪學、刑法學等課程。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往南京。
1947年回廣州中山大學執教。
1948年6月,他出任湛江市市長。

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張仲絳從香港回廣州中山大學執教,曾任德語專業教研室主任。他辛勤耕耘,潛心研究,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德語人才。除了擔任行政和教學任務外,他還與他人合編了《簡明德漢辭典》等。
1956年他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曾任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委員,省民革對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等。
1980年中山大學復辦法律系,他重返講壇,不顧年邁體弱,積極培養研究生,熱情幫助中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參加許多社會活動,宣傳法制與法治思想。他編寫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刑法概述》、《犯罪學史之發展》、《青少年犯罪的社會根源原因與對策》、《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現代化初探》等文章。他還參加編寫與審定《英漢法律字典》。
1984年10月,仲絳不顧75歲高齡,一個月內奔走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參加會議,終因操勞過度誘發肝病。回穗後,他仍抱病修改論文參加研究生答辯,終於身體不支入院治療。在病床上,他仍仔細推敲有關立法草案。彌留之際,他留下遺言:“要健全法制,實行法治,國家方能長治久安”,勉勵後人要為加強法治而努力。

人物評價

張仲絳畢生熱愛祖國,追求真理。他為人光明磊落,待人誠懇,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樂於助人,生活儉樸。
我們為母校培養出如此出眾的前輩感到自豪,為他的過早逝世深感惋惜與悲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