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首蛔蟲病

弓首蛔蟲病,蟲體粗大,淡黃色,頭端有三片唇,食道呈圓柱形,其後端有一個小胃。

病原學:
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發生於5個月齡以內的犢牛。在自然感染的條件下,2周至4月的犢牛小腸中寄生有成蟲。成年牛中未見。
症狀:
對出生2周后的犢牛危害嚴重,症狀為消化失調,食欲不振,腹瀉,糞便含多量粘液或血液。蟲體多時造成腸阻塞或穿孔,引起死亡。
診斷:結合流行特點、症狀,可疑為本病。確診需在糞便中檢出蟲卵。
治療:
可選用下列藥物:
(1)左咪唑 劑量:8mg/kg體重,混料餵服,飲水內服,或溶水灌服1次;亦可配成5%注射液,進行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2)枸櫞酸哌嗪 劑量:0.2g/kg體重,混飼或飲水,1次內服。
(3)哈樂松 劑量:30mg/kg體重,製成混懸劑或糊劑,1次口服。
(4)丙硫苯咪唑 劑量:10-2Omg/kg體重,混飼餵服或製成水懸液,1次口服。
預防:
在流行地區,對15-30日齡的犢牛進行驅蟲。加強牛舍的清潔衛生;糞便勤清掃,並進行發酵處理。母牛、小牛隔離飼養,減少母牛受感染的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