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蛙崇拜民俗

延平人素有崇蛙習俗,因而蛙神曾一度被視為延平城的保護神。隨著歲月的推移,這種習俗僅在樟湖鎮溪口村保留,而且是融洽附載於另一民間俗神——張公身上,張公便被視為蛙神了。這與樟湖鎮駐地的蛇崇拜融合附載於連公身上,烏鴉崇拜融合附載於齊天大聖左右一樣。古越先民的習俗與漢氏族習俗的融合,在這裡表現的十分突出。

概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概述

延平人素有崇蛙習俗,因而蛙神曾一度被視為延平城的保護神。隨著歲月的推移,這種習俗僅在樟湖鎮溪口村保留,而且是融洽附載於另一民間俗神——張公身上,張公便被視為蛙神了。這與樟湖鎮駐地的蛇崇拜融合附載於連公身上,烏鴉崇拜融合附載於齊天大聖左右一樣。古越先民的習俗與漢氏族習俗的融合,在這裡表現的十分突出。

發展

溪口村崇蛙習俗始於何時無文字記載可考。但從蛙神成為延平城的保護神的記錄來看,至遲不會遲於清道光年間。據溪口90多歲老村民說:他小時候就參與祭張公(蛙神)活動,而且他們的先輩也說此活動自古便有。據說溪口原址二華里許,建有“九峰岩寺”,殿前有一巨大樟樹稱“十不圍”即十人不能合抱,其樹蔭廣達5、6畝,大樟樹前有一天然石洞,洞口寬約2米,有石階人可下到洞內,石洞可延伸至大殿神像座下。每年七月有“青甲”蛙20多隻集於洞內,先民們便奉其為神。因此每年七月二十一,張公生日都要舉行盛大游神活動。據說在迎神活動前數日,有一種大青蛙會聚集到蛙神廟(張公廟)附近,這種青蛙背綠腹白腦後有七個綠豆大的黑色圓疤點,民眾稱之為“青甲”,廟管人員將把它捉來放在鐵絲籠內餵養備用。待迎神這天,將青蛙“請出”放在神像的肩上,游蛙神隊伍出發前由道士作啟動法術,然後鳴鑼開通,週遊全村,各家各戶信徒們在門前備香案迎接蛙神,燃放鞭炮,香火拜神。在整個迎神遊街過程中,神銃,鞭炮轟鳴,鑼鼓喧天,這些青蛙伏在神像上,決不會跳走,儼然如神靈接受村民們的頂禮膜拜,迎神結束後,神像歸座,青蛙放生,伏在神像上的青蛙待眾人散去後自然離去。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延平蛙崇拜民俗”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