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第四紀冰川

廬山第四紀冰川

廬山第四紀冰川 ,在兩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周天寒徹,當時的氣溫比現在低3℃~7℃,巨大的冰川一路推進,山谷被硬生生割開,直徑數十米的巨石隨著冰川的搬運而翻山越嶺。李四光先生提出的作為冰磧物的泥礫混雜堆實際上是土石流堆積,上世紀80年代施雅風與學術界幾位同仁一道,明確對李四光先生的結論進行了質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廬山第四紀冰川
  • 時期:兩三百萬年前
  • 發現地址:廬山
  • 發現者:李四光
質疑,依據,

質疑

以廬山為代表的中國東部中低山地是否普遍流行過第四紀冰川,是我國乃至國際地學界爭鳴延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重大學術問題。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地質論評》雜誌新近刊出中科院資深院士施雅風的新作《論李四光教授的廬山第四紀冰川是對土石流的誤讀》中進一步明確指出,被李四光認為是冰磧物的泥礫混雜堆積實際上是土石流堆積。
第四紀(距今250萬年前)是地球上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地質時期,研究第四紀冰川,探索第四紀氣候與環境的變遷,是打開地球現代史奧秘的一把鑰匙。對於地貌形態和沉積物成因的認識,正是廓清疑案、還廬山歷史以真面目的關鍵所在。長期以來雙方爭論的焦點在於,廬山較廣泛分布的泥礫混雜堆積到底是冰期冰磧還是土石流堆積。
然而,廬山在第四紀真的存在過冰川嗎?
1980年代,在施雅風倡導下,發起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問題的討論,他與學術界幾位同仁一道,明確提出了對廬山存在第四紀冰川的否定意見。他撰寫的《廬山真的有第四紀冰川嗎》一文,刊登在1981年第2期《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很快在學術界引起了一場爭鳴。1989年施雅風與多人合作的60萬字的《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環境問題》專著系統闡明這一觀點。
施雅風認為,此專著過於專業化,不易為廣大讀者接受。事隔多年,此問題仍未澄清,故有必要撰文專論李四光誤解之所在。

依據

上世紀80年代,施雅風與學術界幾位同仁一道,明確對李四光先生的結論進行了質疑,並引起了對這個問題的長期爭論。在近日發表的上述論文中,施雅風進一步明確指出,李四光先生提出的作為冰磧物的泥礫混雜堆實際上是土石流堆積。
施雅風的論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廬山牯嶺海拔1165米,從現代氣候記錄推測,7月氣溫必須下降20攝氏度,處此高度的廬山才具備積雪成凍的條件,而事實上,長江中下游地區在任一冰期均未降溫達如此大的幅度,從而判斷地處中緯度的廬山形成第四紀冰川絕無可能;
從礫石組成、礫徑變化、沉積結構、擦痕等各種沉積物特徵來分析,廬山較廣泛分布的泥礫堆積均是因土石流而非冰川所成;
包圍礫石的網紋紅土與孢粉(即植物的花粉)組成表明,沉積時期的暖溫帶-亞熱帶濕熱環境,而並非寒冷冰川環境;
藉助何培元先生古地磁測年法推算古溫度,可推斷李四光先生所定“廬山冰期”、“大姑冰期”、“鄱陽冰期”及何培元先生所定的大排冰期,恰恰在時間上相當於中國西部和北半球的間冰期時段,排除了具有積雪成冰川的可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