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寺(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廣福寺)

廣福寺(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廣福寺)

廣福寺位於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因該廟建於巴圖哈拉嘎地方,又稱為“巴圖哈拉嘎廟”(蒙古語,意為“堅固的關隘”),漢名“廣福寺”。百靈廟是由“貝勒因廟”的轉音異寫而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福寺
百靈廟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這裡原是喀爾喀右翼部達爾罕親王本塔爾的冬營地,寺廟建成後,皇帝御賜滿、蒙、藏、漢四種文字書寫的匾額“廣福寺”。
當時,廣福寺因是貝勒王主持興建的廟,現在的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是由清代喀爾喀右翼旗和茂明安札薩克旗兩個旗合併而成的。喀爾喀右翼旗俗稱達爾罕貝勒旗,因該廟建在達爾罕貝勒旗,故當地民眾稱“貝勒因廟” (“貝勒”,清代封爵,位在親王、郡王之下;“因”是助詞,相當於漢語的“的”),漢語音譯為“白林廟”,由於這裡常年棲息著鳴啼婉轉的百靈鳥,所以後來又將其改稱為“百靈廟”。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時途經此地,看到這裡地勢險要,是漠南通往漠北和新疆地區的交通要塞,遂決定在此建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著手籌款備料,聘請工匠。從寧武、烏喇特、五當召、大庫倫等地馱運木材,從山西、歸化城請來建築藝人。
翌年,達爾罕貝勒旗第二代札薩克諾內親王奉康熙皇帝的旨意,正式破土動工,採用漢、藏兩種方式,用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建成了主殿朝克沁獨貢。諾乃親王呈報朝廷,康熙皇帝贈送朱墨《甘珠爾經》,賜廟名為“廣福寺”(蒙古語名為寶音巴達拉古魯格其蘇木)。廟內設大喇嘛席位,按照黃教法規廣招信徒,喇嘛僧人日趨增多,很快發展成漠南地區著名的喇嘛教寺院。
百靈廟初建時喇嘛人數較少,到達爾罕貝勒詹達固密(1708—1728年)在位時,曾向清廷請求從外旗移入一部分喇嘛,又收留了一部分遊方僧侶。道光三十年(1850年),廟內香火最盛,喇嘛人數達1200多人。百靈廟沒有活佛,全廟最高首領為席力圖喇嘛(首席喇嘛),只設一人,首席喇嘛一直延續至20世紀60年代。
長期以來,百靈廟就是達爾罕草原上商旅雲集之地,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素有“草原碼頭”之稱,同時,這裡還是內蒙古西北部政治、經濟、佛教活動中心,是漠南通往漠北以及新疆地區的交通要道。在我國近代史上,在這裡發生過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和同年十一月先後爆發的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和百靈廟戰役。從20世紀60年代起,百靈廟就成為旅遊勝地,吸引著大量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客們除了參觀古樸雄偉的寺廟之外,還可以參加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觀賞蒙古族傳統的體育競賽。百靈廟早已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建築
百靈廟是內蒙古地區規模宏大的古剎之一。整個建築群由5座大殿、9頂佛塔和36處藏式結構的院落組成,占地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各處殿塔雕樑畫棟,廊柱林立。牆壁上彩繪著佛經人物故事,造型生動,構圖細膩。
蘇古沁大殿是大雄寶殿,是該寺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巍然屹立在寺院中央,座北朝南,建築面積1500餘平方米,由三座逐級降低的建築構成,每座殿頂都置有象徵佛法的塔型“甘迪爾”和東西兩側有日月相照的赤銅“甘迪爾”。最高達30餘米。歇山式頂,與美岱召的大雄寶殿屬一個風格。滿面斗拱窗扇,飛檐重迭,青磚灰瓦,飛閣流黛,檐角下銅鈴隨風叮鐺作響。底樓是藏式建築,小軒窗白粉牆,整齊的紅圍欄。一層樓頂東西兩面是開闊的陽台。一樓後半部有半周圍廊柱,用18根朱紅大柱支撐。正面前廊有12根朱紅大柱頂著二樓前陽台,陽台的欄桿上臥有兩隻造形優美的法羊,中央有一鍍金法輪。兩邊的圍欄、牆上鑲嵌著4面銅鏡,頂上插著雪亮的三股叉,叉下鬃纓飄舞。朱紅的大門上鉚著一排鋼釘,中間扣著兩隻獸面,吊著兩隻銅製鋪首。
蘇古沁大殿南面是卻日殿(經堂),該殿是學習和教學的場所。卻日殿東南隅是朱德布殿(密宗殿),是喇嘛們誦經超度亡靈的殿堂,殿頂置有黑色石塊為鎮壓之物。蘇古沁殿東鄰洞闊爾殿(時輪殿),是學習數學的經堂。蘇古沁大殿西側為“瑪蘭布殿”,是學習醫學的地方,其西側還有九世班禪的府邸。蘇古沁大殿東側為“吉如海殿”,是研究天文學的地方。除此之外,在百靈廟前方還殘存著兩座覆缽式佛塔,其後有小白塔十餘座,據說,這裡存放著經卷和喇嘛的舍利。
百靈廟周圍共有九個隘口,俗稱為“九龍口”。出西口1公里處的山頂上有康熙營盤遺址,是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叛軍時,途經此地駐蹕之所,至今尚有遺留下來的石砌旱井和兵塞殘垣可供遊人觀賞。
開門進入大殿前廳,48根朱紅大柱林立,柱上裹著彩色壁毯,柱間懸掛五光十色的經幡。還有3處用紅、藍、黃、白四色綢緞圍成的大型垂飾。
正面兩側分別開有太平門,牆面上畫著金剛菩薩查格達爾、馬頭明王達木仁、千手千眼觀音江賴斯格、長壽佛阿尤喜的壁畫。東西兩側牆面上畫有釋迦牟尼身世壁畫12幅。南面進大門西側牆上畫有護法神大黑天、大紅天、吉祥天母;財神毗沙門那穆斯賴和閻羅天子卻日吉勒的壁畫。抬頭仰望,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大廳正面設有錫熱喇嘛主持寶座1處,上層喇嘛活佛席位8處,西側設達喇嘛座席1處,東側設掌堂執法者格斯貴座席1處,並配有法棍等。中心地板上排放著12-14對座榻,每座配有方型坐毯一塊,是僧眾誦經的座位。周圍還擺放著各種法器及經卷。
進入後廳,門型的佛台高築,正面屹立著三座五米高的泥塑鍍金三世佛,它們是釋迦牟尼佛、迦葉佛和彌勒佛。前面還供奉著釋迦牟尼弟子迦葉、阿難的泥塑立像,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以及他的弟子扎拉色布吉、海拉布吉的泥塑坐像。東西兩側供奉著文殊扎穆揚(文殊菩薩)、大勢至查格達爾(大勢至菩薩)、千手千眼觀音江賴斯格、色寧寶、熱媧那木錫勒、那木凱寧寶、金巴、公德桑寶、達木仁等的泥塑坐像。眾神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佛台前擺放著長1丈,寬3尺的大供桌,上面擺滿了供品,其中有:乾隆皇帝賜給的青銅佛燈1盞(可容酥油100斤),金銀裝飾的“班靈”3個,銀塔8座,百兩重銀盤1個,50兩酥油佛燈8盞,100兩酥油佛燈l盞,鑲嵌珍珠寶石的聖水銅碗24隻。還有頭顱骨碗、甘露瓶、聖水碗若干,四季佛燈通明,終年香火不熄。
寺院歷史
廣福寺主殿蘇古沁大殿建成後,又經歷近百年,才先後建成其它殿宇,形成一組建築群。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特爾扈特部喇嘛羅卜森寧日格主持修建了卻伊拉拉桑;乾隆五年(1740年)喇嘛道仁巴阿卜乾雲登主持修建了糾德巴拉桑和滿巴拉桑(密宗學部和醫學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確吉活佛阿卜乾希達漢布丹畢尼瑪主持修建了東音科爾拉桑(時輪學部)。自此“廣福寺”形成五大學部的規模,專修和研討哲學、醫學、天文曆法學、密宗學等。除五大拉桑的建築外,在達爾罕貝勒的大力支持下,還先後修建了三大活佛府,五大倉以及五大廚房。至1942年,廣福寺共有僧房360間,舍利塔11座。
廣福寺喇嘛教組織健全,等級分明,分工細緻,戒律森嚴。從錫熱喇嘛、達喇嘛到服勞役的崗尼爾共有19種職務,這也是黃教寺院的特點。朝克沁拉桑的錫熱喇嘛權勢最大,各拉桑的執事喇嘛次之。朝克沁拉桑為正殿(即大雄寶殿),統管各倉(學部);卻伊拉拉桑主要學習研究宗教、哲理學等為顯教哲學部;糾德巴拉桑主要學習研究法術、咒文等為密教學部;滿卜拉桑主要學習研究醫藥學,為醫學部;東科爾拉桑主要學習研究時輪學、數學、天文、占卜、曆法等。
隨著廣福寺建築群的擴大,宗教活動日益頻繁,喇嘛僧人不斷增加,信徒朝拜者也越來越多。朝克沁和卻伊拉兩個拉桑每年舉行的大型誦經會就有400多次,較隆重的大型法會每年要舉行6-7次,每年還有不少重大的佛事。社會上的各界名流、官吏、信徒從四面八方紛紜而來,燒香拜佛,布施參觀。1932年6月14日九世班禪額爾德尼親臨廣福寺誦經(百靈廟曾是九世班禪的臨時行宮),來自各地的信徒達2萬多人。
百靈廟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這裡原是喀爾喀右翼部達爾罕親王本塔爾的冬營地,寺廟建成後,皇帝御賜滿、蒙、藏、漢四種文字書寫的匾額“廣福寺”。
當時,廣福寺因是貝勒王主持興建的廟,現在的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是由清代喀爾喀右翼旗和茂明安札薩克旗兩個旗合併而成的。喀爾喀右翼旗俗稱達爾罕貝勒旗,因該廟建在達爾罕貝勒旗,故當地民眾稱“貝勒因廟” (“貝勒”,清代封爵,位在親王、郡王之下;“因”是助詞,相當於漢語的“的”),漢語音譯為“白林廟”,由於這裡常年棲息著鳴啼婉轉的百靈鳥,所以後來又將其改稱為“百靈廟”。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時途經此地,看到這裡地勢險要,是漠南通往漠北和新疆地區的交通要塞,遂決定在此建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著手籌款備料,聘請工匠。從寧武、烏喇特、五當召、大庫倫等地馱運木材,從山西、歸化城請來建築藝人。
翌年,達爾罕貝勒旗第二代札薩克諾內親王奉康熙皇帝的旨意,正式破土動工,採用漢、藏兩種方式,用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建成了主殿朝克沁獨貢。諾乃親王呈報朝廷,康熙皇帝贈送朱墨《甘珠爾經》,賜廟名為“廣福寺”(蒙古語名為寶音巴達拉古魯格其蘇木)。廟內設大喇嘛席位,按照黃教法規廣招信徒,喇嘛僧人日趨增多,很快發展成漠南地區著名的喇嘛教寺院。
百靈廟初建時喇嘛人數較少,到達爾罕貝勒詹達固密(1708—1728年)在位時,曾向清廷請求從外旗移入一部分喇嘛,又收留了一部分遊方僧侶。道光三十年(1850年),廟內香火最盛,喇嘛人數達1200多人。百靈廟沒有活佛,全廟最高首領為席力圖喇嘛(首席喇嘛),只設一人,首席喇嘛一直延續至20世紀60年代。
長期以來,百靈廟就是達爾罕草原上商旅雲集之地,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素有“草原碼頭”之稱,同時,這裡還是內蒙古西北部政治、經濟、佛教活動中心,是漠南通往漠北以及新疆地區的交通要道。在我國近代史上,在這裡發生過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和同年十一月先後爆發的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和百靈廟戰役。從20世紀60年代起,百靈廟就成為旅遊勝地,吸引著大量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客們除了參觀古樸雄偉的寺廟之外,還可以參加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觀賞蒙古族傳統的體育競賽。百靈廟早已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建築
百靈廟是內蒙古地區規模宏大的古剎之一。整個建築群由5座大殿、9頂佛塔和36處藏式結構的院落組成,占地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各處殿塔雕樑畫棟,廊柱林立。牆壁上彩繪著佛經人物故事,造型生動,構圖細膩。
蘇古沁大殿是大雄寶殿,是該寺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巍然屹立在寺院中央,座北朝南,建築面積1500餘平方米,由三座逐級降低的建築構成,每座殿頂都置有象徵佛法的塔型“甘迪爾”和東西兩側有日月相照的赤銅“甘迪爾”。最高達30餘米。歇山式頂,與美岱召的大雄寶殿屬一個風格。滿面斗拱窗扇,飛檐重迭,青磚灰瓦,飛閣流黛,檐角下銅鈴隨風叮鐺作響。底樓是藏式建築,小軒窗白粉牆,整齊的紅圍欄。一層樓頂東西兩面是開闊的陽台。一樓後半部有半周圍廊柱,用18根朱紅大柱支撐。正面前廊有12根朱紅大柱頂著二樓前陽台,陽台的欄桿上臥有兩隻造形優美的法羊,中央有一鍍金法輪。兩邊的圍欄、牆上鑲嵌著4面銅鏡,頂上插著雪亮的三股叉,叉下鬃纓飄舞。朱紅的大門上鉚著一排鋼釘,中間扣著兩隻獸面,吊著兩隻銅製鋪首。
蘇古沁大殿南面是卻日殿(經堂),該殿是學習和教學的場所。卻日殿東南隅是朱德布殿(密宗殿),是喇嘛們誦經超度亡靈的殿堂,殿頂置有黑色石塊為鎮壓之物。蘇古沁殿東鄰洞闊爾殿(時輪殿),是學習數學的經堂。蘇古沁大殿西側為“瑪蘭布殿”,是學習醫學的地方,其西側還有九世班禪的府邸。蘇古沁大殿東側為“吉如海殿”,是研究天文學的地方。除此之外,在百靈廟前方還殘存著兩座覆缽式佛塔,其後有小白塔十餘座,據說,這裡存放著經卷和喇嘛的舍利。
百靈廟周圍共有九個隘口,俗稱為“九龍口”。出西口1公里處的山頂上有康熙營盤遺址,是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叛軍時,途經此地駐蹕之所,至今尚有遺留下來的石砌旱井和兵塞殘垣可供遊人觀賞。
開門進入大殿前廳,48根朱紅大柱林立,柱上裹著彩色壁毯,柱間懸掛五光十色的經幡。還有3處用紅、藍、黃、白四色綢緞圍成的大型垂飾。
正面兩側分別開有太平門,牆面上畫著金剛菩薩查格達爾、馬頭明王達木仁、千手千眼觀音江賴斯格、長壽佛阿尤喜的壁畫。東西兩側牆面上畫有釋迦牟尼身世壁畫12幅。南面進大門西側牆上畫有護法神大黑天、大紅天、吉祥天母;財神毗沙門那穆斯賴和閻羅天子卻日吉勒的壁畫。抬頭仰望,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大廳正面設有錫熱喇嘛主持寶座1處,上層喇嘛活佛席位8處,西側設達喇嘛座席1處,東側設掌堂執法者格斯貴座席1處,並配有法棍等。中心地板上排放著12-14對座榻,每座配有方型坐毯一塊,是僧眾誦經的座位。周圍還擺放著各種法器及經卷。
進入後廳,門型的佛台高築,正面屹立著三座五米高的泥塑鍍金三世佛,它們是釋迦牟尼佛、迦葉佛和彌勒佛。前面還供奉著釋迦牟尼弟子迦葉、阿難的泥塑立像,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以及他的弟子扎拉色布吉、海拉布吉的泥塑坐像。東西兩側供奉著文殊扎穆揚(文殊菩薩)、大勢至查格達爾(大勢至菩薩)、千手千眼觀音江賴斯格、色寧寶、熱媧那木錫勒、那木凱寧寶、金巴、公德桑寶、達木仁等的泥塑坐像。眾神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佛台前擺放著長1丈,寬3尺的大供桌,上面擺滿了供品,其中有:乾隆皇帝賜給的青銅佛燈1盞(可容酥油100斤),金銀裝飾的“班靈”3個,銀塔8座,百兩重銀盤1個,50兩酥油佛燈8盞,100兩酥油佛燈l盞,鑲嵌珍珠寶石的聖水銅碗24隻。還有頭顱骨碗、甘露瓶、聖水碗若干,四季佛燈通明,終年香火不熄。
寺院歷史
廣福寺主殿蘇古沁大殿建成後,又經歷近百年,才先後建成其它殿宇,形成一組建築群。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特爾扈特部喇嘛羅卜森寧日格主持修建了卻伊拉拉桑;乾隆五年(1740年)喇嘛道仁巴阿卜乾雲登主持修建了糾德巴拉桑和滿巴拉桑(密宗學部和醫學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確吉活佛阿卜乾希達漢布丹畢尼瑪主持修建了東音科爾拉桑(時輪學部)。自此“廣福寺”形成五大學部的規模,專修和研討哲學、醫學、天文曆法學、密宗學等。除五大拉桑的建築外,在達爾罕貝勒的大力支持下,還先後修建了三大活佛府,五大倉以及五大廚房。至1942年,廣福寺共有僧房360間,舍利塔11座。
廣福寺喇嘛教組織健全,等級分明,分工細緻,戒律森嚴。從錫熱喇嘛、達喇嘛到服勞役的崗尼爾共有19種職務,這也是黃教寺院的特點。朝克沁拉桑的錫熱喇嘛權勢最大,各拉桑的執事喇嘛次之。朝克沁拉桑為正殿(即大雄寶殿),統管各倉(學部);卻伊拉拉桑主要學習研究宗教、哲理學等為顯教哲學部;糾德巴拉桑主要學習研究法術、咒文等為密教學部;滿卜拉桑主要學習研究醫藥學,為醫學部;東科爾拉桑主要學習研究時輪學、數學、天文、占卜、曆法等。
隨著廣福寺建築群的擴大,宗教活動日益頻繁,喇嘛僧人不斷增加,信徒朝拜者也越來越多。朝克沁和卻伊拉兩個拉桑每年舉行的大型誦經會就有400多次,較隆重的大型法會每年要舉行6-7次,每年還有不少重大的佛事。社會上的各界名流、官吏、信徒從四面八方紛紜而來,燒香拜佛,布施參觀。1932年6月14日九世班禪額爾德尼親臨廣福寺誦經(百靈廟曾是九世班禪的臨時行宮),來自各地的信徒達2萬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