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東山書院

廣東梅州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位於梅州市區的梅城東山狀元橋畔(周溪水流入梅江的出口附近)是廣東梅州東山中學的前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山書院
  • 地理位置:梅州市區東山狀元橋畔
  • 占地面積:1642平方米
  • 景點級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建築,建築年代,建築格局,歷史,遊覽,遺蹟,人物,王者輔,郭沫若,葉劍英,現狀,

簡介

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安徽省天長縣人王者輔,以廩生(秀才經過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身份破格出任嘉應州(今梅州)知州。上任後,倡議築造程江攔水壩,創建東山書院和南岡書院,將瀕危的南漢古物千佛塔從破敗的東山修慧寺中移建於東山岌上,又建造東山靈濟橋(今狀元橋),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教溪口橋和合溪壩橋,為梅州文教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他在任提倡崇宗敬祖,建議各姓在城建立宗祠,李象元翰林作《狀元橋題名簿序》歷述王者輔政績。
中國書院制度自唐末興起以來有千年之久。東山書院是梅州古老的書院之一,由王者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倡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個春秋。東山書院為“三進二橫”的建築結構,其前吸周溪水之清新,後襲東山岌之靈秀,鄰傍狀元橋之重彩。
乾隆年間,梅州境內共建有九間書院,城中有四,即培風書院、東山書院、崇實書院和周溪書院。如今梅城僅存東山書院。從古老的書院到現在的東山中學,一脈相承,弦歌不絕。

建築

建築年代

東山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為當時嘉應(今梅州)知州王者輔任內所建,距今已有二百五十餘年歷史。建築占地1642平方米,建築面積2655.5平方米
廣東梅州東山書院

建築格局

書院由主體建築大門樓,前堂、中堂、後進共三重,兩橫棟屋組成。主體建築面寬3間,進深3間,石柱台梁式結構,重檐歇山頂,兩橫棟屋是磚木結構平房。是梅州遺存的唯一古書院,也是我國客家地區規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建築。建築占地1642平方米,建築面積2655.5平方米

歷史

東山書院是清朝嘉應州(今梅州)知州王者輔於乾隆11年(1746年)建造的,迄今260年歷史。1904年,黃遵憲在此興辦東山初級師範學堂。1913年,葉劍英、馮懋度等師生、鄉賢在這裡創建東山中學。幾百年來,這裡英才輩出。東山書院如今已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梅州東山書院

遊覽

東山書院門前是梅州市古老的石拱橋——狀元橋!書院門前三棵古老的木棉樹,高大挺拔。大門上貼金的、禮部主事黃基題寫的“東山書院”四個繁體大字閃閃發光,兩邊的對聯“東山桃李綠,書院狀元紅”熠熠生輝。書院是一座正堂三大廳兩天井、東西兩側為橫屋的具有客家建築特色的大屋。走進書院大門,前廳用於接待來賓。第二、三大廳相當寬敞,布展了與東山書院有關的早期名人王者輔、張之洞、黃莘田、黃基、黃遵憲、丘逢甲等人的珍貴歷史文獻文物資料。兩個天井旁的走廊,展示了古代匾額、歷史資料,以及這次修復東山書院的碑記、捐款芳名等。兩橫屋樓下分別展出曾憲梓等鄉賢的事跡,及建校92年來東山中學所有樓、館的資料、照片。走上第二層,來到魁星閣下面的大廳。這裡是創辦東山中學初期學生自治會會址。當年葉劍英元帥是第一屆學生自治會會長。這裡展出了學生自治會的資料,其中有學生自治會楹聯、宗旨,以及葉帥多次給東中師生的書信、題詞等。第三層是魁星閣,安放著鍍金的魁星全身雕像。魁星如真人般大小,右手握朱筆上舉,左手拿金錘下敲,怒目蹬腿,大有揮筆定論、一錘定音之勢!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西走馬樓的第一間展出了葉帥1925年至1980年間,6次在東山中學或在北京會見東中師生的照片。第二間是葉帥讀書時的臥室,展出他用過的床鋪、桌凳。其他房間展出肖向榮中將事跡、51位東山英烈英雄事跡等。東走馬樓第一、二間是東山中學從1913年成立以來的校史展室。東山書院的修復和布展是較為完善的。這裡很多史料是第一次與廣大觀眾見面。其中有東山書院的校訓“勇儉愛誠”,乾隆11年嘉應(今梅州)知州王者輔為考上國子監的鐘許題寫的金匾“初步雲梯”,進士出身的清朝禮部主事黃基為應川三老弟的母親71壽題寫的金匾“婺煥南天”,乾隆38年嘉應(今梅州)蔣知州為國子監生李應茂題寫的金匾“圜橋首選”等。著名愛國詩人、保台志士丘逢甲為東山書院撰的對聯“東下即天塹長江,淘不盡千古英雄,閒氣鐘人,伏處在草廬,談道讀經,海濱尚有無雙士;山中知盛朝甲子,等養成一門將相,奇才套用,肅清遍寰宇,崇文尚武,儒行終能溢九州。”,雕刻在第二大廳正面大柱上,金光輝映,蔚為壯觀。兩廣總督張之洞為東山書院主講黃莘田先生81壽華誕撰寫的《壽序》,約2000個沒有標點符號的文言繁體字,用三面大鏡框展出。教育家黃遵憲,東山中學主講李伯濤,東山初級師範創校發督李卓漢等的資料、照片,都是極為寶貴的文物。東中成立之初,學生自治會的楹聯“更上一層樓盡可擴胸懷開眼孔,莫負少年志何妨跨東海駕西歐”,道出了東中學生的豪情壯志。這裡還展出了葉劍英元帥的“油岩題壁”詩等資料。客家人崇文重教,“有田要養豬,有兒要讀書”。早在260多年前,光是梅州就有9間書院(現僅存東山書院)。從這裡展出的文史資料,可以看出梅州文化源遠流長,揭示出梅州文化的深層底蘊。梅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從這裡也可見一斑。
廣東梅州東山書院

遺蹟

1913年,葉劍英與進步師生在“東山書院”創建了私立東山中學。在東山書院“魁星閣”二樓,有關部門特別開闢了一間葉劍英元帥在這段時期居住的寢室的原貌紀念室。據正在進行施工維護作業的技術人員介紹,裡面的家具、生活用品、擺設等都是由東山中學精心保存下來的當年原物。
廣東梅州東山書院
踏入這間冬暖夏涼的小屋,只見由兩張條椅和數塊木板拼湊起來的木板床正對著房門,發黃的蚊帳、棉被、枕頭顯然已保存多年。周圍只有小櫃、方桌、太師椅等極其簡陋的家具。在這間既是寢室又是書房的小房間中,一張放置著殘舊的煤油燈、筆筒的陳舊書桌最為引人注目,桌面被深淺不一的字痕墨跡染刻得斑駁陸離,由此可以想像當年書桌的主人伏案苦讀、奮筆疾書的情景,令人仿佛回到了“弦誦之聲不絕於耳”的書院舊時光。

人物

王者輔

在廣東省梅州市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古書院——東山書院,它坐落在周溪河畔、狀元橋邊,全國重點學校東山中學之側。該書院是共和國元帥、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的母校,也是全國人大常委、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的母校,還是“近代中國真正走向世界第一人”、傑出的維新人士黃遵憲返鄉倡導新學的學堂,而其創建者便是天長人、清代著名“女三傑之首”王貞儀的祖父王者輔。
王者輔,字近顏,號惺齋,康熙年間生於天長北鄉(祖籍浙江,明朝遷入天長),其父王穎哲,以教書為業。王者輔幼承庭訓,學習勤苦,其文品、人品頗受安徽學政(“提督學政”簡稱。每省一人,按期至所屬各府、廳考童生及生員。三年一任)、後來的“國子監祭酒”(國家最高級學官)孫嘉淦(念乾)的賞識。他極力向朝廷舉薦王者輔,使之得以被朝廷召見,於雍正五年“被授廣東海豐縣令”,王者輔由此走上仕途。
乾隆九年,王者輔被“發廣東”,任嘉應州(今梅州市)知州。在嘉應(今梅州)四年間,他一以貫之地清廉為官,勤勉做事。到任之初,他見歷年積案達2000餘宗,便“明咨密訪”,一一妥善加以處理,最後將積案全部查清。另外,還先後遷建了“千佛塔”,整修了“狀元橋”,興建了城北窖溪、合溪壩二橋,做了不少有益之事,被譽為“賢守”。
清乾隆十一年(1746),為了倡導重教、重文之風,延續南粵文脈,他在東山腳下以高規格精心籌建了一座“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名為“東山書院”。該書院建築面積2655.5平方米,結構為“三進二橫”。前正殿、後殿和右側橫屋為清代建築風格。後殿為3層重檐歇山頂建築形制,右側橫屋為歇山頂2層走馬樓式建築。其設計在當時首屈一指。該書院落成後,在“弦誦之聲不絕於耳”中,培養出了許多俊傑、英才。

郭沫若

據考證,自宋代以來,梅州地區私塾、書院遍及城鄉,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說,但現在留存下來的只有王者輔倡建的這座書院。1964年,大文豪郭沫若到梅州考察,曾寫詩誇讚此書院:“文物由來第一流”。
如今,它已歷經260多年的滄桑,成為梅州文風鼎盛、喜學重教的一個象徵。另外,還是我國客家地區規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建築。

葉劍英

1913年,在務本中學(現梅州中學)就讀的青年葉劍英因不滿學校當局壓制言論、迫害進步學生的行為,與100多名進步師生退出“務本”,在地方進步人士和海外華僑的支持下,到王者輔留下來的東山書院創辦了“私立東山中學”。在其後的2年8個月裡,品學兼優的葉劍英連續兩屆被選為學生自治會會長,會址即設在東山書院的“魁星閣”里。其間,他在校長、老師的帶領下,和同學們自製教學用具,勤儉辦學,還成立了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社會等研究社,設立了演說會、遊藝會、新劇社等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使東山書院再次名聲遠播。
葉劍英從東山書院畢業後,便飄洋過海到南洋去了。後考入雲南講武學堂,投筆從戎,走上革命征途,逐漸成長為一代大元帥。解放後,他曾三次回故鄉梅州,每次他都要去看看“東山”母校。
第一次是1953年春天的一個上午,他曾在東山書院的紅棉樹下佇立良久;
第二次是1971年1月6日,當他走進當年讀書時所住的房間時,曾很動感情地說:“真想在母校住上一晚”;
1978年,東山中學李泉隆校長到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大會,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葉劍英特地邀請他到家中作客,並深情地給母校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東山,是被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四十四個年頭,年年桃李,歲歲芬芳。四十四年前,我們為了反對官方派來的校長,毅然從北門外搬到東山書院,新建起自己的書房。這就是母校的來歷,是老同學反對官方勢力、不怕艱苦的手創。”
1980年5月15日,時年84歲高齡的葉劍英第三次回到“東山”母校,受到數萬師生和民眾的歡迎。臨別前他曾一再說:“以後我還要回來的。”但最終沒有再回來。

現狀

由於“文革”期間東山書院被當作“封資修”,受到了很大破壞,所以,梅州市政府於2004年投資350多萬元對之進行了精心的整修。如今的東山書院,不但全面恢復了原來的建築風格和內部設定,還開設了三個展室:第一個便是書院創建人王者輔展室,第二個是維新變法先驅黃遵憲及其在東山書院創辦“東山初級師範學堂”時聘請的主講人事跡展室,第三個則是葉劍英與當時進步師生共同創辦“私立東山中學”的事跡展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