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扒龍舟

廣州扒龍舟

廣州扒龍舟是廣東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在端午節期間舉行。廣州市坐落在北回歸線上,北靠南嶺,瀕臨南海,扼珠江流域西、北、東三江匯合出海之咽喉·,水網交織,匯通大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扒龍舟
  • 舉辦時間:端午節
起源,現狀,

起源

具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多種地形,擁有山、城、江、海等獨特的生態景觀。“五嶺北來峰在地,九洲南盡水浮天”是廣州地理形勝,“雲山”“珠水”是廣州的美譽。廣州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廣州人生於水邊,長於江岸。在珠江上騰躍的龍舟、在珠江邊嬉戲的兒童都是廣州的象徵,廣州的"水"是浸在骨子裡的。江水滋潤了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廣州的民俗文化明顯地具有江河水鄉的特點。水任器而方圓,扒龍舟是廣州人性格的最好詮釋。明清時,廣東官方和民間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已很普遍。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對珠三角每年端午節期間的賽龍奪錦以及賽後的喜慶場面皆有描述。明清至今,廣州的龍舟活動除在特殊年代外,基本上能堅持下來,只是具體的活動時間和地點有一些改變而已。199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端午節定為龍舟節。民間傳統的扒龍舟儀式主要在廣州天河區、荔灣區、海珠區、番禺區、增城市等地傳承。
廣州扒龍舟有趁景、斗標兩種形式。趁景是各方龍船前來應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從五月初一開始,至五月二十日止,每天一景,輪流在各鄉舉行,趁景儀式有起龍、進水拜神、采青、划船、吃龍船飯、入竇等過程;斗標即“鬥龍舟”,也就是龍舟競渡,在趁景熱身之後舉行,比賽規程複雜,後多採取將所有參加比賽的龍舟集中一處進行比賽決勝負。
廣州扒龍舟具有強烈的宗族色彩,屬於男人的節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龍舟活動基本是以宗族為單位來開展。第二,扒龍船帶有明顯的睦宗收族的目的。對內是通過共同的水神信仰北帝來完成;對外,在趁景或斗標中通過宗族實力的較量、展現,加強與鞏固族群外部的聯繫。
廣州的扒龍舟體現了廣州市民眾的北帝信仰。扒船之前,得將廟裡的神靈請到龍舟上,這個儀式稱為“請神”。龍船要安放神斗和北帝行宮。據商承祚先生早年的調查,廣東人的神龕中,第一位是觀音,第二位是北帝,第三位是天后。在廣州的龍舟節祭祀儀式中,龍崇拜貫穿始終,而水神北帝又在其中充當重要角色,這是珠三角端午節的一大特色。

現狀

扒龍舟活動存在以下問題:首先,保留著“扒龍船”習俗村里大多數的人,有的雖然按部就班地做著一系列賽龍舟的儀式,但是,能說出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卻已經沒有幾個人。其次,過去上龍舟的人都以青壯年為主,近幾年來有的村子龍舟上的艄公呈現中(老)年化的傾向。同時,劃龍船所需要的地理環境也正在惡化,應與水資源的保護一起規划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