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陂扒龍舟

車陂扒龍舟

車陂村龍舟,是廣府龍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歷史已久,有史可考的車陂村龍舟至少已有150餘年;全村共有46艘傳統龍,數量居廣州自然村之最;保留了傳統的游龍探親、斗標、招景、龍船飯、龍舟餅、龍船戲等內容,且各具特色。於2017年5月被正式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車陂扒龍舟
  • 地理標誌: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
  • 批准時間:2017年5月
  • 非遺級別:市級
車陂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長達600多米的直河道可供4艘龍舟並排游弋,為車陂村扒龍舟的繁榮帶來先天優勢。距今150多年前,車陂就有了一隻“龍船乸”,而後1868年由蘇氏後裔建造了龍船公“東坡號”,使車陂龍舟開枝散葉。目前,車陂村已有12個龍舟協會,分別以郝姓、蘇姓、王姓、梁姓、簡姓、黃姓、黎姓、麥姓、馬姓等姓氏命名。車陂龍舟的最大特色,便是車陂景。
依習例,每年五月初三是車陂“招景”日,200餘艘各村龍舟到車陂村來拜訪探親。當天,車陂村人以龍會友,鑼鼓聲、爆竹聲響徹雲霄,吸引周邊“七里八鄉”圍觀民眾達10萬人次以上,堪稱廣州之最,坊間素有“未踏車陂龍舟地,莫提睇過龍舟景”的美譽。
此外,“車陂杯”龍舟競賽活動是嶺南水鄉斗標的典型,20餘年未間斷,爭搶“回龍旗”極具技巧性;龍船景當天的龍船飯,各大姓氏祠堂筵開數十甚至上百席,“龍船丁”等菜式見證了獨特的龍舟飲食文化;本村“聚香餅家”以製作龍舟餅而馳名遠近;車陂文化廣場在扒龍舟期間上演粵劇、粵曲表演,延續著“車陂又有龍船又有戲”的傳統;彩龍“東坡號”年年赴在廣州市龍舟競賽並榜上有名;而且該村的起龍、采青、藏龍等各環節也較完備,是廣府龍舟文化極具代表性的縮影。
在車陂水鄉人心目中,龍舟節的熱鬧不亞於春節,賽龍奪錦不僅是民間競技的展現,更是連線宗族文化、鄉鄰情感的精神紐帶。車陂扒龍舟不僅受到廣大市民民眾的積極參與和廣泛好評,也受到了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等眾多媒體的關注,影響力日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