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壩村(雲南省威信縣扎西鎮下轄村)

廟壩村(雲南省威信縣扎西鎮下轄村)

廟壩村隸屬於雲南省威信縣扎西鎮,地處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5公里。東鄰大河,南鄰龍里,西鄰兩合岩,北鄰桂化。轄兩合岩、冷水河等2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27戶,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30人。全村國土面積11.48平方公里,海拔112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大豆、薯類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外出務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廟壩村
  • 面積:11.48平方公里
  • 海拔:1120米
  • 年平均氣溫:15℃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廟壩村有耕地總面積4333.97畝,人均耕地1.2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0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1畝;水面面積470畝,其中養殖面積2.5畝;草地1552畝;荒山荒地4120畝,其他面積4617畝。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廟壩村地理位置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823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48%)。有82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0.5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3戶(分別占總數的33.98%和31.8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公路;進村道路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否;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全村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7戶;建有小水窖3口。全村有1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8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7.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2.5萬元,占總收入的33.34%;畜牧業收入106.2萬元,占總收入的18.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10頭,肉牛39頭,肉羊20頭);其他收入50萬元,占總收入的8.86%;第二、三產業收入58.7 萬元,占總收入的10.17%;工資性收入169.9萬元,占總收入的29.43%。農民人均純收入904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9.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2人(占勞動力的24.25%),在省內務工246人,到省外務工606人。
竹林竹林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27戶,共鄉村人口3514人,其中男性1758人,女性1756人。其中農業人口3514 人,勞動力1680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336人,苗族178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74人,參合率78.94%;享受低保27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5 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802人,距離鎮中學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02人,其中小學生634人,中學生168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 1 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0個,共有黨員82人,少數民族黨員2人,其中男黨員11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廟壩、兩合岩等2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0個,共有團員1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333.9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人文地理

該村距鎮5公里,是扎嶺山脈,峨通山脈兩山交結部,扎西河將兩山分隔開,彎彎曲曲,從交結處順流而下,奔入赤水河,
距城4.5公里,即為兩合岩天險,是西進縣城的險隘,峨通山,扎嶺山兩山急奔而至,嘎然而止,如兩軍對立,怒目而視。爭奇斗險,青崖幽谷,蔓藤纏繞,頭上百鳥爭鳴,岩猴呼應,腳底扎西河滔滔而至撞壁怒回,吼聲陣陣,身立其中,天極人微,由心而發。
全村民居,分兩山而布,漢苗雜居,民風淳樸,生活和諧,以陶姓為主要人口,半數左右。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全村有20個村民小組,其中4個小組不通公路,827戶中有2戶不通自來水,“兩不通”給該小組民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產業單一,發展滯後,綜合素質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政府支持,把公路從田壩接通上去,以後利用大片荒山的有利條件著重發展黃牛和母豬養殖及發展經濟林果。調整產業結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力發展養殖業和勞務輸出。利用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主幹線,爭取國家投資,把該村三合頭村民小組建成新農村建設亮點和借用紅色旅遊的機遇,發展旅遊、餐飲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