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承

廖世承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教育家。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1919年從美國布郎大學學成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東大附中、上海光華大學、光華附中、國立師範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第一師範學院、上海師範學院,並曾任主任、副校長、副院長、院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世承
  • 別名:茂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市嘉定區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70年
  • 職業心理學家
  • 畢業院校南洋公學布朗大學
  • 代表作品:《智力測驗法》,《教育心理大意》
人物簡介,主要著作,重要經歷,教育實踐,創辦學院,辦學原則,

人物簡介

廖世承1915 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 1919年獲布朗大學哲學博士和教育心理學博士。
廖世承
1909年入南洋公學,1912年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15年畢業後赴美入布朗大學,專攻教育學、心理學,獲碩士、博士學位。留美時曾得曼寧優獎生(JamesManningScholarship)榮譽,被舉為全國科學會名譽委員,並得SigmaXiKeg榮譽。
回國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教授,是當時著名的中等教育專家,致力於教育科學實驗,參與創建中國最早的心理實驗室之一,即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心理實驗室,並與陳鶴琴一起進行心理實驗的研究,在實驗的基礎上,編著了《智力測驗法》一書,列有實驗方法 35 種。
廖世承、孟憲承、陳鶴琴、俞子夷徐養秋程其保皆系郭秉文陶行知在南京師範倡導教育學要科學化的改革中延聘的名師。
南高師附中1917年籌備,1919 年建成一院, 1921 年建成二院,屬教育科領導,至東南大學附中時投入巨資,由廖世承任主任,增一流設備,聘一流教師,為同類學校中少見,曾在東大附中執教者有羅家倫張其昀胡煥庸雷宗海舒新城鄒秉文等,培養了大批人才,如劉曉巴金( 李堯棠 ) 、胡風( 張光人 ) 、屈伯川周鴻經徐克勤周同慶李國鼎余傳韜等。

主要著作

《智力測驗法》
陳鶴琴陳鶴琴
《教育心理學》
《東南大學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
《測驗概要》(合編)
1924 年廖世承編撰出版了《教育心理學》,為中國這門學科最早的教科書。同年,在實驗的基礎上,寫出《東南大學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比較了道爾頓制與班級教學制的優劣,並得出根據中國具體條件很難實行道爾頓制的結論。
1925 年廖世承與陳鶴琴合編了《測驗概要》,該書對推廣教育測驗和心理測驗起了一定的作用,是一本測驗的最簡便的用書,廖世承把當時只用於個人的中國小測驗發展為用於團體,並豐富了測驗內容,被稱為 “ 廖氏之團體測驗 ” 。

重要經歷

廖世承在民國8年回國,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9年改為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兼附中部主任,與陳鶴琴合編出版《智力測驗法》一書,是中國最早的智力測驗專著。之後又編寫《教育心理學》、《中學教育》,成為中國最早的兩本高等師範及中等師範學校教科書。
廖世承先生照片集廖世承先生照片集
在此期間,廖世承積極參與以改革學制和課程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改革運動,力主在全國實行中國小“六三三制”。民國11年,廖世承起草這項新學制,由政府批准施行。從此,中國小“七四”制改為“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今。
民國16年廖世承來滬擔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前身,原址位於今延安西路)副校長兼附中主任。在光華10年,廖立足於附中,面向整個中等教育,對中等教育的歷史、現狀,作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研究。
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後(1938年),廖世承來到湖南省安化縣藍田鎮創辦國立師範學院。抗日戰爭勝利後回上海,先後任光華大學副校長兼附中主任、校長。1951年,光華大學大夏大學等高校合併成立華東師範大學,廖世承出任副校長。
1956—1970年,廖世承先後就任上海第一師範學院、上海師範學院院長。被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第三、四屆市政協常委,任民盟市委第一副主任委員、上海教育學會會長。

教育實踐

廖世承在國立師範學院任院長期間,對中國師範教育悉心研究,撰寫了《師範教育與抗戰建國》、《師範學院的使命》、《抗戰十年來中國的師範教育》等長篇文章。
廖世承先生照片集廖世承先生照片集
在長達50餘年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廖世承對中國師範教育發生和發展的歷史作了系統的考察,提出了如何辦好師範教育的較系統的主張。
廖世承明確指出:“教育方面最重要的,當然是師範教育。沒有良好的師資,各級教育都不會上軌道。”

創辦學院

20世紀30年代,日寇的入侵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的危機,戰場上的失利更加暴露了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的低下,政府和教育界在發展高等師範教育問題上取得了共識。
廖世承廖世承
廖世承以其深厚的學養、顯著的業績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被任命為籌備國立師範學院的主任委員,後又被任命為院長,在艱苦的條件下創辦起國立師範學院。
中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廖世承在擔任國立師範學院院長時,帶領學院師生開辦社會教育,對學院所在地的文化、衛生、生產等事業的發展和民眾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社教工作是國師智力、人力和財力的全方位付出,凸顯了國師推廣地方文化教育的中心地位,而廖世承的社會教育思想是國師社教工作發展的原動力。

辦學原則

第一,師範應以獨立設定為原則,附設於大學利少弊多,取消高等師範教育更是無當。
廖世承教育思想研究廖世承教育思想研究
第二,應明確師範學院的使命。廖世承說,師範學院的使命,一是樹立普遍的共同的教育信念,二是培養同情與純愛,三是進行專門職業訓練,四是學術方面專科訓練,五是倡導實驗,六是對社會教育的指導。
第三,師範訓練應當嚴格。培養學生應要求、嚴格訓練,使他們“不單是要知識好、方法好,而且要有專業道德——有責任心、忍耐心、仁愛心、真誠、坦白、樂觀、謙虛、公正諸美德。”
第四,要有好的師資。他認為“師範學院之理想教授,須學識宏通,而且富有教學經驗,具有教育熱情。
此種理想難以達到,但對現有教師可量才使用,即學術淵博殫心研究者可教高年級的課;有相當專門學問、富有教學經驗而熟悉中等學校各科情形者,可任實習導師;教學能勝任而能謹慎負責者,可教工具學科或低年級之課。”這樣,“學生工具教育得有基,而專門學問亦有師承,再加以優良之實習指導,出而為人師,自不致有覆餗之虞矣。”
原國立師範學院原國立師範學院
第五,教育理論與實際教育打成一片。師範學院應既是實驗的中心,也應為教育指導的中心。只有這樣,師範學院在教育的地位,自然增高,教育的專業訓練,也無人敢忽視了,學術也能得到普及。
自1951年起,廖世承先後任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上海第一師範學院院長(後與上海第二師範學院合併為上海師範學院)、上海師範學院(現上海師範大學)院長等職,為發展新中國高等師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