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姓

廉姓

廉氏是一個非常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位,人口約十九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2%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廉姓
  • 拼音:lián
  • 注音:ㄌㄧㄢˊ
  • 來源:源於嬴姓
  • 望居:河東郡(今山西夏縣)
  • 堂號:河東堂
  • 得姓始祖大廉
  • 歷史人物廉潔廉頗廉希憲廉一桂
簡介,起源,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始祖,得姓始祖,各支始祖,分布,名人,廉潔,廉頗,廉范,廉布,廉公諤,廉希憲,廉立之,廉相頗,郡望,堂號,家譜,字輩,山東,河北、天津:,河南,遼寧,廣西,湖南,安徽,山西,其他,祠聯,四言,七言,八言及以上,

簡介

廉姓是一個十分老資格的中國姓氏,其來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據《姓纂》一書的考證:廉姓,是最正統的黃帝後裔。廉頗,是戰國時代趙國的神武大將,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尤其是在“負荊請罪”上的精彩表現,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還有一個更積極的意義,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為了一個中國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時,更證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後人奉大廉為廉姓的得姓始祖。
廉姓

起源

廉(Lián)姓,源出有:
廉姓淵源廉姓淵源

源流一

源於嬴姓,出自黃帝玄孫大廉,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根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纂》的記載:“顓頊孫大廉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趙有廉頗。”黃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為顓頊,顓頊之孫名大廉。其子孫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氏。廉氏的出處在河東,就是現在山西省境內黃河流域以東的一片地方。大廉的後代形成了廉氏。廉氏是一個非常古早的姓氏,也是正統的黃帝後裔之一。在史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典型的歷史代表人物就是廉頗,他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神武大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晉陽,拜上卿”。

源流二

源於維吾爾族,屬於漢化改姓之以官職名稱為氏。元朝時期,有一個維吾爾族人(畏吾兒)布魯海牙,他與大元朝政府友善,當元朝廷封他為肅政廉訪使的時候,正好他的兒子降生,人們都恭賀他官拜肅政廉訪使(簡稱廉使),布魯海牙遂以官職稱謂為姓氏,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廉允中,而且還乾脆也給兒子卜魯凱雅取了個漢名叫廉希元。
今回族廉姓多出自此支。

源流三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紂王大臣飛廉,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商紂王時期,有個鳥俗氏部落,也是大廉之後,卻稱為子姓。大概是商王所賜予的姓氏,有待進一步考證。鳥俗氏部落族人中有一個人叫飛廉。飛廉是個飛毛腿,他的兒子就是著名的惡來,是個大力士、猛將,父子倆都是商紂王的親信佞臣。周武王姬發滅商紂後,飛廉和惡來都被周武王殺死。飛廉的小兒子叫作季勝,是惡來的弟弟,後來成為趙氏的祖先。這在著名的東漢學者王符所撰著的《潛夫論》中,有比較詳實的記載。
在飛廉、惡來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飛廉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廉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貴族斗廉,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日強,在楚國軍隊中,有一名貴族叫斗廉,一直為楚軍副帥。他驍勇善戰,堅毅果敢,非常受楚國上下臣民的尊敬。周桓王姬林十九年(楚武王熊通四十年,公元前701年),楚武王為了分化瓦解漢江以東的各諸侯國,特派遣莫敖屈瑕領兵東行,以期與貳、軫兩個附庸國會盟。貳、軫兩國的鄰國鄖國君主聞訊後,認為楚國與貳、軫二國結盟將不利鄖國,於是鄖侯自恃是“漢陽諸姬”之首,為姬姓君主國,便策動了隨國、絞國、州國、蓼國等諸國聯合組軍,以期截擊楚國。
後斗廉生的兒子中有位著名的季融,因在楚國不得志而仕於陳國,卻乾出了一番事業。在斗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斗廉氏,後省文簡化分衍為單姓斗氏、廉氏、季氏等。

源流五

源於回族,出自元朝時期福建泉州清真寺主持夏不魯·罕丁,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回族廉氏,出自元朝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皇慶年間(公元1312~1313年)從西域到福建泉州定居,後應聘主持艾蘇哈卜清真寺(清淨寺)的教務。夏不魯·罕丁的教稱,就是被伊斯蘭教民們虔誠推崇的“攝思廉夏”,漢義就是“長老”。
在夏不魯·罕丁的後裔子孫以及教民們當中,有以其教稱官職為姓氏者,漢化稱廉氏、夏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滿族,出自滿族罕扎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罕扎氏,滿語為Hanja Hala,漢義“廉潔、清潔”,世居巴顏和羅地方(今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廉氏、清氏、韓氏等。

源流七

其他少數民族的廉姓。
今土家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廉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廉氏,世代相傳至今。鄂西、湘西的土家族姓廉者頗多。

始祖

得姓始祖

大廉、飛廉、斗廉、廉允中(布魯海牙)、夏不魯·罕丁。廉姓的確是一個十分老資格的中國姓氏,其來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據《姓纂》一書的考證。廉姓的姓源是這樣的:“顓頊孫大廉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趙有廉頗。”換言之,這個古老的姓氏,也是最正統的黃帝後裔。在《史記》的七十列傳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廉頗,是戰國時代趙國的神武大將,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在司馬遷的筆下尤其栩栩如生。廉頗的精彩表現,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還有一個更積極的意義,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為了一個中國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時,更證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後人奉大廉為廉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廉允中:維族姓名布魯海牙;中山人。仕元官廉訪使,其子遂因父官改姓廉氏,八世孫允中始占籍蘇州,十二世孫序為遷無錫始祖。

分布

廉氏是一個非常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位,人口約十九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2%左右。廉氏望居河東郡(今山西夏縣)。
今天津市的寧河縣、河西區,山東省的陽穀縣、費縣、滕州市、平邑縣、臨沂市費縣、文登縣、青島市即墨縣、濟南市平陰縣、菏澤市單縣、濟寧市鄒城市、利津縣,汶上縣宗祠,河北省的張家口市,承德市圍場區、安平縣、淶水縣、武安縣、易縣、唐山市遷安市、保定市、石家莊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通河區、尚志市延壽縣、哈爾濱市、綏化市,河南省的鄭州市、盧氏縣、沁陽縣、商丘市睢陽區、南陽市新野縣、洛寧縣、鶴壁市,遼寧省的丹東市、瀋陽市、海城市、大連市、朝陽市、葫蘆島市、本溪市桓仁縣,海南省,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海拉爾市、興安盟,山西省的長子縣、永濟市、和順縣、鑲汾縣、朔州市,江蘇省的鹽城市,陝西省的西安市,雲南省的宣威市,湖北省的恩施市,吉林省的長春市、吉林市,江西省的上饒市波陽縣、餘干縣,安徽省的明光市、太和縣,亳州市、渦陽縣,浙江省的長興縣,廣東省的珠海市,湖南省的沅陵縣,福建省的莆田市,韓國等地,均有廉氏族人分布。

名人

廉潔

字子庸,一字子操(或字子曹),春秋末期衛國人,孔子弟子,為。
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廉潔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廉潔

廉頗

戰國時趙國將領,惠文王時,率軍大破齊兵,拜為上卿。後又多次帶兵打敗等國的軍隊,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公元前260年,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北)大戰,他統率大軍,築壁堅守,相持三年,秦軍不能取勝。後趙王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招致慘敗,趙軍四十萬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頗又率軍大破兵,任相邦,受封為信平君。趙悼襄王時,他年事已高,悒鬱不得志,憤而投奔魏國,居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後來又離魏赴,老死於楚國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京劇中廉頗造型京劇中廉頗造型

廉范

東漢杜陵人(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字叔度,為人厚德,行孝重義,受業於薛漢門下。漢明帝永平初年隴西太守鄧融,賞識他的才德,備禮請廉范到郡衙當功曹史(主管選署功勞)。恰在此時鄧融有失職事件,被州牧所舉發,廉范知道鄧融之罪,無法脫解,於是託病請求離去,由此鄧融對他深為恨怨。廉范離開郡衙後,便到洛陽,變更姓名,屈身謀求充當一名廷尉獄卒,這時,鄧融果然被判罪下獄,廉范便在獄中左右服侍,盡心勤勞,以報鄧融知己之情,鄧融發覺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確認,於是問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屬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說:“你困厄獄中莫非老眼昏亂了。”自此以後,就不再說別的了,後來鄧融刑滿出獄,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隨身邊孝養侍奉,直到鄧融去世,廉范終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親自盡禮送喪,到南陽安葬完畢,而後離去。廉范的受業師薛漢因楚王謀反事件牽連被殺,親朋學生,都不敢前來探視,唯有廉范卻冒死前來收屍安葬。漢顯宗聞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責,廉范說:“臣愚魯急直,以為薛漢等已被誅殺,實因不忍師生之情而來收屍安葬。”皇上聞言感動,於是赦免其罪,從此廉范的名望顯揚天下,不久被薦舉為秀才,數月後又升為雲中太守,後又官為蜀郡太守,為官勤政愛民,人民安居樂業,深得百姓敬仰。
廉希憲廉希憲

廉布

宋代畫家。字宣仲,號射澤老農。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人。妙年登科,官至武學博士,以張邦昌婿,負才不得用。後居紹興,既絕仕宦之念,以詩酒自娛。畫山水,尤工枯木叢竹、奇石松柏、種種飄逸,師東坡而青出於藍。

廉公諤

西漢堂邑人,曾任萊蕪令,有政績,百姓唱道:“甑釜生塵魚,境內安以樂。昔聞范史雲(見《范氏宗祠通用對聯·三、歷史名人·范丹:又名范冉,字史雲……》),今見廉公諤。”後歷官司農少卿、滑州知州。

廉希憲

元朝畏兀兒人。父名布魯海牙,曾經做過“廉訪史”的官,便以官職中的“廉”字為姓。他自幼學習漢文化,篤好經史。元朝建國初期,典章制度都不夠完備。廉希憲以中書省重臣的身份,積極推行漢法。當時,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搜刮錢財的大臣阿合馬,遭到了廉希憲的反對。廉希憲多次直言進諫,惹怒了忽必烈,被罷除了宰相。但是,元世祖深知廉希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幾年後又重新起用他擔任剛剛設立的荊南行省?穴湖北地區?雪的長官。他到任以後,嚴明法紀,重懲劫掠、侵擾百姓的士兵,戰後混亂的社會秩序得到了治理。廉希憲自己也廉潔自律,清貧自守。一天夜裡,幾個下屬送來了大批珍玩,遭到他的嚴厲斥責:“這些財物如果是你們自己的,我收下就等於拿了不義之財;如果是你們從百姓那裡搜刮來的,我收下就等於是犯罪了。”幾年後,世祖將他調回京師。臨走的時候,當地百姓哭著攔阻道路,久久不讓他啟程。廉希憲最崇拜唐代的魏徵,認為秉忠直言是做臣子的本分。他每次上朝議事,都是直言利弊得失,世祖經常被他頂撞得十分惱火。一次,世祖私下對他說:“以前我是宗王,你指出我的過失,我可以包容。現在我是天子,你是臣下,你怎么還能那樣直言無忌呢?芽”他回答說:“王府的事是小事,天下的事是大事,我如果不管是非曲直,都一味順從陛下,那么天下將要受大害了。”1280 年,一代名臣病逝於北京,終年50歲。

廉立之

(1909-1986) 曾用名卓亭。山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山東歷史學會副會長,泉林鎮餘糧莊人。1934年7月於北平師範大學畢業後,分別到湖北、四川等地任歷史教員。1944年在湖北梓潼師任教時,發動學生組成抗日活動小組,宣傳抗日救國,被當局列入黑名單。1947年,在蘭州西北師範學院史地系任講師。1948-1985年,在山東師範學院歷任史地系教授、系主任和院教務處處長。1963年12月份,當選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文革”中受到迫害,白天受批判,晚上還研究中國近代史。1975年以後,身患糖尿病、冠心病,年邁體弱,他一邊治療,一邊授課,同時擠時間編著了《山東教案史料》,為年輕教授提供借鑑。1978年被選為山東省第五屆人大代表、山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1982年任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顧問。五十多年來,他懷著滿腔愛國熱情投身教育事業,潛心治學,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其著作主要有《班超年譜》、《中國歷史教學法講義》、《辛亥革命在山東》等。

廉相頗

1951年4月生,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任國營五七五廠副總工程師。多年來負責工廠設備、電氣技術和能源管理工作。敬業盡職,對專業技術精益求精,從事技術改造數十項。工廠新開發建成民品冶金生產線,進行“短、乎、快“增容相破改造技術方案,僅投資1.2萬元,實現高壓增容720kvar,使功率提高11%,當月功率調整電費即由原來加收16OO元變為減收5O0多元,節支近7000元/月。工業矽電爐單耗偏高面臨停產,廉相頗深入實際研究分析,提出1809KVA電爐變壓器短網改造方案,投人不到6萬元,改造兩台電爐外網,效果顯著,功率因數由0.8提高到0,9。用電單耗降低200OKwh/t,生產成本降低5%,年可節電20O多萬KWH。他獨立負責工廠35kv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從規劃論證一、二次系統設計,安裝驗收。分啟動運行、遵守精、細、嚴精神,認真把關驗收。S7T—63O0KVA主變壓器,吊芯檢查發現繞組質量問題,代表工廠據理與製造廠方談判,使之最終返廠徹底處理。消除了價值30多萬元關健設備的內部隱患。他根據工廠生產實際,採取各種技術措施,及時調整電氣運行方式,減少變壓器運行台次,為工廠節支基本電費近百萬元,節約空載損耗電量100多萬kwh。由於他在“三電”、能源管理工作中成績顯著,連續多年受到市政府、地區、三電辦的表彰獎勵,五次被山西省國防科工辦評為節能先進工作者。撰寫發表了《電爐補網改造與節能效益》等論文,科技成果及論文被收入《管理英才文集》、《中國改革經緯錄·科學技術文論專卷》、《中國當代科教文選》、《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中國改革開放系列全書》、《科教興國與改革開放文庫》等。

郡望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為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堂號

河東堂:以望立堂。

家譜

江蘇無錫廉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清)廉寰清續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孔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江蘇無錫廉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附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孔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三卷上冊、第四~六卷、第八~十卷、第十二卷、卷首、附錄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無錫廉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附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孔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註:始祖為元廉布魯海牙、廉卜魯凱雅。現被收藏在江蘇省無錫市檔案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

山東

1聊城陽穀廉莊:據其家譜記載(或傳言)1388年遷民時一起遷來了兄弟三人分別叫廉增廉整廉正,一人落腳到平陰一人落腳到騰洲一人落腳到東昌(即聊城)。因此我們和平陰及騰縣的廉姓屬於同宗,祖為整(立憲裕光生,弘化繼世宗,丕振興邦志,泰安永樂成
2山東省平陰縣:1388年自山西洪洞縣遷民時一起遷來了兄弟三人分別叫廉增廉整廉正,廉整落居聊城,廉增落居滕州,廉正落居山東省平陰縣,正為廉頗三十八代,自廉正來平陰為一世,正以下一十六代,一十六世各世輩份字分別如下:(無輩分字的用“O”表示,兩個字的用括弧加注,字占後面的用×字表示)1.O,2.O,3.世,4.O,5.志(仲),6.茂(思),7.永(九),8.O,9.文,10.國,11.O(素),12.士(有),13.×堂,14.×清、(公),15.金,16.培,自一十七代後續六十輩:寶(肇)興德立、裕慶光宗,學成道廣、緒振家聲,誨祺延遜、樹華醫松,鈞景懷汝、敬書化平,錫建洪祥、允鳳吉同,恆廷克瑞、天伯子明,東殿效慎、傳守樂令,治順恩仲
3這是藤縣一支:祖為增 山東平邑廉氏字輩, 費縣、安徽 蚌埠 江蘇沛縣、徐州:“汝、玉、崇、繼、丕、德、茂、士、吉(志)、開、榮、光、克、修、心、政、潔、介、慎、嘉、言、章。 (以上三支屬同宗)
2、山東即墨廉氏字輩:一世祖:“友”昭勇將軍,原籍江西饒州府餘千縣
二世祖:“高”昭勇將軍,洪武二十一年奉旨築鰲山衛城。
三世祖:“清”世襲指揮僉使,明威將軍。
四世祖:“忠” “恕” “志” “懋”
書,洪,天,中,少,福,元,希,長
“ 化行維守法鴻功在繼宗德修遵祖訓義方振家聲順昌瑞吉祥泰和升春榮
3、山東濟寧、菏澤單縣: 清、刻、立、貴、加、秀 , 剛,鳳、業、丙、吉、光
4、山東濟寧市任城區喻屯鎮喻屯村:體際玉辛成德克明俊 存仁立本常 興隆正事瑞 激善兆培祥
5、山東德州:大孝經常道英要四朝端
6、山東濰坊、臨沂莒南縣:一世祖(廉高美。廉高貴)高,聚,乙,方,繼,成,聖,仕,風,相,桂 情
7、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李田樓鄉廉莊村:房山文山培,彥賓竄草良,聖字炎繼續,賢民其瑞昆
8、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汶上鎮廉街村:X X X 邦 X 應 X 克 X 汶 X 孟 鴻 奉 賢 恩 錫 萃 毓 秀 瑞 鐘 恆
9、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鄭保屯鎮七屯村:一世景、二、同、 富 學 文 鳳 振 長 玉 春,秋,傳,盛,世,祥,祿,雙耀,祖

河北、天津:

1、天津寧河縣 大、會、國、長、寶、玉、世、廣、永、其、振、家、祥
2、河北黃驊市常郭鎮:道 天 文 武 全 作 大 振 士 齡 林 金 月 明 德 國 家 寶
3、河北省邢台市臨西縣河西鎮常屯村:寶,金、玉、永、海、慶、友、志、樹、培、明

河南

1、焦作 一世 肇 二世 基 三世 。。。。八世守 九朝 十如十一治十二伏十三有十四成十五士 興 兆 全 啟 征 文 學 永 生 萬 世廣
2、河南唐河廉氏字輩:“榮華(發)富(金)貴萬年春”
3、河南駐馬店:世,萬,登,志,詠,國,卿,清,明,文, 廣,傳,書,德
4、河南鶴壁廉氏字輩:“山克思振
5、河南武陟縣交斜鋪村 、沁陽市王莊鎮、遼寧瀋陽:廷維錫敬大,學可克有用,令德文純又
6、河南商丘:清銘傳家樂時虛紹繼廣英正振華興;商丘市民權縣:清明傳家樂 英正振華興
【系1388年自山西洪洞縣遷民至】乃廉頗之後
7、河南省濮陽
1)江蘇省沛縣,(河南省濮陽縣巴公鎮廉巴圈遷).世、翔(鴻)、宏、圖、啟、瑞、坤
2)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梁莊鄉楊柳廟村:廣、太、慶、盛、世、鴻、翔、起、瑞、坤、繼、建、立、華、志、英、傑、壽、祿、安

遼寧

1、朝陽:啟鐿聖洪福 永學寶德清 殿臣樹風久 家國世文明 興宗先兆如長
含墨書山振萬邦 天到石中召集廣 景雲慶雨配金祥
2、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丹東市:景文維守法,洪共再繼宗,祖德恩澤永,忠願傳家風(即墨一支)

廣西

1、廣西欽州(福建遷):允守典型承四擇.,.,,宏開基業振家聲
2、廣西玉林博白浪平鎮(福建遷):宗成紹世業,文宇振家聲

湖南

1、懷化市、沅陵縣清浪鄉、廉家灣村:國正天心順,官清世道榮,班家傳聖子
....

安徽

1、安徽渦陽龍山北大廉莊 維、 運,正,繼,金,成,保
2、明初從山東棗林莊(此村今名“安邱府”)遷安徽太和縣廉氏排輩:利、家、玉、大、中、永、在、金、廣、懷、月、尚(靜)、殿、明、文、建、國、洪、福、潤、培、振、雲 、啟、康、順、軍
3、安徽-潁上廉店子

山西

1、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寧固鎮左家堡村:正、首、山、玉、文 大、天、世、光、鑒 樹、滋、恆、培、本 家、昌、廣、澤、仁

其他

1、廉氏一支字輩:“育登永章生少”
2、文亭武登慶 廣茂德士興 惠重清時起 萬古英耀宗
3、戰國振世寶 立正建業長 宗族相和睦 龍鳳呈吉祥
4、 哈爾濱通河、金河(山東萊陽遷):海世達俊廣,捷徑萬枝榮
5、春、漢、朝、正、文、玉、忠、國、定、傳、家、道、德、成、世、守、全、

祠聯

四言

源自高陽;
望出河東。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廉姓的源流和郡望。
賢同孟子;
名並史雲。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大臣廉希憲,字善甫,畏吾兒(古“維吾爾”的漢譯)人,布魯海牙的兒子,因熟習儒家經典,人稱廉孟子。憲宗時,隨忽必烈進攻南宋的鄂州,憲宗死後,勸忽必烈北返爭奪帝位。後來鎮守關中,平定蒙古貴族發動的叛亂,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副相),扳倒權奸阿合馬。元軍占領江陵後,他行省荊南,禁絕豪奪,流通商販,推廣經籍,很受百姓愛戴。下聯典指西漢堂邑人廉公諤,任萊蕪令,有政績,百姓唱道:“甑釜生塵魚,境內安以樂。昔聞范史雲(見《范姓宗祠通用聯》注),今見廉公諤。”後歷官司農少卿、滑州知州。
信平良將;
叔度讚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趙惠文王時任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長平之戰中,堅壁固守三年,因趙孝成王中了秦軍的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以致大敗。後戰勝燕國軍隊,任相國,封信平君。趙悼襄王時不得志,出奔魏國,住在大梁,又曾到楚國為將領。下聯典指東漢京兆杜陵人廉范,字叔度,曾在京城跟從博士薛漢學習。明帝時,薛漢因故被殺,許多老朋友都遠遠地躲避起來,只有他一個人前去收殮,從此以俠義聞名。後舉茂才,歷官雲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時,任蜀郡太守,百姓唱道:“廉叔度,來何暮(說他來得太晚了)。……昔無襦(短襖),今五褲。”晚年回家鄉後,把自家的田地、糧食都賑濟給宗族及朋友,被人稱為好義。
山陽博士;
信平相國。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畫家廉布,山陽人。擅畫山水,尤工枯木叢竹,奇石松柏。本學東坡,青出於藍。下聯典指戰國時趙國將領廉頗,以勇敢善戰聞名諸侯。公元前251年,大破燕軍,封信平君,為相國。
御呼亞聖;
樂躍蕤賓。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初廉希憲,維族。初為忽必烈謀士,因好經史,嘗以孟子性善、義利之旨為對,世祖呼為“廉孟子”(亞聖)。善謀慮,有戰功,官至平章政事。下聯典指唐代樂工廉郊,師於曹綱。嘗於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出岸。有知之者曰:“乃蕤賓鐵也”。

七言

惠政興歌於襦褲;
清風並駕於史乘。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京兆杜陵人廉范典故。下聯典指西漢堂邑人廉公諤典故。

八言及以上

本學東坡,青出於藍;
從師孔門,庸化為賢。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畫家廉布。下聯典指春秋時衛國賢士廉潔,字庸,一字子操,孔門弟子。
毓秀賢人,光顯作城侯爵;
鐘靈循吏,政興蜀郡民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人廉潔。下聯典指東漢雲中太守廉范,父遭亂客死於蜀,范年十四、五迎父喪,歸葬服竟,詣京師受業,後官雲中太守,旋遷蜀郡,善政好義,百姓歌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