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務學

康務學

康務學,1926年出生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龍泉鄉康家石嶺村,為中醫世家,2004年逝世。曾任數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受周恩來高度讚賞,是北派書法的創始人。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的書法大家,始終與權勢劃清界限,有文徵明遺風,除非親自登門拜訪,寧贈書與平民,難落片墨與高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務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
  • 出生日期:1926年
  • 逝世日期:2004年
簡介,評價,成就,人物貢獻,其子康萬里寫道,

簡介

康務學獨成一體的書藝,是古拙雄壯魏碑與黃土高原質樸特色的自然結合。他涉獵廣泛,從殷商甲骨鐘鼎、秦漢篆隸、北魏石門,到晉、唐、元、明、清之名碑法帖,無不浸潤著他的心血。生前先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訪學當代書畫諸多名家大師。博採眾長,取精用弘,到晚年演變成為獨具面目的北派書風,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均認為先生為北派書法創始人。他的書法沉著有力,遒勁雄健,氣派大,功力深,特別是他的行草,質樸古拙,雄宏自然。不僅在國內影響卓著,在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也享有盛名。
《人民日報》譽其為“隴上書痴”。

評價

康務學先生逝世後,時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兼中國書協常務副主席劉炳森評價說:“康務學先生不幸逝世是藝術界一重大損失。”香港東方藝術研究中心評價康務學是“書法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是北派書法創始人,康體的出現在書壇具有很大影響。”中國美院院長潘公凱說“康務學先生,他在藝術生涯中開拓進取,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尉天池評價先生是“一位創造型巨匠”。原省文聯主席程士榮說,“康務學先生是一個高尚的大公無私的人,五十年代為書法事業上書國家領導人,九十年代他將名人字畫捐獻國家,真是文化功臣,一代賢人,世人稱頌,名垂千古,永遠懷念”。……

成就

他還留有許多詩篇,由國內知名詩人臧克家先生題封,省內詩界老人袁第銳作序出版。
1962年,他上書董必武郭沫若,提倡中小學生練習毛筆字,得到國家和教育部的重視。
為求自己書藝長進,他拜師海內大名家。“千里寄書不憚勞,謙光遠及渭賓蒿。我從指點知新路,如草得春步步高”(《寄呈董必武同志二首》(一))。“畫出景雲村,遠郵入四門。興來懸壁上,領意追墨痕”(《奉贈函授老師潘天壽先生》(一))。前一首詩是作者1962年冬上書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提倡中小學生學寫毛筆字而得董老復函和詩作後的奉謝之作(1963年9月),後一首是感念潘天壽先生千里寄書畫指導和鼓勵他練習書畫的回敬之作(1964年10月)。
康務學的一生不僅是追求藝術的一生,他還嘔心瀝血培育書法藝術接班人,“墨池我欲插新秧”——這句當年答謝郭沫若的詩句,恰當地反映了了後期必會是“藝術園丁”的事實。

人物貢獻

他熱愛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祖國。80年代中期國外的書畫收藏家,日本友人出重金購買家中收藏的書畫文物,均被其一一謝絕,但他分幾次將多年收藏的近200件名人書畫捐贈給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
他一生淡泊名利,多次義不容辭地為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捐贈自己的作品,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有康有為、于右任、董必武郭沫若、胡厥文、潘天壽、舒同、啟功沙孟海劉炳森費新我豐子愷程十髮石魯等人的書法,張大千趙望雲關山月、河海霞、方濟眾康師堯蔡鶴汀等人的繪畫。

其子康萬里寫道

父親為進一步充實自己,選擇了遊學講學這條路,上世紀80年代我和父親多次去南京、杭州、上海拜訪了85歲高齡的林散之,79歲的武中奇兩位老先生,又求教了費新我沙孟海、畫家程十髮唐雲、喬木,收藏鑑賞家余任天,得到各大名家指點真傳,對我啟發很深,學到了不少知識。
其後我隨父去北京拜訪了啟功黃胄劉炳森陳叔亮華君武、鐘敬文、李鋒等在京的各大名家,他們交談書藝,互贈作品使我開闊了眼界。
後來我又和父親一起在新疆、青海、四川、湖北、南京等地舉辦“康務學書法展覽”,結交了肖嫻、陳大羽、鄭逸梅、謝稚柳李少言、李海觀、鐘錫九趙梅林、李羅、董才良等書畫界大家名流,對後來我父創作的康體書法完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我習練書畫打下牢固基礎紮下深根。
他作過很多詩和友人結交都以書寫贈詩作品為主,他寫過那么多書法理論評論文章,學識淵博。1965年著名書畫家石魯給他贈送了一本“日本書法集”,他經常研究探討日本書藝。在湖北米芾書會上日本書法協會會長中村紫鋒讚揚評價父親的作品有部分吸收了日本書法的風格,所以特邀我父連續三次在日本舉辦書法展覽,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