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俄文:Адмирал флот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Кузнецов,英文:Aircraft Carrier Admiral Kuznetsov,舷號:063),是蘇聯/俄羅斯海軍隸下的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是蘇聯/俄羅斯第三代1143.5型航空母艦的首艦,是蘇聯和俄羅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時擁有斜直兩段飛行甲板和滑躍式飛行甲板的航母,也是俄羅斯海軍最新的唯一一艘在役的航母,是俄羅斯海軍主力艦艇。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於1982年4月1日在蘇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85年12月4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服役,命名源自二戰蘇聯海軍總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現部署於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Aircraft Carrier Admiral Kuznetsov
  • 前型/級1143型航空母艦(基輔級) 
  • 次型/級1143.7型航空母艦 
  • 研製時間:1977年-1982年
  • 服役時間:1991年1月21日
  • 國家:蘇聯/俄羅斯
  • 設計單位:涅夫斯基設計局(涅瓦設計局) 
  • 建造單位: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 艦級1143.5型航空母艦 
  • 服役情況:在役 
  • 服役艦隊:俄羅斯北方艦隊 
  • 艦型:中型航空母艦 
  • 下水時間:1985年12月4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艦型結構,武器系統,艦電系統,改進升級,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在經歷了第一代航母的艱苦探索和第二代航母的成功建造之後,航母的重要作用逐漸得到蘇聯的認可。原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雪夫下台後,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旨在組建並發展現代化的遠洋海軍,列寧格勒涅瓦設計局(蘇聯第17設計局)為制定長期造艦計畫而進行調研並得出結論“蘇聯海軍需要航母”,但時任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錯誤地評估了搭載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反潛艦的價值,最終導致大幅推遲了傳統意義上航母的誕生。
基輔級航空母艦基輔級航空母艦
20世紀70年代,蘇聯計畫建造代號為“1160”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及其後續改進型“1153”,1977年由於烏斯季諾夫的命令,這兩型航空母艦的設計工作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繼續建造北約稱基輔級的1143型航空母艦,該型航母初始設計原代號為“1143”,在服役3艘後,第4艘的技術方案比原先變化較大,因此後續艦代號改為“1143.4”。

建造沿革

方案變化
1977年11月,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涅瓦設計局,根據取消的原“1160”和“1153”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設計方案和繼續建造的1143型航空母艦,來制定新的1143.5型航空母艦設計方案。這樣涅瓦設計局不得不設計一種能夠同時運用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和彈射起飛飛機,並設有著陸攔阻裝置的特殊航母。由設計局副局長埃菲莫夫的帶領,設計人員制定出59000-65000噸的5套設計草案,最終於1978年4月選擇了第5套方案。在該項方案中,主發動機與“1143”型相同,搭載2部彈射器,艦載機主要為米格-29K多用途戰鬥機和蘇-25強擊機,另外蘇-27K戰鬥機的搭載量減少了35%,飛行甲板的面積比“1143”型增加了60%左右,機庫規模擴大了30%,最多可搭載42架飛機。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1978年10月,蘇聯海軍方面要求在2個月內制定出1143.5型航空母艦以及彈射起飛艦載機的相關技術要求方案,最晚在1980年之前完成,之後1981年正式開工建造並於1990年完工。但由於烏斯季諾夫反對建造航母,而戈爾什科夫又多次更改技術要求,設計工作處於十分艱難的境地。另外,涅瓦設計局方面出現了較大的人事變動,局長及主任設計師均被更換。最終1979年11月,戈爾什科夫批准了技術方案,並指示在不改變艦體基本設計的情況下將艦載機數量增加至52架,將排水量增加至65000噸。對此,原蘇聯總參謀部提出了反對意見,特別是一直支持將費用低的商船改造為直升機航母的總參謀部負責海軍事務的副部長阿梅里科提出了強烈抗議。最終結果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指示為了控制“1143.5”型航母的排水量,用滑躍式起飛甲板代替彈射器,艦載機採用垂直/短距起降飛機。這樣,技術方案又推遲了2年才完成。
1980年4月,戈爾什科夫指示在1143.5型航母排水量限制在55000噸的情況下,艦載機主要選用雅克-41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數量為46-62架。同年7月,原蘇聯海軍空軍、造船工業部、飛機製造部基本同意了涅瓦設計局制定的技術方案,中央艦艇建造研究所還對該方案進行了修改,在修正方案中,艦載機數量減少為46架,預警直升機改為垂直/短距起降預警機,安裝一部蘇-27K戰鬥機彈射器,並減少航空燃料的搭載量等,最終實現了55000噸的排水量。但是,與1979年時的方案相比1143.5型航母降低了30%左右的戰鬥力,因此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拒絕批准該修正方案,涅瓦設計局則不得不再次制定新的設計草案。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最終定型
在1143.5型航空母艦方案不斷調整的同時,蘇聯1143.4型航母第二艘(即“1143”型的5號艦)的建造計畫也在進行中,其進一步的修改方案也已經得到了批准。1143.4型2號艦比1號艦增加了1萬噸的排水量,並在右舷附近部署了“玄武岩”飛彈(即SS-N-12反艦飛彈,北約代號P-500“沙箱”),飛行甲板面積由6000平方米擴大到10800平方米,艦載機為40架。蘇聯海軍又向造船工業部提出了將其艦載機數量改為50架,並將“玄武岩”飛彈改為3K-45“花崗岩”反艦飛彈(即SS-N-19反艦飛彈,又稱P-700“海難”),並採用垂直發射,飛行甲板採用滑躍式。幾乎在同一時期,原蘇聯總參謀部決定停止研製彈射器。
1143.4型1號艦“巴庫”號航母(後改為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下水後,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始著手建造1143.4型2號艦,並開始改造船台。同時,涅瓦設計局制定出在1143.4型2號艦的技術方案中添加1143.5型航母要素的修正方案,並提交給蘇聯總參謀部及海軍總司令部。1982年5月,蘇聯政府、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批准了這個修正方案,同時將1143.4型2號艦的建造計畫更名為1143.5,這就是後來被蘇聯/俄羅斯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的第三代航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該級航母原計畫建造兩艘,首艦庫茲涅佐夫號,建造代號“1143.5”;後續艦瓦良格號,建造代號“1143.6”。
艦名變化
由於蘇聯末期的歷史及劇烈的政治風雲變化,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艦名多次更改。庫茲涅佐夫號的實際開工日期為1982年4月1日,當時它還是1143.4型航母的2號艦,艦名為“蘇聯”。1982年5月7日,由於1143.4型2號艦技術方案中添加1143.5型航母要素的修正方案通過,該艦的建造工作也隨之中止。1982年9月1日,該艦以新的1143.5型建造方案而重新開工,艦名改為“蘇聯/里加”;原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去世後,該艦於1983年2月22日更名為“勃列日涅夫”;1987年8月11日,該艦又更名為“提比里西”;1990年10月4日,為紀念庫茲涅佐夫元帥(其擔任了18年的蘇聯海軍總司令,也是蘇聯航空母艦的積極倡導者),該艦更名為“庫茲涅佐夫”並一直沿用。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建造階段
蘇聯政府為了建造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撥巨款對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進行第二次大規模技術改造以增強船廠的生產能力,先後建成了裝配和焊接車間,允許將船體分段重量增大到200噸;裝備了2台載重各為350噸的自行平板車,建成了從新車間到船台的運輸車道;0號船台的長度加長了30米;建成了裝配重達1700噸總段的水平船台,安裝了2台起重量各為900噸的龍門吊車,並加裝了其他新型吊車,使得整個船台上使用的吊車達到10台;同時改造大型舾裝碼頭。為了保障航母出廠駛出黑海,還將河道疏浚挖深到十幾米。。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1982年4月1日,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開工,後因方案變動停工。1982年9月1日又重新開工,由於使用了計算機技術,製作設計圖的工作實現自動化,建造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船台作業時間也大幅縮減。發動機、鍋爐、冷凍機以及發電機等設備在組裝第6甲板前安裝完畢,武器系統及電子設備則在下水後安裝。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艦體採用分段建造,共分為21個模組,每個模組長32米,重達1400噸,巨大的艦島作為第22個特別的模組。1982年12月,艦體組裝工作開始,在組裝艦體的同時,飛機降落阻攔裝置也在被積極研製。1983年6月,米格-23飛機的試驗機首次使用降落阻攔裝置;同年8月,蘇-27飛機也成功使用該裝置降落。此後,蘇-27還使用建於陸地的滑躍式起飛甲板進行了試驗。在首艦開工兩年多後,同級第二艘瓦良格號航母也隨之開工建造,庫茲涅佐夫號於1985年12月4日下水(一說12月5日下水)。

服役歷程

1989年6月起,庫茲涅佐夫號開始進行海上試驗,同年秋天開始進行艦載機的綜合試驗。
1989年11月1日,蘇霍伊設計局的著名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首次駕駛蘇-27K(即蘇-33)戰鬥機成功在該艦降落,同日米高揚設計局的試飛員阿奧巴基洛夫駕駛米格-29K戰鬥機也首次成功在該艦起飛。
1990年7月起,庫茲涅佐夫號開始在黑海進行國家海洋試驗,半年總航程達到16232海里,在此期間,米格-29K、蘇-27K、蘇-25UTG教練機、卡-27直升機、卡-29直升機及卡-31預警直升機多次起降訓練,總次數達454次。
1990年12月25日,蘇聯國家材料與設備供應委員會簽署了庫茲涅佐夫號的交付檔案。1991年1月21日,庫茲涅佐夫號正式加入海軍服役,之後庫茲涅佐夫號在黑海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同年12月,經地中海返回北方艦隊基地,編入北方艦隊。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艦型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主要的特徵就是全通型飛行甲板以及艦艏巨大的滑躍起飛甲板,除此之外還包括舷側升降機、降落攔阻裝置等許多首次使用的設備。該艦艏部水上部分有較大的外飄,甲板舷角圓弧連線。艏端水下部分設球鼻首,用於安裝聲吶換能器。艉部採用方尾,艉板較寬,舭部為圓形。主艦體從飛行甲板往下有7層甲板、2層平台和雙層底,共10層甲板。島式上層建築位於飛行甲板右側,首尾端仍保持著圓形,上層建築底部尺寸為64×8.5米,高32米,布置有指揮部位、高級住艙、電子設備和工作艙室等。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艦島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艦島
結構
庫茲涅佐夫號艦體由11個防水艙壁分開,整個艦體均採用雙重底結構。全艦共劃分為3857個區域,2500個床位,其中有400個為空降兵預留床位,士官居住室387個,洗浴室50個,食堂6個,通道總長達6000米。舷側防雷區域寬4.5米-5米,內部為空腔、燃料艙或淡水艙,能夠吸收爆炸的能量。因此,即使5個區域進水艦體仍能維持浮力。水上部分艦體的防禦方面,基本採用了鋼-玻璃纖維-鋼的夾層結構。
甲板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飛行甲板總面積約為14800平方米,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停機區,與眾不同的是它的飛行甲板是一個奇妙的“混合體”。從外形來看,它既有大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傾斜角7度),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鬥機。實際上蘇聯將英國設計創新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的蘇-27戰鬥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建成了這艘“大型航空母艦”,世界海軍中也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加攔阻降落這一航母起降方式。然而滑躍式起飛方式存在一些缺點,艦載機是依靠自身動力通過甲板滑行起飛,要求飛機必須逆風起飛,而且滑跑距離很長,天氣情況稍差,就不能正常起飛。另外艦載機在滑跳起飛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燃料,導致滯空時間縮短和攜帶武器的減少,嚴重影響戰鬥力發揮以及無法起飛固定翼預警機。

武器系統

配置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自身防禦火力超過了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一般來說,航母僅配備少量的防禦自衛武器,防禦任務主要靠航母編隊的驅護艦和航母上的艦載機來擔負。但庫茲涅佐夫號除艦載機外,還擁有大量的武器裝備,艦上共有25個彈藥艙,按彈庫分布位置可分為首、中、尾三個區域,首區16個,中區6個,尾區3個。
庫茲涅佐夫號垂直發射系統庫茲涅佐夫號垂直發射系統
庫茲涅佐夫號艦艏的飛行甲板下方裝有1座12單元裝3K-45“花崗岩”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裝有12枚3K-45“花崗岩”反艦飛彈,這種飛彈可通過衛星接受目標信息,實施超視距打擊,最大射程可達550千米。
庫茲涅佐夫號的防空火力包括飛行甲板兩側前後4個舷側平台上布置的4座6單元裝SA-N-9垂直發射系統,每座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單元備彈8枚,總共備彈192枚,射程15千米;4個舷側平台還裝有8座CADS-N-1“卡什坦”艦載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每座系統包括2座6管30毫米速射炮和2組4聯裝共8枚SA-N-11近程艦對空飛彈,火炮射程2500米,飛彈射程8000米;此外還有4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射程2500米,發射率3000發/分。
庫茲涅佐夫號的反潛能力除配有反潛直升機外,還有2座UDAV-Z型深水炸彈發射裝置,在艦尾兩舷處各布置了1座十聯裝RBU-12000火箭深彈發射裝置,射程12千米。
艦載機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載機型號較少,美國航母一般搭載有七八種艦載機,而庫茲涅佐夫號僅搭載有4種型號艦載機,最多搭載42-52架。初期載機方案為:12架蘇-33戰鬥機、12架米格-29K戰鬥機或12架蘇-25攻擊機或12架雅克-38/14戰鬥機,15-18架卡-27直升機。服役後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鬥機,15架卡-27直升機,4架蘇-25UTG教練機和2架卡-31預警直升機
蘇-33戰鬥機是蘇-27的艦載型,它既保留了蘇-27的全部優點,又作了多方面的適應艦載的重大改進。它首次使用了水平全動鴨翼,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以及從甲板上短距起飛的可控性和穩定性。其上裝有駕駛導航系統,可以保證飛機自動完成從降落到著艦整個過程。機上還裝有邊跟蹤、邊掃描的相干脈衝都卜勒雷達和其他先進電子系統,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可擔負各種作戰任務。它既能掛空空飛彈進行近距格鬥,又能掛空艦飛彈打擊敵方水面艦艇,還能掛航空炸彈對陸實施攻擊。此外卡-27直升機也具有相當強的反潛能力。

艦電系統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上雷達系統包括,1部4面天空哨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1部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4部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於SA-N-9艦空飛彈控制系統),8部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於SA-N-11艦空飛彈控制系統)和1部“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電子對抗設備為“酒桶”和“鐘”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擾箔條發射器,聲吶為MGK-345型艦殼聲吶。
庫茲涅佐夫號艦電設備庫茲涅佐夫號艦電設備
庫茲涅佐夫號的天空哨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與美國“宙斯盾”艦載雷達極為相似,具有跟蹤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等優點,能對多批次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和跟蹤,最大限度地增強了作戰能力。

改進升級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服役受蘇聯解體及俄羅斯經濟的影響,並未完全發揮航母的應有性能,在有限的活動中始終故障不斷、黑煙滾滾,甚至連線墜機,年久失修已不堪重負,而經濟壓力又使幾次大修最終以刷漆告終。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海軍的計畫要求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至少還要再服役10年,對暫時無法建造新型航母的俄羅斯來講,讓庫茲涅佐夫號繼續服役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所以對其進行一次徹底的大修時必須的,然而僅僅大修又是不夠的,原因在於俄羅斯海軍和蘇聯海軍的的軍事戰略是不同的,蘇聯龐大的紅色艦隊已大半消失,俄羅斯當下所面臨的軍事環境需要的是一艘純粹的、在戰術上具備高度靈活性的“平甲板軍艦”。因此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入塢實際上是集大修、翻新與升級於一體的工程。
動力武器
庫茲涅佐夫號動力系統採用的是8台增壓鍋爐和四台TV-12-4型蒸汽輪機,總功率20萬馬力,設計航速超過30節,可滿足艦載機起降和艦隊機動的要求。但實際服役之後,動力系統問題不斷,經常看到該艦冒著黑煙航行的情景,這也是該艦長期無法形成戰鬥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是從建成服役開始便遺留的問題,由於其動力系統的兼容調試和相關設備零件的檢查工作沒有完全完成,而增壓鍋爐和蒸汽輪機也不夠安全穩定,加上後期維護方面不到位,整個動力系統已是積重難返。因此,庫茲涅佐夫號修理升級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動力系統的維修和更換,根據計畫將維修四座鍋爐,更換剩餘四座鍋爐。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上的雷達和電子戰設備代表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蘇聯的最高水平,本次改裝庫茲涅佐夫號的雷達電子戰設備勢必全面更新。庫茲涅佐夫號的艦載防空武器包括4座6單元裝SA-N-9垂直發射系統,備彈192枚,8座CADS-N-1“卡什坦”艦載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4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現有防空火力達到尼米茲級四倍以上,因此應該繼續最佳化配置。俄羅斯海軍最新型22350型護衛艦裝備的9M96/9M96M中遠程飛彈彈體尺寸甚至小於同為第四代防空飛彈的紫苑-15/30,如果用來代替SA-N-9可以大幅延伸庫茲涅佐夫號的防空範圍。
起降裝置
彈射器對提升艦載機起飛重量和出動率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蘇聯時期建造的最後一艘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在保留滑躍甲板的同時,在著艦區布置了兩條95米長的蒸汽彈射器軌道,其全套技術應被俄羅斯所繼承。庫茲涅佐夫號上沒有使用蒸汽彈射器,一方面因為該艦最初設計方案,搭載短距/垂直起降飛機;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當時蘇聯的彈射器還存在技術問題(一種說法是當時蘇聯未解決彈射器軌道結冰問題)。但從該艦斜角甲板下的艦體結構和管路布局看,蘇聯海軍當時應該有對該艦改進時加裝彈射器的意圖。但從實際情況考慮,假如不對艦體結構進行徹底的改變,該艦隻能在斜角甲板處加裝一部蒸汽彈射器,而且位置與甲板布局很不協調,更會影響艦載機的出動率。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航空保障系統也令俄羅斯海軍困擾,已有多次多架飛機在降落過程中墜機。據分析,事故原因是航母攔阻索突然發生斷裂,而俄羅斯海軍使用的攔阻裝置是烏克蘭公司的產品,關鍵產品受制於他國,本次改裝按計畫將使用新的艦載機安全著陸保障系統。應該會全部更換為俄羅斯自研的降落系統,包括攔阻索本身、滑輪緩衝系統、鋼索系統、鋼索末端緩衝系統、定長沖跑控制系統、復位系統、油液冷卻系統、攔阻索支撐系統等。
艦載機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攜載的3K-45“花崗岩”反艦飛彈曾是蘇聯時代的“神器”,設計於20世紀70年代末,旨在讓蘇聯海軍的主力艦船能在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打擊範圍之外實施有效攻擊,其通過慣性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再加上“蜂群”式的聯合作戰,對航母戰鬥群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然而隨著發展,美國海軍各型軍艦的近防系統和電子戰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隱藏在航母甲板下的12個巨大的斜向垂直發射筒嚴重占用了可用空間,機庫空間過小一直困擾著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這限制了它的艦載機數量,也就從根本上限制了航母的戰鬥力,多次傳言將拆除這些飛彈發射筒,擴大機庫以停放更多的飛機。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為了擴大機庫而拆除飛彈發射筒,實際上只增強了一部分戰鬥力,深度整合米格-29KR新型艦載戰鬥機則是另外一個改進重點。雖然蘇-33艦載機已經於近期完成了一次SVP-24升級,具備了使用精確制飛彈藥實施空中打擊的能力,但由於其壽命已近年限,在不久的將來完全退役是必然的,而米格-29KR就是它的替代品。這款由印度提供資金研發的艦載機是俄羅斯海軍艦載航空兵的希望所在,其研發過程一直比較順利,換裝節奏緊湊。2012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於俄羅斯飛機公司簽署契約,購買該飛機,定於2013-2015年間交付,2013年10月22日,俄羅斯海軍第一架該型飛機進行了首飛,之後進行了三個階段的試飛任務。2015年12月1日,第100獨立艦載戰鬥機航空團成立,2016年3月20-21日,第100團的飛行員駕駛米格-29KR進行了首飛,2016年8月9日,首次降落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雖然艦機整合工作早已開始,但工作顯然是粗糙的,2016年11月13日,1價米格-29KR在戰鬥中損失表明了這一點。顯然在入塢工程中,進一步深度整合新型艦載機是一切工作的重心所在。

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302.3米/305米
艦寬
72米/70米
吃水線長
270米/280米
吃水線寬
35米/37米
吃水深度
9.87米/10.5米
標準排水量
43000噸/45900噸
滿載排水量
58500噸/58900噸/67500噸
飛行甲板
305米×70米
機庫面積
180米×30米×7.5米
艦員編制
艦員1300-1360名(軍官200人)
航空人員600-620名
旗艦指揮人員40名
參考性能
航速
29節/30節(最高)
18節(巡航)
續航力
8500海里/18節
3850海里/29節
續航時間
45天
動力裝置
主機
8台KVG-4型增壓鍋爐,20萬馬力
4台TV-12-4蒸汽輪機,14.9萬千瓦
傳動
齒輪傳動,四軸四槳
武器系統
艦載機
蘇-33戰鬥機
卡-27直升機
蘇-25UTG教練機
卡-31預警直升機
艦炮
CADS-N-1“卡什坦”艦載彈炮結合防空武器
AK630型6管30毫米炮
飛彈
3K-45“花崗岩”反艦飛彈
SA-N-9防空飛彈
其它
RBU-12000火箭深彈發射裝置
UDAV-Z型深水炸彈發射裝置

服役動態

1991-1998
1991年底蘇聯解體,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因黑海艦隊分配問題產生嚴重對立,時任烏克蘭總統要求正在黑海訓練的庫茲涅佐夫號立即返回由烏克蘭實際控制的蘇聯黑海艦隊塞瓦斯托波爾基地。在時任北方艦隊副司令的指揮下,庫茲涅佐夫號連夜在僅攜30%的船員的情況下離開,全速返回由俄羅斯控制的北方艦隊基地,連艦載機都沒有裝備。
1992年至1993年,蘇聯解體後的幾年裡,俄羅斯海軍因預算嚴重不足,勉強完成了庫茲涅佐夫號的舾裝工作。葉爾欽政府接受了美國方面的裁軍政策,庫茲涅佐夫號上許多飛行員被迫辭職或者退役,飛行聯隊解散,停泊於北方艦隊基地的庫茲涅佐夫號只剩下了金屬軀殼。
1994年,俄羅斯重新為庫茲涅佐夫號配備了飛行部隊,主要艦載機為最新型的蘇-33戰鬥機;同年還首次參加了北海艦隊的演習。1994年下半年,庫茲涅佐夫號一直進行飛行訓練,之後經過7個月的改裝於1995年8月重新回到海上。
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期間,庫茲涅佐夫號作為特混編隊的旗艦前往地中海執行為期80天的遠航訓練任務,進行了一系列戰術訓練,成功地完成了30多次飛彈和艦炮射擊,航空兵完成了近700次飛行。並訪問了敘利亞和馬爾他。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1996年之後,因俄羅斯海軍預算不足達到最為嚴重的地步,艦艇退役也無法解決問題,俄羅斯海軍由遠洋海軍向沿岸海軍轉變,庫茲涅佐夫號被提議廢棄,甚至被商討出售。
1996年至1998年,庫茲涅佐夫號在北方艦隊基地里成了海軍“屢遭侮辱”的形象。由於工資和配給不足,船員們私自拆除了許多貴金屬部件,在黑市上出售。艦上蒸汽管幾乎破裂,70%以上的設備均發生了故障。僅有的24架蘇-33戰鬥機只有7架處於“工作”狀態。燃料見底,發電機停止工作,艦內到處充滿了“冷酷”的氣息。1998年8月,庫茲涅佐夫號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航行演示,然後繼續進行海試和訓練。
1999-2017
1999年,普京政府採取復興海軍政策。俄羅斯海軍正式開始裝備庫茲涅佐夫號,重新組建了飛行部隊,艦載機逐步恢復了飛行訓練,短期出海航行次數也不斷增加。2000年,庫茲涅佐夫號參加了為數不多的一些地區性演習。2001年和2002年沒有參加任何活動。2003年秋,庫茲涅佐夫號原計畫進行為期4天的航行試驗時,因突然發生故障而未能出港。此後,主要用來為海軍航空兵提供飛行訓練。
2004年9月,庫茲涅佐夫號前往大西洋北部參加了“大西洋-2004”遠洋出海訓練。與艦載空軍聯隊,一起前往北大西洋水域,執行戰鬥執勤任務。此次遠航級戰鬥訓練是俄羅斯海軍最大規模的一次出海訓練之一,也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繼1995年首次出海進行類似戰鬥值勤後的第二次出海。
2005年8月至9月間,庫茲涅佐夫號在北大西洋參加了北方艦隊的演習。由於技術問題和經費制約,之後很少參加大規模的活動。2012年,俄羅斯計畫用五年時間對庫茲涅佐夫號進行改造,預計目標為2017年交付俄國海軍使用,從改造計畫來看,俄羅斯改造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工程量,與中國正在進行改造的瓦良格號航母工程量相比大約需增加30%-40%。
2015年6月6日,庫茲涅佐夫號進入摩爾曼斯克州的第82修船廠(SRZ-82)中的PD-50號浮船塢進行維修。俄羅斯軍方沒有透露維修的時間和工作量,但普遍認為其將接受至少兩到三年的大修。
2016年9月22日,俄羅斯海軍航空兵司令伊戈爾·科任稱,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將攜帶其所有艦載機和其他全部武器裝備前往地中海東部執行任務。本次任務是俄羅斯應敘利亞政府的要求增援俄駐敘利亞拉塔基亞空軍基地的空軍,加強反恐力度。
庫茲涅佐夫號駛離英倫海峽前往敘利亞庫茲涅佐夫號駛離英倫海峽前往敘利亞
2016年10月21日,庫茲涅佐夫號在英國皇家海軍的監視下駛離英倫海峽,前往東地中海,支援俄軍在敘利亞的行動。2016年11月15日上午,俄羅斯艦載機蘇-33從庫茲涅佐夫號上起飛,對敘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努斯拉陣線目標實施大規模火力打擊。兩個月內,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完成了420次戰鬥飛行,在此期間,摧毀了恐怖分子在敘利亞的1200多個據點。
2017年上半年,庫茲涅佐夫號將在小星星修理廠進行現代化改裝和維修,從2018年起將持續2.5年到3年,包括維修4座和更換另外4座鍋爐,安裝現代化電子設備、通信、偵查、導航與作戰控制系統,並安裝新的艦載機安全著陸保障系統。全部工作將在2020年前完成,初步估計費用超過200億盧布。

總體評價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是蘇聯海軍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每十年發展一個級別的航母,可謂歷盡滄桑,在經過“莫斯科”和“基輔”兩代“準航母”之後,蘇聯動用了36個工業部、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7000多個工廠、製造廠參與研製和建造,從開工建造到建成下水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到1991年建成服役也只有8年時間就圓了蘇聯幾代人擁有大型航母的長久夢想。毫無疑問,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蘇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巔峰之作,它繼承了莫斯科級和基輔級航母的技術特徵,同時也吸納了美國重型航空母艦的一些技術特長。它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該航母實現了眾多技術上的飛躍,是蘇聯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研製適合蘇聯特點和技術特長航空母艦的一個成功範例。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從長期的作戰使用來看,雖然在艦艇噸位、載機數量、外形特徵等方面與美國同類型航母差不多,但作戰效果相差懸殊,其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常規起降飛機的問題。蘇聯雖然解決了常規起降飛機在航母上自主起飛、攔阻著艦的問題,但僅僅解決了有無問題,對於提升航母的作戰能力沒有太大的幫助。蘇-33雖然性能優異,但艦上起降性能不穩定。滑躍甲板是英國海軍專用於搭載海鷂式戰鬥機在輕型航空母艦上使用的,用在該艦上用來起降重型陸基常規起降飛機,過於牽強。此外,與艦載機配套的預警機(蘇聯改用了直升機預警機)、偵察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無法在該艦飛行甲板上起降,也就無法聯合作戰,在信息化戰爭中沒有作戰支援飛機的配合,只依靠戰鬥機強大的性能,將是非常不利的。(《百年航母》,環球網,現代艦船評)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僅能算一道防空屏障,“海上編隊防空傘,漏的;常規戰爭急先鋒,十節。”(現代艦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