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2004年張以慶執導紀錄片)

幼稚園(2004年張以慶執導紀錄片)

《幼稚園》是湖北電視台紀錄片編導、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他在簡介中這樣寫道:“在中國在武漢在一所寄宿制幼稚園,我們紀錄了一個小班、一個中班和一個大班在14個月裡的生活。幼稚園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生一些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總會承載點什麼,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幼稚園
  • 外文名:Kindergarten
  • 出品時間:2004年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武漢一所寄宿制幼稚園
  • 拍攝日期:2001年5月
  • 導演張以慶
  • 類型:紀錄片
  • 主演武漢一所寄宿制幼稚園的孩子們
  • 片長:70分鐘
  • 上映時間:2003年
  • 對白語言:中文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
    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紀錄片大獎。
  • 線上播放平台:愛奇藝、搜狐、網易公開課
劇情簡介,電影劇情,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幼稚園》是湖北電視台紀錄片編導、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該片是從2001年5月開始籌拍的,經過3、4個月的觀察、試鏡、選擇拍攝對象等,於同年9月開拍,14個月後完成前期拍攝工作;“非典”之後的2003年9月,創作開始進入後期剪輯製作階段。2004年3月修改並完成。 他在簡介中這樣寫道:“在中國在武漢在一所寄宿制幼稚園,我們紀錄了一個小班、一個中班和一個大班在14個月裡的生活。幼稚園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生一些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總會承載點什麼,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
幼稚園

電影劇情

該片以整齊的字幕“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開場,繼而以入院的人群為背景打出淡藍色片名“幼稚園”。全片沿著入院到畢業的主線拉開,以小班、中班、大班依次輪流展現,並在中間插入 節幼稚園個別“特殊”小朋友的專訪片段,使用黃褐色色調。
片子的開始是小班(全托)入托第一天,也是孩子們幼稚園生涯的開始,片中突出表現了孩子們迷茫和害怕而無助的眼神,對家長的戀戀不捨,大聲的哭泣,叫著媽媽。此時突然插入黃褐色調的幼稚園心算班優等生熊經緯的心算問答。轉回小班,一個孩子瘋狂地哭泣著找媽媽,一個被拖入幼稚園班的大門,依然吵嚷著。此時,《茉莉花》的音樂響起,畫片除掉了同期聲,以孩子們流淚和傷心迷茫的眼神鏡頭串聯起來。到了第一頓飯的時間,孩子們仍然思念著家,自理能力不足出了許多小狀況,還有信心十足的認為吃完就能回家了的。接下來便是第一個午覺,小班的孩子們總是充滿了各種第一次,孩子們依然哭著喊著,不肯安睡,很久之後終於睡下。下午,孩子們依然邊吃吵著要回家。此時,再次插入了心算生的片段。
鏡頭再轉回來時,已經變成了中班的孩子們,這裡的孩子已經不哭喊了,很開心的跟著老師做遊戲,秩序井然,也有很疲憊的孩子的身影。遊戲結束後,插入了對一位戴眼鏡小男孩的有趣採訪。鏡頭轉回中班,是休息時間,老師在幫被蚊子咬的很慘的小朋友擦花露水,另一邊,兩個孩子就被弄壞的玩具展開了可愛的交涉,最終無果。繼而插入了可憐的(個人觀點)參加了四個特長班的孩子馮夢然的繞口令表演。回到中班,大家正在吃飯,孩子們用不通的文法說著父母的職業,繼續插入對一個眼睛小女孩的採訪,同樣是關於父母職業的問題。回到課堂,大家在“抓空氣”,孩子為了搶空氣而爭吵起來,後來遊戲中,小朋友為玩具打起架來。到了喝藥時間,孩子們很平淡的喝著藥,大概已是慣例了,不過仍有不愛喝藥的孩子想方設法逃掉不喝。中班的午覺很安靜,有的自己玩,好朋友拉著手擺著各種姿勢睡得十分香甜。
鏡頭投向大班,一個孩子傲氣而神氣地對老師強調著“我早就會畫了”,教師讓他稍後畫出來給老師看,引導他安靜上課,不要打擾他人,兩個孩子在研究被掐疼不疼。一個孩子因為打人被訓,露出不滿的神色。再次插入心算片段。鏡頭回來,是大班的開飯時間了,孩子們吃得很開心,接下來睡午覺,醒來時,孩子們需要自己穿衣服,而一個孩子因為老是穿不好而生氣的砸衣服,另一個胖孩子在努力繫鞋帶,還有一個在擺弄涼鞋。穿衣服的孩子脫掉了裡面的,終於穿上了外衣,繫鞋帶的也完成了工作,涼鞋男孩則一臉淚花。此時插入對胖男孩喜歡誰的採訪。
黑夜到來,視角又重新輪轉到小班,孩子們在為枕頭爭搶著,孩子們不久後都睡著。新的一天,孩子們排隊拉著取杯子喝藥,一個孩子孤獨的坐著。到課堂上,一個小男孩凶凶的讓別人坐下,接下來,有長達兩分鐘的鏡頭反映了老師不停地批評一個叫做馬玉蘭的調皮女孩的話語。接下來聲音變成了師生遊戲的口訣,伴著虛化的遊戲場景為底。
這回是中班的孩子剪頭髮,孩子乖巧又略帶害怕,不停地叫著癢。洗澡時,男孩女孩都混在一起,排隊等著老師把自己弄得全身是泡泡,也有的孩子叫喊著“我不洗澡”,在沖淋浴時拚命逃跑。這時插入一個瘦小男孩的採訪,在採訪中,他說了一句“好玩個屁”。回到夜裡的中班,老師帶著一個同學尿尿。再插入一段採訪,談了交警和錢的問題。畫面接到孩子們遊戲時,分錢的場景。繼續插入剛剛那個孩子的訪談,談了怎樣處理錢和領導關係的問題。再次回來教室,下課了,一個孩子始終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疊放椅子,笨拙得可愛。
時間到了周末,幼稚園大門打開,家長們紛涌而入,孩子們焦急的等待,被接走的欣喜若狂,還沒來的,不停焦急張望。插入心算片段。一個叫陳志鵬的孩子通常都是最後被接走的,他瞻前顧後,焦急地哭著,坐在石欄桿上盼著,此時《茉莉花》再次響起,串聯起孩子們哭泣和期盼的鏡頭,全是渴望和期待的眼神,最終變成了被接走的喜悅。
周一,中班的孩子來到教師喊著“老師好”,另一個孩子叫著媽媽,卻發現媽媽不見了,一臉失望。另一邊,幾個孩子正結成一夥欺負一個小女孩。插入對胖男孩的採訪。
接下來又是大班,孩子們在玩遊戲,念著他們大概也不知道意思的順口溜,插入對兩個孩子所了解的9▪11的採訪。回來繼續是孩子們玩遊戲的場景。又插入對孩子的價值觀的採訪。回來後,孩子們在各自玩著,整理著。又是一段插入採訪。回來後,是孩子們對於戶外活動的談話。
下雨了,《茉莉花》,中班,孩子們在室內各自玩著,一個孩子和其他許多孩子打起來了,被老師要求去小班重讀。插入小採訪,主題是“我愛你”。飯桌上,剛剛被打的孩子得到了多得肉丸子的待遇,旁邊的女孩也把自己的給了他,後來他們唱起了我們還是還朋友的歌。畫面一轉,一個女孩在訴說著自己並不真正理解的結婚,其他孩子們也不停說著結婚,擁抱之類的話題。插入一段“以後做爸爸還是媽媽”的採訪。回到課堂,孩子們在唱英文歌,之後是吃飯時間,孩子們搶著吃一道好吃的菜。之後,孩子們背起了新年的詩,畫面變成漫天雪花和孩子們奔向雪地玩耍的場景。
再來到大班,老師在表揚一個有進步的孩子,一個孩子被說口臭,並不停吹著別人,接著又抓了別人,被老師批評了一番。插入兩個小男孩在採訪,說到了日本人,他們都表現了對日本人的恨。
小班又出現了,孩子們玩著,一個女孩打著嗝。開始打針了,孩子痛苦的哭叫著,旁邊的孩子興奮又害怕的看著。到了春遊的時候,孩子們來到了可口可樂公司,大家玩得非常開心。這次吃飯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很安靜有序了。上課時,孩子們造句,說起了喜歡誰的問題。插入對小男孩喜歡誰的採訪。回到飯桌上,孩子談著中國隊,插入小男孩對中國隊看法的採訪。回到班上,孩子們在看直播,興奮的當著拉拉隊。插入對幾個孩子的中國隊感想採訪。再回到孩子們看比賽的場景。繼續插入採訪。中國隊輸了,老師批評仍然在瘋狂的孩子們。插入採訪,又扯到了日本,還談及了日本人改歷史書的問題。接下來是一連串孩子們看球賽的鏡頭串聯,伴著悠揚的口琴音樂。下雨了,孩子們在摺紙。插入採訪,是比較有知識和理性的孩子們。
到了大班畢業體檢的時候了,孩子們既興奮又好奇。回到班上,孩子們念起了誇讚幼稚園的童謠,大班的孩子們為了畢業演出努力排練著。插入對孩子們關於人口和生育問題的採訪。即將升入大班的中班孩子們在學習用筷子,動作青澀而有趣,。
大班站好了隊,拍下了畢業照。
畫面變為黃褐色,《茉莉花》響起,孩子們曾經的畫面被一個個串起,令人留戀萬分,最終以大二班畢業留念的照片做為了片子的結尾。

影片評價

太好看,完全原生態,教育心理學讀本。簡直是面凸鏡,折射出整箇中國社會與中國人的面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可有些自小已醜陋的面容與話語,讓人心中一凜。看一看,就懷疑中國二十年後也不會大變。喔喔,最感人是那呼喚媽媽後,一瞬間黯淡下去的小眼神吖…讓我真想回到小時候被爸爸接幼稚園的一刻 ——阿呆者(豆瓣)
這部紀錄片選取了一個非常好的拍攝素材。幼稚園其實也是一個微縮小社會,在這裡同樣可以看到各色的人,各樣的事,也就是真實社會的一個縮影。影片中採用了採訪的方式,讓幼稚園的孩子談論一些似乎是大人才會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有關愛、有關政治等等。其中,有些回答是理性的,但也包括缺乏理性的、帶有偏見的狹隘觀點。而這些從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教育,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教育。從小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孩子,他們兒時就形成的固定觀念和思維,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決定著他們的未來。而當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他們又將同樣的觀念延續給他們的孩子,一代又一代。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所以,紀錄片通過觀察幼稚園孩子的生活,揭示了整個社會的面貌,折射了每一個社會人的形象;也帶給了觀者對教育等命題的深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