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興寺

平興寺

平興寺位於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東南山麓,文革期間由青藏老和尚率十餘名僧人創建。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中興住持世行長老興建了石頭房七間,成為了平興寺現存歷史最為久遠的建築。一九九一年平興寺在界詮法師的帶領下,創辦普隱學堂,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弘傳南山律學。二十多年來,平興寺一直致力於僧伽教育和接引在家居士的弘法事業,為當今佛教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僧伽人才。

平興寺常住僧人四百多人,且以青年人居多,是漢地男眾寺院共住人數最多的寺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興寺
  • 外文名:Pingxing Temple
  • 所在地區:福建省福鼎市
  • 創建時間:1966年
  • 命名時間:1977年
  • 地址:福鼎市太姥山東南山麓
歷史,界詮法師,世行長老,普隱學堂,弘揚戒律,慈善事業,
平興寺在太姥山麓坪崗地區。
平興寺前身是坪崗佛教徒茶場,其始建於1966年,有青藏老和尚為避時亂,攜僧十餘眾於此結茅棲身,墾荒種茶。1977年,茶場禮請世行長老移錫本山,遂改茶場為寺院。因取"平地而起,興作道場"之意,故名平興寺。1991年,界詮法師返山,協助擴建道場為匡眾扶教,培育僧才,又於1992年創辦普隱學堂,講授南山律典。·
平興寺平興寺

歷史

1966年,文革伊始,由福鼎縣統戰部組織全縣僧眾由青藏法師為首創辦佛教徒茶場。十餘名僧人於此結茅而住,墾荒種植,早晚課誦,從未間斷。1977年,禮請世行法師移錫於此,住持改建本山道場。因平地而起,興作道場,故名“平興寺”。1991年,界詮法師返山,協助擴建道場,健全寺院規約。時年,修建大殿與僧寮。1992年,開辦普隱學堂,以教通諸宗、行依律儀、修歸淨土為宗旨。十方衲子聞訊踏至而來,依止修學。參學問道者慕名而至,人數日增,住房等設施遠不敷用,無法安僧以供修學。於是1998年,再度擴建五觀堂、淨業堂、雲水堂、尊客堂等。2000年初,為排除老年僧人後顧之憂,使其安度晚年;又病苦僧眾可以臨時安置,以調節身心,故新建如意寮、念佛堂、住靜關房,妥善安處老年僧人和專精修持者。同時,新建一座四層重樓偉閣,分別為法堂、學戒堂、普隱堂、藏經閣,巍峨壯麗,氣墊恢宏。 同年,為了滿足學僧如法如律學戒、持戒、受戒、因此依道宣律師《戒壇圖經》,鼓山湧泉寺住持普法大和尚捐助淨資,於寺若幽勝處,修建戒壇。壇身三重連周圍護欄,並一百零八尊護壇神王尊像,悉皆精雕細琢,如法安奉。壇上建八角重檐亭閣,高聳雲表,縹緲於煙霞之間,宛若天境。戒壇前庭間,建立七佛寶塔,高可及丈,排列有序。希由此勝緣,令十方登壇者獲清淨戒體。
平興寺平興寺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俗姓李,福建省福鼎店下人,1959年11月14日出生。自幼善根深厚,聰慧過人,常隨其母親近三寶,每每於寒暑假期皆到寺中幫忙師父勞動耕作,一有閒暇便向師父請教佛法,深得法益。萬法緣起無常之理,生死輪迴不休之苦,銘記於心,發願早日出家,歸投法王座下。1978年7月,高中畢業後毅然拜別雙親,來到太姥山平興寺依上世下行法師披剃出家。1981年在北京廣濟寺靜嚴大和尚座下求受具足戒。1984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1985——1991年應聘執教於莆田廣化寺福建佛學院,並擔任教務長及監院等職。界詮法師在辦法培養僧才方面,有獨到的見地,培養了一大批僧青年。如今他們各弘法於四海,續佛慧命,弘揚正法。
界詮法師界詮法師
1991年,因山上(太姥山)剃度恩師之託,返回平興寺。當時山上條件簡陋不堪,便發起信眾集資興建大雄寶殿,其間應邀前往新加坡弘法演講,所有供養傾獻予常住,為興建大雄寶殿減輕負擔。
界詮法師回到山上後,領眾熏修,農禪並舉。半日勞作,半日開課為初出家之小沙彌講授《佛學基礎》、《菩提心文》、《金剛經》及古漢語等文化課程,以提高初學者對佛學的聞思水平。漸漸地來平興寺親近界詮法師學習法師的初出家者越來越多,於是師便整理房舍,為學習佛法的初學者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將用於教學用的學堂,取名“普隱學堂”。仍以學修並重、農禪並舉為教學理念,教導我們要勤學、吃苦、耐勞!
1994年,福建省民宗委、福建省佛教協會,多次邀請界詮法師出山,擔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一職,界詮法師再三婉言謝絕。甘於寂寞、淡泊名利的界詮法師,守心辦道,不為名利動搖,在山上慢慢開展著弘法事業。
同年入秋,福建省佛教界元老圓拙老法師、妙湛老法師、傳常法師及省民宗委等領導再度來到山上,懇請界詮法師出任佛協會長一職。界詮法師早年受教於圓拙老法師,圓老與界詮法師猶如父子,培養、教誨更細緻入微。圓老一生簡樸,直承弘一大師律己之風,在教內非常有威望。此次親臨太姥山,令界詮法師左右為難。兩位佛教界元老,皆年逾八旬,如此器重一位青年法師歷來還是僅有的。經過對方再三懇請後,師考慮到兩位長老的懇切之心,對佛教事業的奉獻熱情,託付予這樣大的的職責和信任,最終答應了出席福建省佛協會長一重大使命。並堅持只出席一屆會長,界詮法師不願名利與世俗的困擾將行者的一生空過。

世行長老

世行長老,俗名:蘇炳成。福建福鼎沙程人,1925年10月25日出生。法名:定願,字:世行、乃近代禪宗大德。長老自幼善根深厚,聰慧過人,常常親近三寶,護持佛法,一有閒暇便向師父請教佛法,深得法益。緣起性空之理,生死輪迴之苦,銘記於心,發願早日出家,歸投法王座下。
十八歲因緣成熟依青涵老和尚剃度出家,跟隨剃度恩師長達十三年。三十歲那年,經恩師同意雲遊四方,參訪諸大善知識學習禪法。三十六歲依廣東南華寺虛雲老和尚受具足戒;三十八歲發心朝五台山住碧山寺,親近能海上師多年。後登五台頂並親睹佛光瑞相。四十四歲時遇文革從五台山回福建福鼎依舊精進用功。文革結束,先後恢復瑞雲寺、慶雲寺、平興寺等。八十歲在平興寺閉關三年精進修行。八十七歲那年來寧波阿育王古寺再次閉關精進用功三年圓滿。
2018年3月15日,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平興寺發出訃告,本寺開山、嗣臨濟正宗第四十二世上世下行願公老和尚於公元2018年3月15日(農曆戊戌正月廿八日)21時13分,於福鼎太姥山平興寺安詳示寂,住世九十有三,僧臘七十五,戒臘六十三。

普隱學堂

普隱學堂從最初培養小沙彌佛學知識、文化知識的職能到今天成為全國出家眾學習戒律、弘揚戒律,推廣規範化授受三壇大戒、僧伽律儀行持等等的全方位參學寶地。平興寺現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出家僧眾300餘人,夏安居時達到500餘人,是目前中國大陸漢傳佛教男眾道場,僧眾最多的寺院。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正法久住,提高自身的素質,弘揚戒律令正法久住於世間。依止界詮法師,研習關係佛法命脈、修行解脫生死的律藏中的開、遮、持、犯,依戒、定、慧次第修習而解脫。
普隱學堂普隱學堂

弘揚戒律

平興寺在傳戒運作上,概依南山律宗旨授受,儀軌方面多依讀體大師的正范。三壇中每壇分授前懺悔和正授儀則。正授戒前,必須是請戒開導和露罪懺悔,除此必作的儀軌和教誡行儀外,其餘時間側重講說受戒意義、戒相以及受後行持等義理。綜合南山道宣律師和寶華山見月讀體律師的授戒儀則,為新世紀中國佛教在授戒方法上寫下新的篇章。
平興寺恪尊百丈家風,發揚佛教優良傳統,日常行事分為營事組、羯磨組、法儀組、教務組、諮詢解答組、資料編輯組、教誡沙彌組等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每年如期舉行傳授在家三歸、五戒、八戒、菩薩戒,並開講各種經論,闡明教理教義。同時,成立三行基金會,推動印送經書、放生、僧伽醫療等事業的發展,並且利用現代科技製作光碟、錄音帶等,流通於世,弘揚戒律精神於末法,廣宣法音於四海。
平興寺平興寺

慈善事業

為了提升佛教徒的正信、正見,體現佛教慈悲濟世的入世精神,平興寺成立了“三行慈善基金會”,推動印送經書、放生、僧伽醫療等事業的發展。在界詮法師的領導下,寺院組織信徒,為貧困地區的學校、學生送去資金、衣物文具;同時,基金會還籌備印刷相關戒律典籍以供教學,出版多種佛教圖書,普及佛法知識,讓更多人走向正知正見,成為合格的正信佛子。
慈善事業慈善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