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八景

平原八景

平原縣地處齊魯之邦,物華天寶,文化燦爛。自西周初年建平原邑,幾經易名,有史以來,戰事頻繁,烽火不斷,滄海桑田,造成了眾多的名人遺蹟,歷史的變遷,也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觀。縱觀古蹟文物、美麗景觀,應首推“平原八景”,且因時代之異,又有新八景、舊八景之說。自古以來,“平原八景”吸引著無數的議價遊客,攬勝懷古,吟情抒懷,賦詩作畫。直至今日,儘管有的景觀已隨戰火的洗劫和滄桑的變遷不復存在,但後人誦詩賞畫,仍如一幅瑰麗的畫卷展現在面前,閉目遐想,任憑思緒的野馬在歷史的草原上賓士,令人心曠神怡,各自享受著遐想的愜意,亦可作為閒時飯後茶餘的話題,為談興正濃的談客增加點眉飛色舞的成分,也給聽者以浮想聯翩,其中又略帶羨慕、悵然的味道。 平原舊八景為“津期駐蹕”、“霞襯桃園”、“仙橋闊野”、“禹鑒通天”、“鳩野春耕”、“龍湫回響”、“西寺聞鐘”、“暮堞連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原八景
  • 分類:景點
  • 地址:齊魯之邦
  • 代表:津期駐蹕
平原八景
平原縣地處齊魯之邦,物華天寶,文化燦爛。自西周初年建平原邑,幾經易名,有史以來,戰事頻繁,烽火不斷,滄海桑田,造成了眾多的名人遺蹟,歷史的變遷,也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觀。縱觀古蹟文物、美麗景觀,應首推“平原八景”,且因時代之異,又有新八景、舊八景之說。自古以來,“平原八景”吸引著無數的議價遊客,攬勝懷古,吟情抒懷,賦詩作畫。直至今日,儘管有的景觀已隨戰火的洗劫和滄桑的變遷不復存在,但後人誦詩賞畫,仍如一幅瑰麗的畫卷展現在面前,閉目遐想,任憑思緒的野馬在歷史的草原上賓士,令人心曠神怡,各自享受著遐想的愜意,亦可作為閒時飯後茶餘的話題,為談興正濃的談客增加點眉飛色舞的成分,也給聽者以浮想聯翩,其中又略帶羨慕、悵然的味道。
平原舊八景為“津期駐蹕”、“霞襯桃園”、“仙橋闊野”、“禹鑒通天”、“鳩野春耕”、“龍湫回響”、“西寺聞鐘”、“暮堞連雲”。

龍湫回響
“津期駐蹕”又名“津期古蹟”、“支凝古渡”,說的是古帝王巡歷平原時停留暫住的地方。據傳,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曾駐蹕平原的曲陸店(現屬三唐鄉);而乾隆皇帝駐蹕現寇家坊鄉李爐子莊則有史可查。不管何地,人們總認為皇帝駐蹕之處定是風景秀麗的地方,但無確指。《平原縣誌·藝文志》中記載:
龍湫回響龍湫回響

霽虹天外駕長秋,
龍準旌旗半野浮。
萬姓只沽雙輦轂,
百年才見一巡遊。
郊圻古渡春常在,
桑柘新原雨欲收。
回想此方多世澤,
故陵還是舊封侯。

又有詩云:

明堂華敞岱宗開,
列聖巡遊此地來。
翠蓋一時龍馭肅,
白雲千載雁行回。

“霞襯桃園”又名“三義停驂”,說的是三國時,蜀漢先主劉備和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地方,系指距縣城西北十五里的現三唐鄉桃園站村。《平原縣誌·藝文志》記之曰:

三義高蹤俗共夸,
廟前猶自種桃花。
相看底事徒增慨,
好向春風醉暮霞。

又云:

大義扶劉世共夸,
巋然廟貌映園花。
千年生氣今猶在,
灼灼攢成捧日霞。

古詩名生動地再現了劉、關、張桃園結義共扶漢室的歷史畫面。其實這是因劉備坐過平原縣令的附會之說,劉備坐平原縣令的縣城在現王廟鄉張官店,而不是現在的城址。
“仙橋闊野”又名“愨城懷古”。相傳,漢初大臣張良扶助漢王劉邦在馬蜀、漢中之地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禮賢下士,收籠人心,最後,經過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劉邦戰勝西夢霸王項羽,建立漢朝。而張良則功成隱退,避食俸祿,雲遊天下,游至平原時,曾不食五穀雜糧,欲修煉成仙,因此,也就出現了在平原鎮蓮花池和督府營村之間的避谷仙橋。舊志中記載曰:

青海徐生已惑秦,
王孫何處復尋真。
興嗟漢法忘功議,
深懼淮陰告不臣。
芸草蘼蕪生避谷,
桃花溪澗可尋春。
玉貂不復歸城闕,
望望雲霞天外人。
又有詩云:

功成早結赤松盟,
林藪經過紫氣盈。
昨夜天風下楊柳,
祗疑明月坐吹笙。
又曰:
侯爵高辭伴赤松,
野橋荒徑度仙蹤。
風前月下懷空響,
唯有遙林一片鐘。

“禹鑒通天”又名“馬頰思功”。相傳,馬頰河是夏帝王禹治理洪水而挖掘的九條河流之一,其實,大禹治水的馬頰河在今河北省東光縣,至今仍有遺蹟,平原的馬頰河是唐朝久視元年開挖的。“馬頰思功”不過是古人訛化傳曲角罷了,但也反映了平原人民有史以業對功垂史冊的歷史名人懷念敬仰的心情。舊志中有詩寫道:

禹津西接大河流,
疏淪千年奠此州。
安得神功起當代,
等間銷卻帝陵憂。
又有詩曰:
初判鴻濛疏導通,
鬲津元屬九河中。
即今已涸桃花水,
里巷猶稱夏帝功。

“鳩野春耕”又名“曲陸耕耘”,說的是遠離縣城而西近馬頰河,南靠舊官道的曲陸店人民(這裡是泛指)辛苦地在田間耕作的景象。過去,這裡是一望無垠的好土佳壤,又有臨河水之便,更加這裡的人民勤勞勇敢、艱苦創業,常年耕作于田間,使得這裡逢至春夏之交,風和日麗,碧波粼粼,綠葉蔥蔥,麥浪滾滾,猶如一幅秀麗的水墨畫卷;田間勞作的人們歡快的笑語,喜悅的歌聲,布穀鳥善意的鳴叫,春鶯清脆的鳴囀,又組成了一部悅耳動聽的田園交響曲,向人們訴說著豐收在望的喜悅。《平原縣誌·藝文志》中記載:

耕雲雨播民和,
布穀聲聲柳外過。
自是勞年艱稼穡,
還愁侯吏問催科。
又有詩云:
荷鐮如雲遍綠疇,
水生低壑野煙浮。
農歌婦餉村村續,
麥隴春鶯囀未休。
“龍湫回響”又名“青陵禱雨”。古時,在現平原城南寇坊鄉韓莊村西,有一青陵寺,寺旁有一方園占地20餘畝,高十丈有餘的土阜,曰“青陵冢”,冢上松柏蒼勁,楊柳翠綠,阜頂建有“龍神廟”,冢下有一大湫(水池、水潭)。龍神廟和青陵寺兩相輝映,歷年來香火不斷,且每年有百姓在此祈雨的鄉俗,偶遇祈後雨至,便流傳湫內有虬龍,能顯靈降雨。《平原縣誌·藝文志》中有詩為證:
禱雨雨如霖,
精靈能感物。
青草鎖泉台,
人號神龍窟。
又有詩曰:
半潭澄碧郁雲停,
中有潛虬歷晦冥。
時作肝陵甘雨沛,
四郊千畝盡含青。

“西寺聞鐘”又曰“曉鐘鳴梵”。淳熙寺(現縣第一人民醫院處)位於縣城西郊。天近拂曉,沉睡了一夜的大地尚未甦醒,萬籟俱靜,忽然這座古剎里傳出清脆的鐘聲,劃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接著,便是僧徒的念經聲伴著木魚的鼓點,鏗四達,迴響在天地之間,奏響了縣城一天嘈雜繁忙的序曲。《平原縣誌·藝文志》中記載道:

千門楊柳曙生煙,
古寺鐘聲雲外傳。
欲把塵根寄空寂,
誰能遲我拾青蓮。
又云:
山水清暉古剎間,
此中別是一塵寰。
鐘聲四野皆成響,
清籟傳來任往還。

“暮堞連雲”又名“名城聽角”。公元755年,唐朝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管轄現河北、山東、山西、遼寧一帶的唐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當時,身為平原郡太守的顏真卿因對安祿山的陰謀早有察覺,便暗中準備,並以防汛為名,修築城牆,挖掘護城河,備草儲糧。叛亂發生後,顏真卿親率平原郡人民聯合清河郡在黃河以北地區與叛軍展開了殊死戰鬥,在平原、清河一帶為維護唐朝的統一和人民的安定立下了不朽功勳。其實,顏真卿抗拒安祿山的平原郡址在今陵縣境內,而不在平原,乃古人訛傳而已。
平原新八景為“古城靄影”、“空潭印月”、“畫橋煙雨”、“長堤桃李”、“龍湫回響”、“仙塔插雲”、“傑閣晚眺”、“漁舟夕泛”。

古城靄影
“古城靄影”。平原古城遺址,在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現王廟鄉張官店村東。今之平原城是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從古城遷建而來,但古城遺址吸引著眾人前去游觀,直到明、清乃至民國初期,古城遺址尚清晰可辯,而古城輪廓直至七十年代挖沉沙池時,依然清楚可見,還有一直流傳至今的歌謠:“先有張官店,後有俞靈縣,沒有了俞靈縣,還有張官店”。由於地表變化和黃河的改道,這裡漸由一塊黃河沖積平原的高阜之地變為一片低洼地帶。據傳,在這裡的天空雲霓中曾出現過“城廓樓台”的蜃景,並由《續修平原縣誌》記載:
古郡徒留麥黍痕,
蜃樓海市涌朝暾。
停車一訪當年事,
父老猶傳拱岱門。
空潭印月
“空潭印月”,說的是平原城西打漁李村北一里許、徐橋以南(二村均屬現王打卦鄉)馬頰河中有一水潭,深不可測,據說,即使馬頰河水乾涸,該潭也是碧水蕩漾。每逢萬里晴空的夜晚,一輪圓月高懸碧空,把它從太陽那裡獲得的一份愛毫不吝嗇地撒向大地,星星羞澀地躲在一邊悄悄地眨著眼睛,馬頰河水緩緩北流,潭水輕輕地擁著浪花,偶有幾聲蛙鳴打破這夜晚的寂靜,更增添了幾份靜的色彩。月光照著水潭,潭水映著圓月,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生活畫面啊!舊志中有詩記載:

月輪懸碧空,
月影印潭中。
防有青蓮輩,
扣取馭長風。

畫橋煙雨
“畫橋煙雨”。說的是過去在縣城東關外有先農石橋和雲梯石橋,橋兩側合抱的垂柳把道路遮成綠蔭的走廊,逢至陰雨之際,透過霏微細雨的紗帳,潺潺的流水在橋下流尚,靜靜的石橋沐浴在茫茫雨霧中,彎彎的垂柳更顯得翠綠、生機盎然,大自然恩賜給人間的美景令人陶醉,令人賞心悅目。《續修平原縣誌》中有詩云:

名橋列市東,
橋下眾流通。
細雨煙霏候,
田禾潤澤中。
長堤桃李
“長堤桃李”。馬頰河東堤岸,以興泉寺(現爐坊鄉尚家廟村西處)為中心南北十餘里,逢至每年九月,桃樹梨樹,果實纍纍,金黃的梨和粉紅的桃點綴於綠葉之中,報答著人們辛勤的汗水和耕耘,漫漫長堤,一望無際,令人油然而生對豐收的喜悅。舊志中記載有詩為證:

長堤十里余,
燦若浣花居。
小憩遊春展,
呤情縱目初。

“龍湫回響”,見舊八景介紹。
“仙塔插雲”,說的是平原城北高聳入雲的千佛塔。這座距城五里、高26米、八稜柱形的七級寶塔建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餘年。遊人可由底層南門進入塔內,並可在半明半暗中循級而上,登塔之頂級憑窗眺望,可悅賞晨曦晚霞、村舍炊煙、雲景天光和四野莊田,使人有神魂飄逸之感;晴夜賞月,風中聽雨,更有一番妙不可言的情趣。《續修平原縣誌》中有記載曰:

浮屠高聳古城西,
遐邇更無物與齊。
絕頂憑欄逞一覽,
登天初步此雲梯。

“傑閣晚眺”,此景在平原城東南隅的城頭上。夜晚登閣,借著朦朧的月色四處眺望,城頭下為因劉備坐過平原(平原古城)縣令而附會的龍門勝跡,城外南面是漢代舞陽侯樊噲將軍墓(其實未葬於平原),往東望去,是被稱為“仙橋闊野”的張良避谷橋風景。諸古蹟佳景盡收眼底,觸景生情,古人功名,激人奮進,熱血男兒,當作有志之士。《續修平原縣誌》有詩曰:

城頭峻閣記文昌,
結伴登臨引興長。
腳底龍門留古蹟,
街心馬路履周行。
仙橋闊野通流水,
孤墓殘碑冷夕陽。
國事阽危需志士,
男兒詎效接輿狂。

漁舟夕泛
“漁舟夕泛”,說的是在平原城西南,現爐坊鄉大芝坊村西首,傍晚時分,勞累了一天的太陽拖著沉重的腳步,徐徐地落入西山,把最後的一束溫柔的晚霞之光撒向這靜靜的河畔。忽然,漁舟如梭,漁民臉上漾溢著滿載而歸的喜悅,說笑著聚集村首,晚霞映著笑容,漁歌伴著魚跳,好一幅魚蹦蝦跳、風光浩然的風景畫。《續修平原縣誌》記之曰:
芝隍村接大河濱,
生計多家托釣綸。
羨煞漁舟輕泛泛,
斜陽反照數金鱗。

歷史上的平原新、舊八景,本多為牽強附會之說,且大都已湮沒無遺,但如“仙橋插雲”、“長堤桃李”等勝景至今猶在,不妨可赴地一游,憑欄賞景,拜謁古蹟,也可算是工作之餘的一種享受!“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解放後,勤勞勇敢的平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數不勝數的美麗景觀。建國四十年,社會總產值、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分別增長了7.3倍、9.5倍、9.5倍,工農業總產值增長了5.7億元,糧食總產量增長了近21萬噸,分別是建國初期的9倍和3.9倍。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各項建設日新月異,平原大地景象萬千;整齊肥沃的方塊田,遮蔭如傘的林木帶,經緯成網的灌溉渠,阡陌交通的豐收園,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五色斑讕的商業區,鱗次的樓房,櫛比的校舍,成堆的金糧,如山的銀棉,點綴著平原大地。平原人民正用辛勤的雙手創造著豐富的財富,為美好的家園增添新的色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