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福寺(江蘇省常熟市興福寺)

興福寺(江蘇省常熟市興福寺)

興福寺位於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文物保護單位。南齊延興至中興年間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並擴建,改名“福壽寺”,因寺在破龍澗旁,故又稱“破山寺”。1983年被列為全國佛教重點寺院,1995年4月19日被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福寺
  • 地理位置:虞山北麓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 門票價格:10元
  • 別名:破山寺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常熟市
  • 建議遊玩時間:1-2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修築歷史,建築構造,藝術特色,史料記載,主要景點,相關詩歌,交通信息,遊客須知,

修築歷史

南齊延興中興年間(494—502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為寺,初名“大悲寺”。在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並擴建,改名“福壽寺”。因寺在破龍澗旁,故又稱“破山寺”。唐鹹通九年(868年)懿宗御賜“興福禪寺”額,興福寺成為江南名剎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碑在興福寺內,完整無損。
1949年前,興福寺殿堂破舊。1949年後多次維修保護。1981年11月起全面維修,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恢復開放。1985年重陽節,舉行開光大典,距明朝萬曆年間的開光已384年。

建築構造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禪堂、崇教興福寺塔華嚴塔、觀音樓、救虎閣、空心亭、四高僧墓、伴竹閣、飽綠軒等。寺內古木參天,林蔭夾道,曾有一棵唐朝桂樹,樹冠如傘,惜於1953年枯死。
興福寺興福寺
興福寺塔建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後因籌建僧人去世而未能竣工。鹹淳年間(1265—1274年),將原構拆去,重建九層塔。此時塔側有崇教興福寺,塔遂屬於寺。寺已幾經興廢,唯塔尚存。因塔平面為方形,故有“方塔”之稱,寺一度也隨塔名稱“方塔寺”。塔自創建以來,歷經滄桑,僅明清兩代就經歷地震達十八次以上,遭雷擊、兵燹等數十次,塔頂斜欹。 塔為四方九層,磚身木檐樓閣形式,總高69.14米,底層原有木構外廊,現僅存石礎與台座;塔身每邊寬5.25米,原四面辟券門,清乾隆年間重修塔時置石碑,北門堵封。其他各層皆四面開門,門兩側隱出直欞穿,轉角置半圓角柱,柱間閣枋子、斗拱承挑出檐,再荷上面的平座,座周繞有幾何紋樣的欄桿,每面分三扇間立“擎檐柱”,直支檐下,層頂覆盔形,頂中套金屬覆缽和相輪七重等剎件。塔外輪廊為柔和的拋物線,翼角縈繞,造型清秀。塔室底層作八邊形,與二層間做有隔層,一層正中有“宮井”與底層聯通,原供四面千手觀音立像,現已廢。井口暫作天花隔封,自二層起,室平面改為方形,每層置有木扶梯,可登頂層。
興福寺興福寺
興福寺已成為佛教徒禮拜的聖地和國內外遊客青睞的名勝古蹟。興福寺著名祖師為應慈。現任方丈妙生法師,88歲,江蘇人,兼任蘇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常熟市佛教協會會長。

藝術特色

興福寺山門前有三株楓香樹,如金剛守衛。門前破龍澗在大雨後,水勢奔騰,回音隆隆。過澗上石橋,入山門、天王殿。三聖殿澗邊對著山門有兩根高大的石經幢,一古一新。到大殿,佛像後有高大的善財五十三參群塑。中軸線東有紀念興福寺祖師的四高僧殿及藏經樓等。
興福寺興福寺
方形的白蓮池中有千葉重萼白蓮,芳色異常,池旁一株白玉蘭樹斜伸入池,與蓮葉相映成趣。池後有救虎閣,傳說高僧彥稱深夜在此坐禪,聞閣下虎吼,見一虎中箭,乃拔箭裹傷放之,後來老虎來閣向僧致謝。再東面是米碑亭,內有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唐代詩人常建的名詩《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明)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都)寂,惟聞(但余)鐘磐音。”米芾書碑時,對原詩作了改動(括弧內的字),使詩與宋代興福寺景點更貼切。米碑旁園內兩株桂花飄香,一叢芭蕉陰綠。碑後有竹香書屋,推窗但見青竹成海,竹香撲鼻。書屋東有空心潭,清澈可以烹茗、潭中橋作九曲,周圍黃石堆砌如峭壁,潭邊空心亭飛檐凌空,亭北一株金錢松高大勁拔。空心潭北的葫蘆潭中,曾產一種別處所無的無尾螺,還曾有綠毛龜
興福寺興福寺
中軸線西有華嚴講堂舊址和迴廊曲徑通幽處。從西北彌勒洞旁上山頂日照亭,亭周老松繁茂,怪石嵯峨,可俯視江南園林式的興福寺全景。山上有一排式樣各異的墓塔,其中有高僧月霞法師的墓塔。

史料記載

興福寺,在虞山北麓破龍澗畔,據歷代邑志載,始建於南朝齊,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三年(537)改名興福寺。
唐貞觀年間,相傳有黑白二龍交勇,沖迸成溪,遂成破澗,故又名“破山寺”;唐懿宗鹹通九年,敕賜大鐘及“興福寺”額,因名“興福寺”。興福寺,寺內青嶂疊起,古木參天,飛泉石橋,氣象雄古,頗擅林泉雲壑之美。唐代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讓古寺名聲愈盛,成為江南四大名剎之一。此寺依山而築,破龍澗自寺前迂曲而過。現存主體建築為明清遺構,自南而北共分五列,中軸線上依次有頭山門、天王殿、三佛殿、大雄寶殿。天王殿系硬山頂,外檐斗拱用四鋪作,象鼻昴,每間施斗拱三朵。明間作抬梁造,四椽袱及平梁線條柔和,用材碩大。椽底有銘文:“皇明萬曆已未年丁丑月丙寅日癸已立,善信張拱斗喜舍,吉祥如意。”大雄寶殿為歇山頂,廣五間八架椽,四椽袱及金柱皆楠木製,外壁嵌明萬曆間《重修破山寺記》碑一通。左右二側軸線上分列救虎閣、佛堂、四高僧殿、藏經樓、觀音堂和齋堂香積廚五觀堂等。寺有東西二園,東園有白蓮池、空心潭、空心亭、米碑亭、飲綠軒等。西園則有放生池、團瓢、對月譚經亭、君子泉、印心石屋等景觀。沿後山麓處,置以長廊,使各景點疏密相間,曲徑通幽。寺前破龍澗上跨明代龍澗橋、法華橋石拱橋二座,山門口澗前空地上聳立唐代大中年造及近年建石刻十通。寺自唐宋以降即高僧輩出,有唐之懷述、常達,五代之月霞、應慈、持松等,稱譽禪林。歷代文人墨客來游者如明清間吳偉業錢謙益翁同和康有為等也均在寺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或碑記。1982年11月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列為全國重點寺院。
興福寺興福寺

主要景點

常熟興福寺青嶂疊起,古木參天,飛泉石橋,氣象雄古,頗擅林泉雲壑之美。
興福寺頗多古今名大家題詠,常建以下,詩則有唐吳融;宋李光真山民;明吳訥;清錢謙益吳偉業翁同龢陳三立楊雲史等諸人之作。緇流作者則有宋居簡仲殊;明法乘;清格庵;近代應慈、持松,皆名僧也。文則有唐皮日休之記;宋仲殊之記;明屠隆之碑;清錢謙益之記、汪應銓之記、翁心存之記等。皆輯於《興福寺志》,展是一編,如入寶山,時逢異境。
志乘所載:興福寺高僧有唐之懷述、常達;梁之彥偁;宋之晤恩,或弘宗演教,或神應感通,溯自開山以來歷乾五百餘載。世變滄桑,興廢屢更,端賴碩賢,砥柱其間,奕葉相承,傳之無盡。
興福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詠,馳譽千載,今猶存諸多名跡:
唐尊勝石幢:二幢立於山門前,左為平原陸展書,右為京兆全貞書,精妙無比,今尚存舊刻一,後複製一,立於破龍澗畔。
救虎閣:梁高僧釋彥偁,德臘具高,戒行清苦。一夕登閣,有虎中矢,咆哮於地,徐為拔之,虎瞑目舐血,顧偁而去。及曉,獵戶尋蹤而至,偁示以矢,獵戶感悟罷獵,此閣因名救虎閣。
白蓮池:位於救虎閣前,池產千葉重萼白蓮,芳色異常。
空心潭:志載興福寺山下有泉,瀦而為潭,汨汨灌注,冬夏常盈,淵深澄澈,可燭鬚眉,天光日華,上下交映,頗蘊禪意。
空心亭:亭以常建詩得空心之名。破山之秀,鐘於斯亭。設定既宜,稱謂允當。人知少府詩之工,而不知所以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
興福寺興福寺
君子泉:志載《泉銘》曰:石竇出泉,澄清瑩澈。一勺多耳,不盈不竭。豈伊謙受,將毋安節。君子飲之,潔厲冰雪。
廉飲堂:位於“君子泉”前。同光二帝之師,翁同龢削籍後,與方外交,一度隱息於此。
近年來又耗巨資相繼重建玉佛樓、齋堂、伴竹樓、雨花廳、清冷室、退居寮、講堂等,蔚然叢林。
至於常住教乘,明末有天池僧明昱,闡揚“慈恩法相”。清代光宣之際,法燈和尚開堂說戒,專弘“南山”。其後住持乏賢,山門寥落。民國丁巳夏,本寺檀越及邑中耆老,禮請常州天寧寺冶開和尚蒞臨主持法席。時冶公方以慈善事冗,難以兼顧,因命嗣法弟子月霞、應慈法師來主斯寺,重振宗風。
月霞法師華嚴宗大師,歷主法筵,秉拂伊始,即席不暇暖,籌設“華嚴講堂”,以揚法化,未幾示寂。應慈法師一遵霞師遺訓“力弘華嚴,不作方丈”,年登九十有奇,猶齋講不輟。法門人持松法師,繼主法席,惠宗、潭月二師相與輔弼,創立“法界學院”,培植僧材。退席後,復求法東瀛,於高野山天德院謁金山穆韶,受真言宗傳授,得五十一世阿闍黎位,有《華嚴》、《密乘》、《唯識法相》名著於世。今欣逢盛世,佛日重光,和尚率眾行道,禪誦雍和。唐少府詩“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之清境得以再現。2010年10月11日始,施行文明敬香,進廟禮佛的進寺信眾受贈三支清香一對蠟燭,此一舉措既免去了火災之虞,保護了寺廟文化資源和周邊生態環境,又改變了千年敬香禮佛的傳統習俗,還復了佛教敬香禮佛只在心誠的原貌,也是佛教界落實節能減排的實際行動。

相關詩歌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文中描寫到常熟興福寺(又名破山寺),以寫景表達“禪意”,獨突一個“靜”字。此詩抒寫清晨游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全詩筆調古樸,層次分明,興象深微,意境渾融,簡潔明淨,感染力強,藝術上相當完整,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竹徑通幽處⑷,禪房花木深⑸。
山光悅鳥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萬籟此⑻俱寂,但余鐘磬[qìng]音⑼。
作品注釋
⑴破山寺:又名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陽。照:照耀。高林: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地為“叢林”,此有稱頌禪院之意。
⑷竹徑:一作“曲徑”,又作“一徑”。通:一作“遇”。幽:幽靜。
⑸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悅: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萬籟(lài)此都寂:各種聲音。籟,從孔穴里發出的聲音,這裡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禪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鐘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聞”。鐘磬(qìng):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擊樂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

交通信息

常熟102路、120路、5路、7路、8路、9路“興福”站下,沿寺路街向西南步行900米到達。
虞山景區內可乘坐常熟游1專線“祖師”站下即到。

遊客須知

興福寺位於虞山北麓中部的幽谷間,是南朝齊梁古剎,坐北面南,寺前有香花橋,過橋有門樓。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主要景點有“興福石”、“白蓮池”、“君子泉”、“救虎閣”、“日照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