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話

常德話

常德話,即“常德方言”,是流傳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常用的方言。

常德話是常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常德絲弦武陵戲等本土曲藝均以常德話為傳播媒介。

狹義地從文化和歷史上講,主要指的是常德市區的方言,也就是現在被廣泛流傳和認同的常德主流方言。

廣義地從行政和地理上講,還應包括各區縣的幾大方言,即:澧州話(澧縣津市臨澧安鄉),鼎城話,桃源話,漢壽話,石門話。常德各區縣方言均有區別,內部差異存在,但大致上不影響交流。

常德方言的語言層次結構為:漢藏語系(語系)-->漢語族(語族)-->官話(語言)-->西南官話(語片)-->湖廣片(語小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話
  • 外文名:Changde Dialect
  • 別    名:常德方言、德語
  • 所屬語系漢藏語系
  • 所屬語片西南官話-湖廣片
簡介,方言調值,分支,常德話,鼎城話,澧州話,形成特點,語音特點,方言島,語音拼音,聲母,韻母,聲調,語法,常德話舉例,

簡介

何謂常德話?常德話屬於官話,雖地處南方,但仍屬於北方方言。常德地區方言歸屬,在歷史上有過幾次變化:最先劃分為上江官話,後來又歸入江淮官話-常鶴,1988年又歸入進了西南官話-常鶴片,直到2008年最新版的《漢語方言地圖集》出版後,重命名片屬為西南官話-湖廣片
從西漢初年開始,直到1949年,常德所轄的區域一直就是現在的常德、張家界、自治州以及懷化的大部和現屬於岳陽的華容、益陽的南縣(部分鄉鎮)與沅江等地。其間各個朝代雖然有所變化,但是大致範圍還是差不多的。現在的“常德”幾經變化,已經是歷代以來所轄面積最小的時期了。不過常德話的範圍還是沒有變的,流行於沅水、澧水中下游。
狹義的常德話是指常德市區的口音,不包括常德郊區縣的方言。廣義的常德話,即常德地區所屬的西南官話覆蓋面包括的整個常德市管轄沅水流域、澧水流域部分地區,更廣義的常德話還覆蓋原來歸屬常德的地區,比如慈利,華容等地,這些地區的話也有人稱其為常德話,然而這容易引起歧義。
為了避免這種歧義,可以以流經常德地區的沅澧兩水作為區分的標誌;沅澧兩水將常德方言分成兩大片,沅水流域流傳方言以常德話為代表,澧水流域以澧州話為代表。
一般認為,常德話以武陵區(常德市區)的語音為標準音——武陵區老城區(老常德市城裡地區)以及往北些許地區。澧州話以津市話、澧縣話為代表。

方言調值

陰平
陽平
上聲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武陵區(常德市區)
55
24
21
35
歸去聲
55
213
21
35
33
24
歸陽去
漢壽縣
(僅官話)
55
213
21
35
33
24
歸陽平
45
213
21
24
33
35
歸陽去
澧 縣
55
13
21
歸陽平
33
35
歸陽去
津市市
55
13
21
歸陽平
33
35
歸陽去
安鄉縣
(西邊話)
55
13
21
歸陽平
33
45
歸陽去
44
13
42
213
33
545
歸陽去
44
23
21
213
33
55
歸陽去

分支

常德話

常德作為非省會地級市,人口流動相對穩定,移民對常德方言影響較小,常德話受到最大的衝擊來自國語,導致市區方言分新、中、老派。
市區老派方言大致指今55至75歲或以上土生土長的老年人所使用的方言,以舊常德市域,即東門城門口至大小西門地區的口音為準。老常德話稱之為“後河話”,與丹州東江蘆山一帶的“郊區話”、沅江以南的“前河話”均略有區別。
市區中派方言大致指30歲至55歲的常德市民使用的方言,50至60歲之間的居民語音一般兼具老派和中派的特徵。市區新派方言的使用者一般在30歲以下。中派、新派均以市中心區的口音為準。市中心區處於今沅江北岸的常德大道和桃花源路的包圍之中:東以常德大道為界靠近東江街道,南為沅安路,西面是以桃源園路為界限,北面是以常德火車站為界限的常德大道。
事實上,市區中派、新派方言在環線外仍有些分布,亦通行於鼎城區城區、鼎城區灌溪鎮以及德山城區。
市區中、新派方言流傳範圍市區中、新派方言流傳範圍
所以推廣國語的同時,保護好當地方言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保護,畢竟方言所代表的是歷史的傳承和沉澱。
老派 (括弧內為國語類似對應字)
新派 (直接用常德話的語調融合國語讀音)
國語釋義
jin zhao (今朝)
今天
今天
men zhao (門朝)
明天
明天
you yun (游運)
游泳
游泳
wu ling guo (武陵過)
武陵閣
武陵閣
ngen bei (硬背)
硬幣
硬幣
shou yu (獸於)
屬於
屬於

鼎城話

鼎城話即鼎城區所轄地區的方言,舊稱“前河話”,鼎城區原名常德縣,方言大體上保留了常德話的主要特徵,但由於鼎城區在沅江兩岸皆有屬地,造成了區域內部語音不統一,但臨近各個郊縣的鄉鎮,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其郊縣方言影響,如:靠近漢壽的謝家鋪鎮受到漢壽話影響較多;然而,鼎城區城區的方言又逐步向常德市區靠攏,年輕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在學習和模仿市區的聲調。

澧州話

澧縣話一個顯著的特徵是:保留了古代的入聲。現代漢語早已廢除了這一音調,不過在澧縣話里遍地皆是,入聲與陽聲(第二聲)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而澧縣話的去聲(第四聲)很少,往往都用陽聲和入聲代替。
津市話和澧縣話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是否翹舌,津市話多為平舌音,但調值用詞和澧縣基本相同,這是因為津市在上個世紀是較為發達的碼頭和商埠,移民多,在行政上和澧縣幾分幾合,最後獨立成縣級市,方言保留了當時移民的特徵,但近年來,津澧融城趨勢加快,兩地城區僅相距10多公里,澧縣人口眾多,兩地交往非常密切,津市城區講澧縣話的人也越來越多,兩地方言有隨著津澧融城同化的趨勢。
臨澧話因在常德和澧縣之間,又處於澧水流域,方言特以澧水流域的方言為主,如:翹舌音。但在調值方面,入聲調值歸為了35調,這一點應該是受到了常德的影響。

形成特點

常德話的形成與歷史上大規模的移民密切相關。據史料記載:秦漢以來,不斷有北方居民南遷。西晉末年的永嘉喪亂,引起北方人口第一次大南遷,大量人口沿漢水流域南下,渡江到達洞庭流域,這次大遷徙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唐朝的安史之亂,曾使“襄鄧(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百姓,兩京衣冠(長安、洛陽貴族)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①北方居民遷徙規模大,人數多,地域集中,使其語言不僅難以被本地土著語言所同化,反而給當地土著語言以巨大的衝擊,這是常德話與北方話產生親緣關係的歷史淵源。另外,從唐朝至南宋末年,澧朗二州(今常德)一直歸入以荊州(江陵府)為中心的政區,客觀上促使了常德話與北方話的交流、融合、同化。可以說,常德方言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北方話的浸潤、沖刷,最後終於與之融為一體。儘管明清以來,大量的江西居民遷至常德,但由於規模較小,地域、時間不夠集中,因而並沒有對常德方言產生大的衝擊,最終被常德方言所同化。
史料記載
《漢書·地理志》記載:“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領):索(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地,故城今常德市東北六十華里)、孱陵(今湖北公安縣與湖南南縣、華容岳陽安鄉澧縣等縣地)、臨沅(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大部和桃源縣地)、沅陵(今沅陵、滬溪、吉首麻陽等縣地)、遷陵(今保靖縣地,錯入今四川省境)、零陽(今澧縣、慈利石門臨澧等縣地)、充(今大庸、桑植縣地)” ①。武陵郡又稱“義陵郡”。其來歷據晉人常林《義陵記》云:“項羽義帝於郴,武陵人縞素哭於招屈亭,高帝聞而義之,故曰義陵。”郡治義陵縣(一說治索縣)。建置時間,據《後漢書·郡國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節選自《水經注·沅水》記為“漢高祖二年(前205年)]
根據記載常德現在所管轄的地區在漢代為武陵郡轄,武陵郡在漢代所屬湖北荊州,所以常德話和湖北話的淵源可追溯到漢朝乃至更久遠。這是常德方言不屬於湘語的原因。
而根據調值我們可以知道,常德地區方言的特點的中平調去聲(僅陽去)33——這個調值非常突出(武陵區除外),在相鄰的湘語地區這個調值便被降為了21。這一點可謂是涇渭分明。
從這一點來看,更加證明了常德一帶的方言明顯是受到了北方方言的影響。

語音特點

常德方言屬西南官話,方言內部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常德方言裡古今濁塞音一律清化;古來母、泥母混讀,n與l不區別意義(鼻邊音不分);fu與hu音節混讀為f,“府”與“虎”同音;合口呼韻母字少,合口多變為開口,“端”duan念dan,與“單”同音;古平聲一律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古全濁上聲均歸人去聲,古人聲大多未產生分化,調類一般有5個;古蟹攝見母、匣母開口二等字均存在文白異讀。
常德方言兒化一般需要重疊,並且都有相同的助詞 “噠” “倒” “起” 等等,以及複雜的連讀變調,如語流中單次調職會趨平,或會拉大調值差距,規律不是很明晰;還存在入聲歸去聲的情況。
當然,常德方言內部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流經常德市區的沅江將常德市分為武陵,鼎城兩區。沅水以北舊稱為後河,為武陵區所轄;沅水以南舊稱為前河,為鼎城區所轄。前後河方言大致相同,主要存在區別的是聲調和發音位置。鼎城方言(前河話)受漢壽等地影響較多發音位置靠前以及顎化嚴重,些許發音聲母不同,去聲多為33調值。這些調值在常德市區(武陵區)方言(後河話)為35。
在流域方面,沅水流域(武陵、鼎城、桃源漢壽)和澧水流域(石門臨澧澧縣安鄉津市)的方言呈現出各自的特點。而從語音上看,沅水流域方言(主要指常德市區)均無翹舌音,與開口呼相拼聲母為tStS‘2,與合口呼相拼聲母為t?t??,且韻母為撮口呼。澧水流域方言翹舌音和平舌區分清楚(和國語的翹舌不太一樣,可以稱之為捲舌),這種現象不包含津市、安鄉;沅水流域x與合口呼相拼,聲母均為f,“喚”念f加,與“飯”同音,澧水流域f與x除在u前混讀外,其餘與國語同(石門方言例外)。
安鄉、津市方言屬於澧水流域,但也呈現出沅水流域方言的特點,如無翹舌音tSt2‘S;石門與湘西接壤,其方言也呈現出湘西方言的特點,如上聲調值為42。安鄉方言有西邊話與南邊話之分,西邊話屬於官話,占主導地位,南邊話屬於湘方言。這是因為湘語區近百年來有移民遷至安鄉,他們的後代大多保持祖先湘語的特徵,同時也能說官話,形成官話與湘語並存的局面。
然而,沅水流域去聲分化情況複雜,桃源話分化為陰去與陽去,但分ZIj獨立,不與其他調類合流,漢壽方言陰去與陽平合流,武陵方言去聲沒有分化;澧水流域方言去聲均產生分化,且陰去均歸人陽平,如“明”與“蓋”聲調同。去聲分化問題以及舉例還可以參見 ‘方言調值表’ 以及 ‘方言島’。

方言島

歷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遷入操另一種方言的人的地盤,他們所帶來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圍下,就如大海上的島嶼,即是通常所說的“方言島”。
常德地區也存在所謂的方言島現象存在,這種現象不是特別地突出,因為常德地區方言大致音調都具有很明顯的西南官話的特點,在個別的發音上存在這種現象。
在常德地區,去聲分化問題比較突出,幾乎所有所轄地區的去聲都分陰陽去,均以陽去中平調33比較突出,但是在常德市武陵區(即常德市中心城區)恐怕是常德所轄區縣裡最別具一格的了;武陵區方言聽起來清晰,陰陽上去四個調分明。這主要是因為武陵區方言中沒有入聲,以及不存在去聲分化問題。
武陵區去聲入聲全部歸為35這個調值(即無去聲分化問題)——這也是區分武陵方言和常德其他地區方言的代表調值,所以武陵區方言最大的特點是去聲、入聲全部歸為35調,也是因為在這個原因,使得大量在常德其它地區方言中不讀35調的字詞,武陵區方言中讀35調,所以35調在武陵區的方言中就顯得特別突出,這種獨特的發音在常德地區中就像一個方言島,讀音和其他地區33完全不一樣,反而和武漢話完全一樣,去聲均為中升調35。(如:‘夢’、‘四’、‘飯’、‘會’、‘上’、‘病’、‘坐’這些字在其他地區讀陽平33調值或因陽入歸為其他調值,而在武陵區方言中均讀35調,讀音和在整個常德地區都讀35調的代表字 ‘一’ 相同。)。
據分析,在與常德接壤的湖北擁有去聲上揚35調的調值有武漢話,沙市話,宜昌話,這是因為武陵區,沙市,宜昌在上個世紀水運發達時,三地皆有發達的碼頭,相對發達的商埠受武漢這個更為發達的商埠影響,很多漢口人來到三地進行貿易往來,從而從古至今和武漢市交流密切。常德市也有小武漢之稱。
武陵區方言作為常德的標準音和它的政治經濟地位有著很大的關係;然而,這也並不是完全由武陵區在常德的政治經濟地位所導致,而是由於武陵方言和國語一樣只有四個聲調,易於在國語的大環境下成為主流。隨著國語的影響以及城鎮化的加快,常德郊區去聲分化情況正向著武陵區靠攏,變得35調值占為主導甚至完全沒有分化,這種現象在城鎮化程度高的地區出現,如:德山鎮鼎城區武陵鎮
所以,武陵方言成為常德話的標準音不僅僅是因為武陵區的政治經濟地位,也是因為社會以及歷史演變的必然情況。

語音拼音

以下所介紹的常德話聲韻母以及語法僅限於常德市城區使用(武陵區德山以及鼎城區部分地區)。

聲母

b
p
m
f
d
t
n(l)
g
k
ng
h
z
c
s(r)
j
q
x
註:
鼻音邊音不分,n 與l 是不具備辨意作用的 (如:nan13男=lan13蘭 li21里=ni21你)
ng為舌根鼻音,國語中聲母零聲母還有部分y開頭的古疑母字讀ng(如:岸ngan33 牙nga13)
讀r的音多讀y 和ng (如:yu13如 yong13容 ngan21染 ngen13人)
r為s相對應的濁音,用於書面語讀音(如:ri35日 ro35若)
國語中翹舌音都變成相對應的平舌音(如:zi21紙 zang55張 zen55真)
部分聲母是j q x 的字由於保留古音,所以讀g k h ( 如:gan21減 kao55敲 han13鹹)
在傳統常德方言中,f與h不分(如:fan35飯=huan35換 hui55灰=fei55飛)是很突出的現象。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受到語文教育和大眾傳媒的影響,這種現象已經很少出現,而是多保留於老年人和農村地區的口音中。

韻母

uu
i
u
ü
a
ia
ua
üa
e
ie
üe
o
io
(wo)
ai
uai
üai
ei
uei
üei
ao
iao
ou
iou
en
in
un
ün
an
ian
uan
üan
ang
iang
uang
üang
ong
iong
(wong)
er
註:
uu為u的不圓唇音。在常德話中,與之相拼的僅有guu55(低)guu35(鋸) kuu35(去)三個音
i 在z c s(r)後的讀音同於國語中的讀音,即舌尖高元音
e讀做ê,即國語中ie後的那個e的音
wo wong只單獨出現,不與其他輔音相拼
舌尖中音和舌尖前音不與合口呼相拼,元音裂化u→ ou:
(如:sou35素 dan35段 ten55吞 nou35怒)
國語中舌尖後音與合口呼相拼的音,讀舌面音撮口呼相拼(如:ju35住 qun55春 xuang55雙)
國語中eng ing的音讀en in (如:gen55更 jin35竟)
l,n不與ü相拼,而讀成yu (如:yu21女 yu21旅)
國語里一部分ie、ye、iao韻母的古入聲字,方言韻母為io(如:qio35確 jio35腳)

聲調

註:
平分陰陽,濁上歸去,無入聲
入聲大部分歸入去聲(如:gu35谷 zou35竹 jie35接),少數全濁入聲歸入陽平(如:be13白 )
常德方言中,詞和句子的輕聲現象很嚴重。一般:陰平55輕化為4;陽平13輕化為2;上聲21輕化為1;去聲35輕化為3。 (如:wen13zang4文章 tai35yang2太陽 fang13zi1房子 se35 ji3設計 )
在辭彙方面,由於口語辭彙和書面辭彙的差異,許多字都有文白兩種讀音
(如:zi35ga3指甲 juang55jia21裝甲;nga13ci21牙齒 ya13ko4牙科

語法

語法比較簡單。作為孤立語的漢語,本來就沒有很嚴格上的語法,所謂的語法都是通過語序,虛字詞或助詞表現出來的。
常德話在語序上與國語大致相同。但在助詞上有變化,語氣助詞與主流西南官話不盡相同,而頗有湘語特色。
時態助詞
1、噠:da(上聲
在動詞後表完成時,相當於國語的“…了”
(如:我喫飯著= 我吃飯了)
2、到:dou(上聲)
動詞後表進行時,相當於國語中的“…著”;hiu3dou1在動詞前,相當於國語中的“正在…”
(如:我hui3dou1喫飯 = 我正在吃飯)
3、啊的:a(上聲)-di(陽去)
動詞後表過去完成,相當於國語中的“…了的”“…過了”
(如:我喫啊的 = 我吃過了)
方位助詞
1、到:dao(陰去)
相當於國語中的“在”,也可在動詞前表“正在”
2、待:dai(陽去)
義同上
(如:我到常德 = 我待在常德=我在常德;我到喫飯=我在吃飯)
語氣助詞
啊 a
表感嘆 迷惑 疑問等
喔 ou(上聲)
表驚訝 感嘆 恍然大悟等
誒 ei
表對事物的詢問,相當於國語中的“呢”,還可表不滿 感謝等
啦 la
表祈使 遺憾 終結等
叻 le
表強調 祈使等
咯 lo
表請求 反問等
些 sa
表強調 不滿 請求等
吥 bo
相當於國語中動詞後加不的疑問用法

常德話舉例

常德話用詞
澧州話 (包含變調)
國語用詞
某的(mo21 de1)
某的 mo21-de33 上聲-陽去
什麼
早先 zao21 xian3
相日 xiang55-er32
當日 dang55-ar32 陰平-陰入
相日 xiang55-ar32 陰平-陰入
早先前
剛剛
前天qian21tian3
qia13-ar32 陽平-陰入
向前天 xiang13-qian13-tian55
陰去-陽平-陰平
前天
大前天
昨天cuo21-er3
qia13-ar32
陽去-陰入
昨天
今天jin55tian4
今日jia55-ar43 陰平-陰入
今天
明天 min35tian4
明日 ma55-ar43 陽平-陰入
明天
後天hou35tian32
外後天wai35 hou35 tian32
後日 hou33-ar32 陽去-陰入
外後日 wai33-hou33-ar32
後天
大後天
去 ke35
去kuu35
去ki35
去ti35
踢 ti35 陰入
去(“去”在武陵區主要有三個音ki、
kuu、ke,三個都比較常用)
老倌子、老媽子
lao21 guan3 zi21
lao21 ma3 zi21
老倌的、老嫲的
lao21-guan32-de22 上-陰平-陽去
lao21-ma32 -de22 上-陽平-陽去
爸爸、媽媽和老頭子、老太太
哪個 na21 go1
哪個 na315-go33 上-陰去

哪么 na21 men1
哪門 na21-men21 、 nam21
怎么
哪么搞 na21 men21 gao1
哪門搞 nam21-gao33 上-上
怎么搞
這 ze2
迭 die13 陽平

那 na35
呢 ne13 陽平
阮安 wan 35ngan3
阮 安an13 、 ngan13 陽平
我們
阮 wan35
/
我(的)
您安 nin35 ngan3
你安 ni21-ngan33 上-陽平
你們
( ta55ngan4)
他? ta55-en33、 ta55-n33 陰平-陽平
他們
岩頭 ngai13 tou1
岩巴ngai13ba1
岩頭 ngai13-tou21 陽平-陽平
石頭
guai55
乖致 guai55-zi21 陰平-陰去
漂亮
喫虧 qi55 kui4
喫虧 qi35-kui55 陰入-陰平

著(da3)
da21

喫 qi35
qi35 陰入

juai55
guu55
zuai55 、 mao55
gu55陰平
蹲下
彎腰
jua35
zua35 陰入

tie35
tia35 陰入
捆/系
zi55
jiang35
zao55
zi55 、 jiang13 、zao21
陰平、陰去、陽去
都是踩的意思但各有區別
(zi-用腳在地上前後摩擦
jiang- 用前腳掌在地上使勁左右摩擦
zao-和踩、踏意思一樣)
歪 wai55
歪 wai55 陰平
表對動詞程度加深形容 副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