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跑鬍子

常德跑鬍子

跑鬍子” 亦稱“字牌”、“紙牌”,在我國某些地區也叫“跑胡紙”、“跑和字”、“二七十”、 “煨鬍子”、“棍棍”等。 “常德跑鬍子”的正面是白色底子,印著大、小寫的中文數字;背面一般為紅色,有時也能看到帶有金色花紋的點綴物等,外形酷似湘潭特產銀片糕。它是什麼時候由什麼人發明的,就沒有辦法去考證了。“跑鬍子”的正宗名字是“跑符字”,由於常德方言中,“符”和“胡”有時沒有區別,所以寫到紙上時,人們往往就寫成了“胡”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跑鬍子
  • 其他名稱:“跑胡紙”
  • 地區:常德
  • 音樂:無
  • 玩家人數:男女老少
  • 跑符字:一共有八十張牌
概述,詳細介紹,

概述

湖南的西北部,有一塊古老神奇的土地,它依傍清澈秀麗沅江眺望巍峨連綿的武陵山脈懷抱聞名遐爾的桃花源仙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就是常德
常德歷史文化悠久文明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常德城始建於戰國時代,距今已有2300多年。常德在古代中國稱為武州朗州鼎州,歷來人文鼎盛,是湘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詳細介紹

象徵著精神文明的紙牌遊戲“跑鬍子”是最受常德老百姓歡迎的一種遊戲。男女老少都會,不管是在家庭聚會上,親朋好友來做客還是在各門喜事上都能見到“常德跑鬍子”的蹤影。
跑鬍子跑鬍子
跑符字一共有八十張牌,從漢字的一、二、三到十,以及壹、貳、叄到拾,各有四張,其中二、七、十和貳、柒、拾是紅色字型,其餘字型全是黑色。在玩法上,它的規則和麻將相近,但比麻將有更複雜且更靈活的組合,同時在出牌、吃牌和和牌上,又具有比麻將更多的限制,所以玩起來變化萬千,妙趣橫生。再與麻將相比,跑符字還有一些麻將無法企及的優勢。一是對環境的要求低,只要有一個能玩撲克牌的小台面就行;二是沒有麻將那惱人又影響他人的嘩嘩和牌聲;三是這種四個人玩的遊戲,每場牌局只需三人在場,坐在莊家對面的人負責給大家數牌,這種差使被稱為守“醒”,輪到守“醒”時,既能獲得短暫的休息,又能為大家端茶、送水、搞後勤,還可利用這個機會行個方便,要是碰到“三缺一”的情況,三個人也能正常玩。
跑符字的取勝叫作“和牌”,這裡“和”字和“胡“字同音。勝局的大小程度由和牌的“兮”數來定,由於兮以“符”為單位,三符兮算一等,超過三符兮時只能按三符兮的整數倍算等數,不足三符兮時不能算一等,兮數越多,等數就越多,所以每局的最終結果則用“等”來算。近些年來不知是誰發明了“番”,就是在等上面加倍,開始是兩到五倍,後來加到了最多十倍。最近興起的“對子符”、“六八番”和“全名堂”可以算出十幾倍、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跑符字在牌局中的千變萬化,給玩家帶來了博弈上的快感,加上計算兮數的繁瑣和刺激,所以在常德這片土地上幾乎成了無人不會的一種娛樂活動,有時還能聽到幾歲的小孩子會玩跑符字的趣聞。慢慢的,無數精彩的幽默和笑話在民間廣為流傳。
跑符字牌面上的數字都有自己的綽號,那是根據它在牌局中擔當的角色和漢語方言的諧音所榮獲的。先從大寫“壹”和小寫“一”字來說。“壹”在牌局中的正名叫“大壹”,而它的綽號卻叫“牛頭”;而“一”的正名叫“小一”,這和常德方言中短褲子的別名“小衣”諧音,所以也有很多牌友稱“小一”為“褲子”。玩牌時,往往會因不要牌面上的“小一”,或者把手中起到的“小一”打出去,而受到牌友的取笑,說他不知“羞恥”,連“小衣”都不穿了!因此,這些有趣的綽號使得場上的氣氛妙趣橫生。跑符字中的“貳”和“二”,由於可以與它倆組合的牌最多,因而地位非常特殊和關鍵。對它們的叫法也和所有的牌一樣,在其前面相應加上“大”字或“小”字。它倆的綽號也很有趣,分別叫作“公貳”和“小娘子”。所謂“公”,是借鑑於公母之分,用公比母大來與“小二”相區別;小娘子是“小兩”的諧音,因為常德人說話沒有鼻音聲母,“娘”、“兩”二字拼法一致,加上“二”和“兩”在用作數詞的時候,意思相同,所以“小二”被戲稱為“小娘子”就理所當然了。除此之外,“大叄”叫“撮瓢”,“小三”、“小四”則是“三妹子”和“四妹子”;“小六”是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大伍”則是賣燒餅的“武大郎”,“大陸”的綽號比得更遠,居然是香港電視劇《霍元甲》中的“陸大安”,還有“九”和“玖”也十分榮幸地成了“小舅子”和“大舅子“,等等其餘數字的綽號也不勝枚舉。最為有趣的是把“大捌”比作“河南佬”。這是因為據傳河南男子的陽具較大,而常德話中的“八”與在民間有陽具意思的“巴”字剛好諧音的緣故。
有了這些綽號,跑符字的文化內涵又增加了新的內容,由此編纂的幽默、笑話接踵而至,膾炙人口。根據跑符字的規則,誰要是起到三張同樣的牌,必須視不同情況,拿在手中或者匍在桌上,這種情況叫做“煨起”;如果起到相同的牌達到四張,那就必須把其中一張“亮出來”,這種情況叫作“提起”。凡是被“煨起”或者“提起”的牌,別人是不能去“和”的,因此一個“超級”笑話應運而生。說的是公公和媳婦同桌玩跑符字,有一局中公公和媳婦的牌型都好,兮數也多,但公公要和的“小一”被媳婦“提起”了,而媳婦需要和的“大捌”又被公公“煨起”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被場上的第三人和了,於是公公和媳婦相互埋怨起來。媳婦質問公公:“我要的‘大捌’你怎么煨起了呢?”公公也不示弱,以牙還牙道:“你把‘小一’(諧音‘小衣’,在常德方言中寓意為‘短褲子’)都提起了,我的‘大捌’不煨起還有什麼用啊!”
說起跑符字的算兮,也真可稱得上“與時俱進”,因為兮越多贏數就越多,“名堂”越大刺激就越大。和牌的基礎兮是十五符,從十五符起算一等,然後每超出三符兮加一等。從理論上講,一局牌最多只能和出七十二符兮,折合為二十等。為了儘量增加和牌等數,聰明的常德人先是根據和出的牌中說擁有的紅牌數量,分別按十至十二張、一張、十三張以上和沒有紅牌,規定了稱之為“名堂”的“紅符”、“點符”、“紅烏符”和“黑烏符”。要是和出了名堂,等數就可以成倍增加,這又叫做“翻番”,一倍為一番。和出的牌中要是有十張以上十三張以下的紅牌,就算紅符,等數翻兩番;只有一張紅牌算點符,也稱“一點朱”,等數翻三番;紅牌達到了十三張以上,叫作紅轉烏,也就是紅烏符,可以翻四番;要是沒有一張紅牌,那就是黑烏符,等數翻五番。
即使是這樣,還是不能滿足那些玩家的要求。十年前桃源人又發明了更多的加番算法,“對對符”、“全名堂”很快在全國興起。而且算番的花樣有了更多的翻新,要是一段時間不深入了解,就會出現你不懂的花樣。為了增加玩跑符字的樂趣,這些所謂紅、黑、一點朱的名堂也慢慢累計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稱呼。其中紅符的別稱有“血”和“火”;一點朱的叫法有“獨眼龍”、“邊打槍”和“殘疾人”等;黑烏符的別名最多,什麼“墨板”、“關燈”、“瞎子”以及“伸手不見五指”等等不勝枚舉。就連一個和牌時的“自摸”,也可用“逮”、“摳”、“舀”、“抓”、“捉”、“趟”甚至“寡媽洗澡”等等來表述,簡直快把把漢語表達的手法用到了極至。
長期以來,跑符字的材質一直採用的是銅版紙,正面和背面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油漆塗刷。在常德市郊的武陵區新安村一組,有幾個製作跑符字的專業戶,每每經過那裡,都會看到路邊的曬穀坪上,整整齊齊晾著一大版一大版刷好油漆印上數字尚未裁剪的跑符字。隨著玩家的迅速增多,跑符字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那些專業戶的生意也就越來越紅火。常常聽人開玩笑,說新安一組的跑符字製作,都快成了武陵區的“支柱產業”。為了方便商家進貨,進一步提高了知名度,那幾個專業戶還把自己的姓名和家裡電話號碼印在牌面上。雖然招攬了生意,卻也惹來了麻煩。有時一些找不到地方發泄輸火的賭徒,會在深更半夜照著牌面上的電話打過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蓋臉地把從睡夢中驚醒的老闆臭罵一頓,埋怨他們生產的跑符字害得他們輸了錢。
新安一組的跑符字生產,足足興旺了好幾年。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壽人在製做跑符字的選材上覓到了先機。他們用絲綢製成的跑符字美觀耐用,從質量和手感上都大大優於新安一組的產品,即便是價格貴了幾倍甚至十幾倍,但還是很快就壟斷了幾乎整個市場,結束了新安一組的輝煌時代,淘汰了武陵區的這個“支柱產業”。
跑符字博大精深的玩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造就了常德人的聰穎和精明。現在的省城長沙各界,對眾多成功的常德人都會另眼相看,並且用“德語系”的“美稱”來讚許常德人,甚至還把常德人比作湖南的“猶太人”。特別是在政界,由於省直廳局的領導班子中,幾乎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常德人,所以“無‘德’不成廳”的說法在省內一直流傳至今。
不過,跑符字在給常德人帶來精神愉悅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賭徒。跑符字的八十年代初期,人們用“三盤擠矮子”的方法論輸贏,三個人玩時,每人輪流做莊一局,三局下來以誰的兮數最少為輸,輸者將受到鑽桌子、喝涼水和臉上貼紙條等各式各樣的懲罰。後來,慢慢開始用輸錢代替懲罰,少則每等一角、兩角、一元意思意思,多則兩元、五元甚至幾十元刺激刺激,因此現在玩跑符字不興錢的牌局幾乎寥寥無幾。政府、單位、社區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方式進行禁賭宣傳,公安機關也使出了渾身解數予以打擊和取締,但始終無法抑制,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效果。出於無奈,同時也出於對現實社會風俗不得已的認可,據說公安部門對玩跑符字興錢是否為賭博作出了基本界定。一是親朋戚友在家裡玩不算賭博;二是但在賓館、茶樓等公共場所聚眾興錢,每局輸贏在十元以上,並且每場輸贏在五百元以上者算賭博。而實際上,多數玩跑符字的常德人,並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每當贏錢後,總要把大家叫到餐館搓上一頓;輸者便常常成了被取笑的對象,有時還背上一個“光輸皇帝”的綽號。翻譯成日語是“光輸洋子”;用俄語稱呼則成了“輸得不亦樂夫(乎)”等等。
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真正利用跑符字賭博盈利的人也有一些,賭徒們的軼事、怪事、醜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據說一次夜賭中,一個賭徒開始手氣不好,整個晚上輸了很多。後來終於起到了一手絕好的牌型,和出了很大的黑烏符。由於心情激動,興奮得直喊“關燈”。前面說過,這“關燈”一詞在和牌的時候,被約定為黑烏符,凡是會玩跑符字的人都知道。但是在場的另外幾個賭徒,誤以為是有公安人員前來抓賭,慌忙關閉電源,桌上的錢和牌全部收藏起來,再也無法算兮,弄得那個和牌的賭徒哭笑不得。
安鄉縣有一個賭徒,嗜賭如命,輸掉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老婆堅決要和他離婚,這時他才如夢方醒,用菜刀斬斷左手的四隻手指,痛下決心戒掉跑符字。可是最終還是在賭性的作用下,沒能經受住跑符字魅力的誘惑,重操舊業,在手掌上綁橡皮筋插牌,或者把跑符字牌插在一碗米中來賭,旁觀者各個啼笑皆非。更有不幸者玩物喪志,甚至危及家庭。
幾年前,《常德日報》登了一則訊息,說一個農民整天泡在跑符字桌上,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一天,他在場上戰得正酣,聽到外面有一些小孩兒呼喊,說他的兒子掉到水塘里了,旁邊的人都急切地催他快去救人,可他卻說等這一局和了再去。結果孩子溺水身亡,全家痛不欲生。當然,象這樣的悲劇也只能算 “個案”,其主要根源在於“賭性”的失控,並不在於跑符字在民間流行之必然。
常德人玩跑符字,其興趣遠遠勝過其他桌面娛樂遊戲,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文化。常德人發明了跑符字,又在博弈中不斷發展了跑符字。反過來,正是因為跑符字牌局中的千變萬化,開闊了常德人的思維,使得本來就十分精明的常德人更多了一份睿智,這也是常德跑符字文化帶來的成效。傳說有位領導曾經打了這樣的比方,說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領導用人,要像玩跑符字把手上的牌扯活那樣,來把手下的人用活。他還嘲笑那些跑符字技術不好的人,手上的幾張牌都扯不好,那又怎么用得好單位上的各種人呢?
有一段話可以形容玩家的心情:天天打牌會累死,場場輸錢會煩死,次次回想會悔死,沒人邀時會憋死,電話一響會喜死,上得場來會憂死,手氣不好會躁死,別以為我真會死,偏偏不得死。
為了擴大跑符字的影響,讓更多的人了解常德的跑符字文化,大概在七、八年前,科星電腦公司的一個小伙子就編出了一套常德跑符字的電腦程式,並且把它傳到網上供人下載和對弈。近幾年漢壽人出版了一本關於常德跑符字的書;
如今常德跑符字已經有了官方網站,只要申請註冊,就可以線上博弈,方便、健康、高雅。很多有識之士曾經說過,跑符字不僅屬於常德,更應該屬於全國乃至全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