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佶

常佶

常佶,男,漢族,1944年1月生,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中共黨員。

現任:內蒙古工業大學電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內蒙古自治區機電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高校測試技術研究會暨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動態測試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呼和浩特市
  • 出生日期:1944年1月
個人簡介,媒體報導,

個人簡介

長期致力於動態測試信號分析與處理、集散控制系統、嵌入式智慧型儀表設計及可靠性理論研究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十餘年來,進行微型慣導系統與組合導航領域的理論與套用研究。發表相關論文二十餘篇。主編出版了《內蒙古自治區基礎學科研究發展報告》一書。先後主持內蒙古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基於國產CPU晶片小型飛行器微型自動駕駛儀的研發》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裝備預研重大基金項目《微機電慣性組合導航系統微小型化技術研究》等重大項目的研究。
1989年設計的《IDB-1型智慧型化現場動平衡儀》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91年《25--500米長鋼軌全長淬火生產線》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內蒙古自治區首屆“科教興區特別獎”和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工作者;200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在《333人才引進工程》受聘為自治區首席專家,獲2008年“自治區傑出人才獎”。

媒體報導

初見常佶,是在他的機電控制重點實驗室里。人如其名,現已67歲的常佶身材高大,確給人以“佶”字所賦予的健壯之感,雖然頭髮已花白,但精神卻分外飽滿。常佶現為內蒙古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內蒙古機電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內蒙古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內蒙古工業大學機電控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自治區首席專家。
談到這次獲獎,他說:“努力的人不是一定會獲得回報,但不努力絕對不會獲得回報。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一個科技工作者,當你選擇了這個職業,實際上就等於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要靜下心來求真知。這樣當你經過幾十年辛勤耕耘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可能會取得別人不曾取得的成果。”
上世紀70年代初,常佶在北京第一工具機廠當見習技術員,為學習進口設備的維修知識與技術,他曾連續3年沒有回呼和浩特的家。這樣的選擇看來似乎不近人情,但那3年持續不斷地學習的確大大提升了他的知識水準和技術能力,為他之後的一系列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常佶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時的論文《IDB-1型智慧型化現場動平衡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為產品,這台帶有嵌入式系統的新型儀器解決了大型轉子的現場動平衡問題,這一項目也獲得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0年,由常佶擔任計算機控制系統負責人的《25-500米長鋼軌全長淬火生產線》項目完成,實現了當時中國國內最長的500米的鋼軌表面淬火生產線的自動檢測與自動控制,既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保證了鋼軌表面淬火質量及穩定性,該項技術的實現為當時我國鐵路系統的長鋼軌表面淬火技術的推廣起到了示範作用。這一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常佶開始主持《微機電慣性組合導航系統微小型化技術研究》,目前,這一課題已經順利完成,這一涉及小型無人機制導與導航的技術是目前最尖端的科技。
常佶1965年畢業於內蒙古通遼師範學院數學系,1986年獲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測試技術碩士學位。在內工大,他主要從事機械系統動態測試技術、集散控制系統套用與理論的研究。工作多年,他在教書育人、科研中積極幫帶年輕人,在其研究領域形成一個以高學歷年輕人為主體,年齡、知識結構層次合理的科研群體,並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曾多次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並獲得首屆自治區科教興區特別獎。即使是擔任副校長期間,常佶也一直堅持科學研究和研究生教學及研究生論文指導工作。
常佶還先後擔任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和“工程”、“信息與管理”等學科組的組長,並長期擔任自治區科技進步獎工科組長和評審會委員。他現為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動態測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校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
作為自治區機電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常佶建立起一支老中青結合,以年輕博士為主的學術隊伍。從2003年到2007年的5年中,重點實驗室完成包括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項目7項,自治區重大項目8項。共發表論文約139篇。
常佶說:“一天的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個常量,除工作和睡眠外的業餘8小時做什麼,將決定一個人的事業追求與價值取向。”對學問精益求精的常佶基本上沒有消遣和娛樂的時間。
2004年,常佶受自治區科技廳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委託,組織全區各學科50餘位知名作家,歷時近兩年,主編出版了《內蒙古自治區基礎學科研究發展報告》一書。該報告總結了我區近20餘年自然科學基金髮展狀況及存在問題,提出了我區基礎學科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與相關的政策建議,是指導我區自然科學基金使用與基礎研究發展方向的一份重要科學文獻。常佶身為工程與管理學科編寫組組長,提出工程科學是將科學變成技術的橋樑,並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建議,致力於將實驗室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目前,由常佶主持的內蒙古科技廳項目《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開放能力建設》基本完成,這為重點實驗室下一步集聚人才敞開了大門。
學科奠宏基,師道作根本,常佶一刻也不曾停歇。他說:“本次能夠獲得2008年度傑出人才獎,得獎的是10個人,但這10個人的背後是一個個團隊。現代科研離開了團隊是沒有辦法進行的。所以,我是那幸運的一個,要知道感恩,要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我的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