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

1959年蘇軍陸軍大將,戰後評定在集團軍司令里能力位列18。他是參加過攻打冬宮的老赤衛隊員,1935年就是騎兵師長,蘇芬戰爭時指揮一個軍表現出色,戰時歷任20、43、11和34集團軍司令,西北方面軍司令和副司令、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副司令,1944.2任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司令,1944.4任60集團軍司令,在帶兵治軍、指揮作戰方面,掌握分寸,具有清晰明確的工作方法。1968年任蘇聯國防部駐華沙條約國聯合武裝力量總司令部代表時參與指揮華約部隊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
  • 外文名:Павел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урочкин
  • 出生日期:1900
  • 職業:蘇聯軍事首長
介紹,生平,著作,

介紹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Павел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урочкин(--1989),蘇聯軍事首長,大將(1959),蘇聯英雄(1945.6.29;1980.11.7),教授(1962)。
1918年參加蘇軍。國內戰爭時期,歷任排長騎兵連連長和騎兵團團長。1932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1935年任騎兵師師長,1939年任騎兵第二軍參謀長。蘇芬戰爭時期,任步兵第二十八軍軍長。1940年畢業於總參軍事學院,後歷任集團軍維集群司令、後貝加爾軍區司令。衛國戰爭時期.歷任第二十、四十三、十一和三十四集團軍司令.西北方面軍司令,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司令。1945年任庫班軍區司令次年曆任駐德蘇軍副總司令兼駐德軍管局總指揮和遠東部隊總司令助理1951年任總參軍事學院副院長。1954年任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

生平

1900年11月19日生於戈爾涅沃村,今屬斯摩棱斯克州維亞濟馬區,192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工農紅軍高級騎兵學校(1923),伏龍芝軍事學院(1932)、伏龍芝軍事學院研究生班(1934)和總參軍事學院(1940)。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為赤衛隊員,參加了攻打冬宮。國內戰爭時期為列兵,參加了抗擊克拉斯諾夫軍隊對彼得格勒的進攻,在北方同武裝干涉者作過戰。尤登尼奇軍隊進攻彼得格勒時,隨第1騎兵紅色指揮員訓練班參加了保衛戰。1920—1921年先後任排長騎兵長和騎兵團團長,在西部戰線對波蘭白匪作戰,後在坦波夫省又參加了平定社會革命黨和富農叛亂(安東諾夫叛亂)。因在平叛中表現勇敢,獲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頒授的毛瑟槍1支,上面刻有“獎給無產階級革命的堅強保衛者”題詞。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
國內戰爭後,任師屬初級指揮人員學校所屬騎兵連連長。1924年任團屬學校校長,後任騎兵團參謀長。研究生班畢業後,任伏龍芝軍事學院教研室主任戰術教員。不久,任騎兵旅參謀長、騎兵旅旅長。1935年起任騎兵師師長。1939年任騎兵第2軍參謀長。參加西烏克蘭解放進軍時,任集團軍級騎兵集群參謀長。1939—1940年蘇芬戰爭時期,任步兵第28軍軍長(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基爾波諾斯只是步兵第70師的師長),指揮該軍履冰通過芬蘭灣前出到敵軍維堡集群後方,切斷了敵人補給線,大大促進了蘇軍卡累利阿地峽的勝利進攻。1940—1941年任集團軍級第1集群司令、集團軍司令、外貝加爾軍區司令,
衛國戰爭前夕任奧廖爾軍區司令,後任第20集團軍司令,手下有兩個機械化軍,超過1500輛坦克,包括最新式的T-34和KB重型坦克,反突擊失敗後,努力指揮該集團軍殘部作為一個戰鬥集體參加了1941年斯摩棱斯克防禦交戰。1941年8月8日起任第43集團軍司令,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駐西北方面軍代表,西北方面軍司令、副司令,在舊魯薩反擊了曼施坦因的第56裝甲軍,使該軍損失慘重,沒能參加圍攻列寧格勒,冬季攻勢中,該方面軍進行托羅佩茨—霍爾姆戰役,前進了250公里,從南面縱深包圍敵傑米揚斯克集團6個師,但沒能消滅對方,1942年10月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成為西北方面軍司令,他降為第11集團軍和第34集團軍司令。2月底消除傑米揚斯科登入場後,鐵木辛哥調走,科涅夫上將接任司令,因不願力戰只當了3個月司令就被撤換,他於1943年6月復任西北方面軍司令,8月晉升為上將,但還是攻擊乏力,11月方面軍撤銷,他調烏克蘭第1方面軍,給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大將當副手,參加了科爾孫-舍夫琴科夫斯基戰役的準備和實施工作。1944年2月瓦圖京死後,大本營代表朱可夫元帥自兼司令,讓他去中部戰線拆分西方面軍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大將的部隊,成立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屁股還沒做熱就又被降級,接替伊萬·丹尼洛維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任第60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指揮該集團軍參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維斯瓦河奧得河、摩拉瓦—俄斯特拉發布拉格等戰役,在攻占捷爾諾波爾、利沃夫、登比察、克拉科夫、卡托維采、尼斯、比斯考和摩拉瓦—俄斯特拉發等城市的戰鬥中,戰功卓著。所指揮的部隊因勝利作戰,受到最高統帥14次通令嘉獎。因在1945年的多次戰役中,對集團軍指揮有方,堅決果斷,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曾任庫班軍區司令(1945.7)、駐德蘇軍副總司令兼駐德軍管局總指揮(1946.7)、遠東部隊總司令助理,主管軍訓。1951年2月起任總參軍事學院副院長。1954年5月起任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1968—1970年在華沙條約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司令部擔任領導工作。1970年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軍事顧問監察員。蘇聯第二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列寧勳章4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3枚,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和榮譽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

著作

《我們的光榮軍隊》,莫斯科1958年版;《偉大衛國戰爭史上的根本問題》,莫斯科1966年版;《現代化作戰和一長制》,載《軍事革命問題》一書,莫斯科1965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