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達仰·布弗萊

帕斯卡·達仰·布弗萊

帕斯卡·達仰·布弗萊(Pascal DAGNAN-BOUVERET, 1852-1929),於1852年1月7日在巴黎出生,1929年在上索恩省的沃蘇勒去世,是法國十九世紀末期學院派繪畫的名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斯卡·達仰·布弗萊
  • 外文名:Pascal-Adolphe-Jean Dagnan-Bouveret
  • 英文名:Pascal DAGNAN-BOUVERET
  • 別名:帕斯卡·阿道夫·讓·達仰-布弗萊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性別:男
  • 國籍:法國
  • 出生年月:1852年1月7日
  • 去世年月:1929年
  • 職業:藝術 畫家
  • 畢業院校: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人物簡介,個人年表,人物生平,影響,老師與朋友們,作品被收藏,參考文獻,

人物簡介

帕斯卡·達仰·布弗萊,帕斯卡·阿道夫·讓·達仰-布弗萊(Pascal-Adolphe-Jean Dagnan-Bouveret),1852年1月7日生於巴黎,1929年在上索恩省維祖爾附近逝世,是19世紀末法國學院派繪畫大師之一。
他的父親在巴黎當裁縫,他則在默倫由祖父加布里埃爾·布弗萊(Gabriel Bouveret)撫養長大。後來,他將祖父的姓氏布弗萊(Bouveret)也加進自己的姓名當中,表示敬意。他自小在繪畫上稟賦超群,於1869年前往巴黎,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求學。先是在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的工作室學習,後來又師從讓·萊昂·傑羅姆(Jean-Léon Gérôme,1824-1904)。在此期間,他遇到了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Jules Bastien-Lepage,1848-1884),居斯塔夫·庫圖瓦(Gustave Courtois, 1853-1923)和保羅·阿爾伯特·貝納爾(Paul Albert Besnard, 1849-1934),並與他們成為好友。直到1880年代,達仰都生活在他的朋友巴斯蒂安·勒帕吉的陰影下,勒帕吉過世後,達仰才站到了藝術舞台的台口,獲得沙龍的成功。在藝術生涯的最後階段,他創作了許多肖像畫作品。憑藉其創作的總體成就,他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大獎。
達仰是當選法蘭西研究院院士中最年輕的藝術家之一。1900年10月27日,他又當選為法蘭西美術學院院士,因而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極其重要的藝術家,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也很出名。
1920年,中國畫家徐悲鴻(1895-1953)在到達法國之後就曾經到達仰的畫室中學習。由著這段歷史,達仰和貝納爾一樣,對中國現代繪畫的先鋒派藝術家們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個人年表

1852年 - 1月7日生於巴黎。

1869年 - 先後進入著名畫家卡巴內爾和熱羅姆畫室。

1872年 - 《墳墓前的聖女》,得初試圖畫比賽第四名。

1873年 - 《克勞迪烏斯被選為皇帝》,得初試圖畫比賽第一名。

1875年 - 《耶穌為門徒洗腳》,得初試圖畫比賽第八名。

1876年 - 《聖彼得矢口否認》,得羅馬獎二試第二名。
《普里阿摩斯向阿喀琉斯要回赫克托的屍體》,獲羅馬獎的二等獎,並獲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競賽大獎。

1877年 - 《亞歷山大大帝劍斬戈爾迪之結》獲羅馬獎二試第二名。
《帕比里烏斯之死》獲入圍第四名。

1878年 - 《奧古斯都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墓前》在羅馬獎競賽中獲第五名。
《曼儂·勒斯科》獲沙龍第三名獎章。

1880年 - 《事故》獲沙龍一等獎。

1885年 – 獲榮譽團騎士勳章。首次前往布列塔尼。

1887年 - 5月19日,得530票當選沙龍評審委員會委員。

1888年 – 年初前往阿爾及利亞。
11月,榮任慕尼黑巴伐利亞皇家學院名譽會員。

1888年 - 與華爾德成婚。

1889年 - 獲巴伐利亞聖米迦勒會四級勳章。
獲法國藝術家協會榮譽獎章。
世界博覽會榮譽獎章。
《布列塔尼赦罪朝聖節》和《葡萄園中的聖母》獲大獎。
獲慕尼黑和根特金獎章。

1891年 – 1月1日,獲榮譽團軍官勳章。
3月25日,獲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外國人會榮譽會員。

1892年 – 1月24日,柏林國家美術學院合作院士。
2月24日,里約熱內盧國家美術學院榮譽教授。
1893年 - 芝加哥國際展覽會非參賽展出。

1897年 - 4月23日,德勒斯登薩克森皇家學院院士。
10月17日,《耶穌在客西馬尼》獲德勒斯登國際展覽會金獎。

1900年 - 世博會獎章。
10月27日,法蘭西學院院士。

1902年 - 10月27日,布魯塞爾美術協會榮譽會員。

1904年 - 8月6日,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院士。

1906年 - 1月21日,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榮譽院士。

1908年 - 1月23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外國榮譽院士。

1913年 - 7月20日,在維祖爾為哲羅姆雕像揭幕。
12月28日,布拉格皇家學院合作院士。

1914年 - 11月28日,向柏林皇家美術學院提出辭呈。

1918年 - 8月18日,他的獨子,讓·達仰·布弗萊醫生在前線為法國捐軀。

1923年 - 12月10日,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院士。

1926年 - 11月28日,妻子逝世於巴黎。

1927年 - 7月7日,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學院繪畫部合作院士。

1929年 - 7月3日,逝世於上索恩省維祖爾附近的昆塞

人物生平

讓·帕斯卡·阿道夫·達仰(Jean Pascal Adolphe Dagnan)於1852年1月7日在巴黎出生,他是巴黎一名服裝師的兒子。六歲時母親亡故,由祖父母撫養,生活在默倫的明智的布爾喬亞小天地里。他後來出於感激,把祖父布弗萊(Bouveret)的名字加在自己姓氏上,成為達仰-布弗萊。16歲時,父親在巴西經商,他拒絕前往父親處生活,父親盛怒之下取消了給他的一切補貼。
1869年,達仰來到巴黎,當時十分貧窮的他暫住在第19區魚市郊路一幢房子的閣樓上。他在那裡幸運地成了讓·巴蒂斯特·柯羅(1796-1875)的鄰居,經常去拜訪那位風景大畫家。柯羅也熱忱地接待他,指導他,給他提出不少教誨。此後他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就讀,在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的畫室學習。
當時時局混亂,在1870年普法戰爭、1871年巴黎公社之後,他的課程不得不停止。1872年,他重拾學業,去的是讓·萊昂·熱羅姆(1824-1904)的畫室。他在那個時期遇到了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Jules Bastien-Lepage,1848-1884)、居斯塔夫·庫圖瓦(Gustave Courtois,1853-1923)和保羅·阿爾伯特·貝納爾(Paul Albert Besnard,1849-1934),大家成為好友。
他於1876年獲得羅馬大獎(Prix de Rome)二等獎,而後前往弗朗什-孔泰,專注於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和創作。開始時,他的光芒略受好友巴斯蒂安·勒帕吉的遮蓋,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勒帕吉去世之後,他才走到了藝術舞台的聚光燈下,並在法國藝術家沙龍上獲得成功。
在他婚後的1880-90年代,他開始創作更為個人化和生活化的題材,畫了不少妻子、朋友和家庭成員的肖像。
他從1887年起成為沙龍評審成員之一。
1885年之後,他經常前往布列塔尼地區,這片土地給予他靈感,使他創作出許多相關的油畫作品。其中,《布列塔尼的宗教儀式》(Le Pardon en Bretagne )為他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贏得了一枚榮譽獎章。

1886年,他創作了一系列以布列塔尼赦罪朝聖為主題的作品,這是用戲劇方式表現的一種習俗,後來吸引19世紀末許多藝術家紛紛前往布列塔尼採風,創作一些同主題的作品,這其中就有高更、莫里斯·德尼以及一些納比派畫家(Les Nabis)。
《布列塔尼赦罪朝聖節》這件作品使達仰在1889年世界博覽會中得到榮譽獎章。
1896-1897年間,他愈發受到宗教題材的吸引。
在1900年世博會上,他的畫家地位已經確立,給予他的殊榮是專門獨辟一室展出他的作品。展出作品中包括一件巨幅油畫《最後的晚餐》。他以他的全部作品榮獲那屆世博會大獎。
1900年10月27日,他入選法蘭西美術院。達仰是當選法蘭西研究院院士中最年輕的藝術家之一。
1929年在上索恩省的沃蘇勒去世。

影響

達仰被認作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工作室在巴黎美術界享有盛譽。在這個工作室中,他不遺餘力地提攜與指導年輕的天才畫家們。
1920年,中國畫家徐悲鴻(1895-1953)進入達仰的工作室學習。達仰以及他的同事阿爾伯特·貝納爾對後來的中國現代藝術變革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老師與朋友們

帕斯卡·達仰·布弗萊的老師們: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23年9月28日生於蒙彼利埃,1889年1月23日死於巴黎,法國畫家,被認為是第二帝國時期學院派極受人們欣賞的大藝術家之一。
讓·萊昂·吉羅姆
讓·萊昂·吉羅姆(Jean Léon Gérôme),1824年5月11日生於上索恩省維祖爾,1904年1月10日逝於巴黎,是法國畫家、
雕塑家,美術學院成員。他與卡巴內爾一樣,也是第二帝國時期學院派繪畫的代表性人物。
帕斯卡·達仰·布弗萊的朋友們:
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
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Jules Bastien Lepage)是法國自然派畫家,1848年11月1日出生於丹維萊,1884年12月10日逝於巴黎。他的作品在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都有收藏:巴黎、倫敦、紐約、莫斯科、墨爾本和費城等。可惜的是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未能把他的天才完全發揮。他英年早逝,1884年12月10日年僅36歲,猝然死在巴黎第17區勒讓德爾路他自己的畫室里。他留下的部分作品由他的朋友帕斯卡·達仰·布弗萊繼續完成。
居斯塔夫·庫圖瓦
居斯塔夫·庫圖瓦(Gustave Courtois,1853-1923),他是吉羅姆的學生,學院浪漫派畫家,帕斯卡·達仰·布弗萊的知己。達仰還娶了居斯塔夫的表妹為妻。

作品被收藏

帕斯卡·達仰·布弗萊的作品由下列許多公眾機構和私人收藏:

巴黎:奧賽博物館、國民議會、高等美術學院
南希、里昂、科涅克:美術館
尚貝里:藝術歷史博物館
維祖爾:喬治·加雷博物館
默倫:市博物館
里斯本:Calouste Galbekian基金會
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藝術館
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L’Hermitage)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舊金山:美術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達赫希博物館(Dahesh)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匹茲堡:卡內基藝術博物館,弗里克藝術歷史中心
費城:藝術博物館
巴爾的摩:華爾德藝術博物館
諾福克:克萊斯勒藝術博物館
蒙特婁:美術博物館

參考文獻

Bénézit :《畫家、雕塑家、素描家、版畫家詞典》,Gründ,1999年
H.Rameau :《哲羅姆的學生:P·達仰·布弗萊、G·庫圖瓦、L·吉拉爾多、J·A·莫尼埃》維祖爾,Portusienne出版社,1979年
D.Sassi :《達仰·布弗萊:生活的色彩》
Gabriel.P.Weisberg :《反對現代:達仰·布弗萊和學院派傳統的轉變》,Dahesh藝術博物館和Rutgers大學出版社,2002年
Gabriel.P.Weisberg :《越出印象派:自然派的衝動》,紐約,1992年
René Bazin :《時代的顏色,達仰·布弗萊》,《費加羅報》,1929年8月21日
《P.A. 達仰·布弗萊作品集》 :芝加哥,芝加哥藝術學院Loan展覽會
D.Delouche :《布列塔尼畫家:一個省的發現》,巴黎,1977年
P.Grisel :《通訊中的達仰·布弗萊》,里昂呂米埃爾第二大學,藝術史DEA論文,1987年
Peng,Chang Ming :《達仰·布弗萊,探討一種繪畫語言的形成》,巴黎第四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