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

市南區

市南區,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地處青島市區南部,介於東經120°19′、北緯36°04′之間,面積30.01平方千米。2016年末,市南區總人口為58.03萬人(常住人口)。截至2018年,市南區下轄10個街道,區政府駐寧夏路286號。

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占青島時期(20世紀初),所轄區域卻有悠久歷史。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雄崖所。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市南區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

2018年,市南區地區生產總值1200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左右。完成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18億元,剔除政策性減稅等因素影響後,增長7%,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90.2%,較2017年提高9.3個百分點,高於全市16.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大幅提升。

2018年9月,市南區被評為2018年中國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市南區
  • 行政區類別:區
  • 所屬地區青島市
  • 下轄地區:9個街道辦事處1個社區工作委員會
  • 政府駐地:青島市寧夏路286號
  • 電話區號:0532
  • 郵政區碼:266071
  • 地理位置:青島市南部沿海
  • 面積:30.01平方千米
  • 人口:58.03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25.3℃
  • 著名景點棧橋小青島五四廣場、青島山、信號山、太平山、海水浴場
  • 火車站:青島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B
  • 行政代碼代碼:370202
  • 地區生產總值:1200億元(2018年)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氣候,自然資源,植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建置沿革

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占青島時期(20世紀初),所轄區域卻有悠久歷史;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雄崖所
明萬曆六年(1578年),即墨獲準在縣境內開放青島口。
清同治二年(1863年),青島口建立電報房、郵政局,今市南區域中西部成為旅客、商人云集之地。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是青島建置之始;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將租界分為內界、外界。內界稱青島區,其中青島區大部位於今市南區;其餘為外界,稱李村區。
宣統二年(1910年),屬內界的青島區、台西鎮
民國三年(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後,將占領區劃分為青島區和李村區,今市南區位於青島區。
城市簡圖城市簡圖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分屬青島區、別墅區和西鎮;
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統治青島後,分屬第一區、第二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設甲等區5個、乙等區3個、丙等區4個,今市南區域多屬甲等區;同年10月,市內於大港、台東和台西各設辦事處1個,分別稱為市區第一、二、三區聯合辦事處;今市南區域大部分歸聯合辦事處管理。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屬海濱區、西鎮、浮山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後,屬“市南保甲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青島後,市南區建置並成為青島市4個市區之一,市南區名稱沿用至今。
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4年,青島市撤銷浮山區,將麥島鄉、浮亢鄉、浮西鄉、三合鄉之田家村劃歸市南區,設立浮山辦事處。
1956年,浮山辦事處(後成立街道辦事處、人民公社)所轄浮西、麥島兩鄉劃歸嶗山郊區
1963年,撤銷台西區,將其所屬雲南路、南村路等5個街道劃歸市南區;同年,浮山人民公社劃歸嶗山縣
1978年,浮山人民公社又重新劃入市南區。
1987年,轄區有14個街道。
2004年5月,調整為9個街道和1個社區工作委員會,分別為八大峽街道、雲南路街道、中山路街道、八大關街道、湛山街道、香港中路街道、八大湖街道、金門路街道、珠海路街道及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下設7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8年6月,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改為江蘇路街道辦事處。2011年3月,對八大峽、雲南路、中山路、八大關、金門路、珠海路6個街道辦事處規模較小的部分社區居民委員會進行調整,減少社區居民委員會13個。截至2016年年底,有街道10個、社區65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市南區下轄10個街道:香港中路街道八大峽街道雲南路街道中山路街道江蘇路街道八大關街道湛山街道八大湖街道金門路街道珠海路街道,區政府駐寧夏路286號。
市南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市南區,地處青島市區南部,西起團島,與黃島區膠州灣相望,東至麥島,與嶗山區毗鄰,北與市北區相接,南臨黃海。介於東經120°19′、北緯36°04′之間,轄區東西長12.7千米,南北最寬處4.8千米,面積30.01平方千米。
市南區人民政府

地質

青島地區屬華北地台魯東地盾的一部分,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由於地殼上升剝蝕,境內缺失古生界地層,主要分布的地層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變質岩層,中生界侏羅系萊陽組,白堊系青山、王氏組,以及新生界的地層。市區地層出露有:前寒武等的元古界膠南群;缺失整個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有上侏羅統萊陽組、下白堊統青山組和上白堊統王氏組;新生界分布廣泛,層位為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區域內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南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其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形地貌

區域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由於嶗山地區花崗岩多次侵入,形成區域東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徵。受斷塊隆起與拗陷帶控制,在沿海斷塊與海水的沖刷作用下,沿海發育成海灣、岬角、島嶼等海岸帶地貌。
山脈:嶗山山脈從嶗頂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形成青島市區各個山嶺。轄區最高山嶺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伏龍山(海拔86米)、信號山(海拔99米)等。

水文

市南區的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較豐,冬、春基本斷流,屬季節性河流。德國侵占時期,青島河修建為大學路。20世紀80年代後,其他河流經歷次修整改造,成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網系統。區域海岸線12.38千米,沿海自西向東分布著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5處海灣。

土壤

青島地區主要屬於暖溫帶濕潤落葉闊葉林生物氣候區,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
棕壤: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黃堰土或黃堅土。主要分布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厚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岩或基性岩坡、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質地多為砂壤土至中壤土。棕壤形成過程中,母岩風化後產生的鈣、鎂、鉀、鈉等鹽基成分已被淋失,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鹽基不飽和。在耕作熟化情況下,土壤反應才接近中性,鹽基飽和。
鹽土: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布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10~50克/升,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植被

青島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及東亞海洋性季風區的邊緣,隸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植被組成以華北區系成分為主。由於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結果,世界各地理區系的植被相互滲透,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並混有熱帶、亞熱帶及東北成分植物。19世紀末起,通過植物引種馴化,增加了歐美、日本、地中海及東亞區系成分,不少樹種已“鄉土化”,成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共建種和優勢種。
針葉林植被 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群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溫性、暖溫性、寒溫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布。
闊葉林植被 由暖溫帶溫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群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群落的主體。1898年後,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 常綠灌叢有山茶、紅楠、大葉胡頹子、絡石、爬行衛矛等。落葉灌叢有胡枝子、華北繡線菊、榛、散花胡頹子、小葉錦雞兒、白檀、杜鵑等。灌木植被是園林和住宅小區綠化的主要植被之一。

氣候

市南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溫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溫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但無嚴寒,持續時間較長。據2002年測定,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5.3℃;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為-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青島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及東亞海洋性季風區的邊緣,隸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植被組成以華北區系成分為主。由於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結果,世界各地理區系的植被相互滲透,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並混有熱帶、亞熱帶及東北成分植物。建國後,通過植物引種馴化,增加了歐美、日本、地中海及東亞區系成分,不少樹種已“鄉土化”,成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共建種和優勢種。
針葉林植被: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群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溫性、暖溫性、寒溫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布。
闊葉林植被:由暖溫帶溫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群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群落的主體。1898年後,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常綠灌叢有山茶、紅楠、大葉胡頹子、絡石、爬行衛矛等。落葉灌叢有胡枝子、華北繡線菊、榛、散花胡頹子、小葉錦雞兒、白檀、杜鵑等。

人口

截至到2018年末,市南區總人口為58.83萬人(常住人口)。

經濟

綜述

2016年,市南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016.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83.19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933.22億元,增長7.9%。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91.8%。
2016年,市南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3億元,同比增長0.27%;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85億元,在區域總部企業分稅和支持青島市金融新區建設的背景下,剔除“營改增”等政策性因素影響,同比增長8.7%;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02億元,同比增長6.84%。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76.48億元,增長15.7%;地稅稅收收入86.56億元,下降9.5%。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
2017年,市南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095.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1%。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00.77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994.44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91%。
2017年,市南區轄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60億元,同比增長3.3%;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08億元,剔除“營改增”等政策性因素影響,同比增長7.1%;全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30億元,同比增長4.4%。全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95.03億元,地稅組織稅收收入66.07億元。
2018年,市南區地區生產總值1200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左右。完成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18億元,剔除政策性減稅等因素影響後,增長7%,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90.2%,較2017年提高9.3個百分點,高於全市16.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大幅提升。

第二產業

2017年,市南區工業增加值46.76億元,同比增長8.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8.65億元,增長9.14%,產品銷售率為99.73%。建築業總產值404.49億元,增長9.4%;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4.01億元,增長18.2%;實現利稅總額14.83億元,同比下降16.3%。
2016年,市南區工業增加值37.51億元,同比增長3.3%。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4.19億元,增長4.58%,產品銷售率為99.81%。建築業總產值369.88億元,增長22.2%;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5.68億元,增長6.46%;實現利稅總額17.73億元,同比增長16.2%。
2018年,市南區工業增加值49.52億元,同比增長1.6%。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96億元(不含供電公司),增長6.7%,產品銷售率為101.2%。建築業總產值506.49億元,增長25.2%;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5.6億元,增長11.7%;實現利稅總額14.12億元,同比下降4.8%。

第三產業

截止2016年末,全區經工商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27286戶,從業人員51000人,註冊資本(金)8.58億元;私營企業39986戶,從業人員111580人,註冊資本(金)1527.43億元。
2016年,市南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8.59億元,增長2.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78.85億元,同比增長19.2%;城鎮項目完成投資49.74億元,同比下降16.0%。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61個,新開工項目11個,竣工項目8個;新增固定資產8.32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2.71萬平方米。
2016年,市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8.2億元,增長9.5%。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53.5億元;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96.4億元;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5.9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72.3億元。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4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5.3%;其中,服裝類實現零售額79.1億元,增長2.1%;石油類實現零售額71.5億元,下降0.5%;糧油食品類實現零售額27.1億元,增長36.7%。
2016年,市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554.1億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出口額359.1億元,同比下降7.7%;進口額195億元,同比下降17%。主要出口商品為服裝紡織品、金屬製品、機械設備、鋼材等,主要進口商品為鐵礦砂、原油、成品油、煤等大宗資源類商品。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54個,契約外資7.5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3億美元,增長0.09%。全區累計引進5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668個,實際利用內資130億元,增長10%。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經工商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31875戶,從業人員60615人,註冊資本(金)11.79億元;私營企業43709戶,從業人員132185人,註冊資本(金)1716.62億元。
2017年,市南區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6.27億元,增長12.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87.35億元,同比增長10.8%;城鎮項目完成投資18.92億元,同比增長20.5%。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81個,新開工項目25個,竣工項目7個;新增固定資產11.41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9.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5.39萬平方米。
2017年,市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96.32億元,增長10.8%。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7.03億元;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29.31億元;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7.98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2.0億元。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74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4.0%;其中,服裝類實現零售額84.79億元,增長9.8%;石油類實現零售額74.29億元,增長4.3%;家用電器類實現零售額26.56億元,增長68.3%。
2017年,市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678.72億元,同比增長18.4%。其中,出口393.28億元,同比增長5.1%;進口285.44億元,同比增長43.3%。主要出口商品為服裝紡織品、金屬製品、機械設備、鋼材等,主要進口商品為鐵礦砂、原油、成品油、煤等大宗資源類商品。
2017年,市南區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73個,契約外資3.01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4.5億美元,增長49.38%。全區累計引進5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576個,實際利用內資115億元,增長15%。
2018年,市南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63.8%,城鎮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92.6%。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83個,新開工項目11個,竣工項目31個;新增固定資產73.33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7.4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71萬平方米。
2018年,市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23.73億元,增長8.1%。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73.97億元;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34.83億元;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8.52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6.41億元。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52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6.5%;其中,服裝類實現零售額92.62億元,增長9.2%;石油類實現零售額75.46億元,增長1.6%;家用電器類實現零售額32.96億元,增長24.1%。
2018年,市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649.72億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444.74億元,同比增長13.1%;進口204.98億元,同比下降28.3%。主要出口商品為服裝紡織品、鋼材、金屬製品、機械設備等,主要進口商品為鐵礦砂、原油、成品油、煤等大宗資源類商品。
2018年,市南區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83個,契約外資7.96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6.16億美元,增長84.8%。全區累計引進5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594個,實際利用內資135億元,增長14.8%。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新增登記失業人員14254人,市南區註冊單位吸納就業116847人,自主創業3808人,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490人。全年共有2530戶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有各類養老機構23處,床位3758張。
2018年,市南區區財政用於民生支出39.4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3.1%。完成10件21項區辦實事。發放創業補貼資金2416萬元,培訓1.13萬人,新增就業10.8萬人,扶持創業3760人。
截止2018年末,市南區新增登記失業人員13767人,市南區註冊單位吸納就業107714人,新增扶持創業人數1700人,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512人。共有2270戶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有各類養老機構22處,床位3241張。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市南區有義務教育學校35所。其中,國小27所,國中8所,在校小學生29968名、國中生7969名;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99名;省、市級規範化學校36所。有幼稚園48所,其中,公辦幼稚園32所,民辦幼稚園16所;山東省十佳幼稚園7所,青島市十佳幼稚園11所,省、市級示範幼稚園36所。招收3~6歲在園幼兒12418人,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9%。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共有國小29所,在校學生3.11萬人,增加3.32%,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共有初級中學10所,在校學生0.78萬人,減少2.5%,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2018年,市南區南京路國小投入使用,九年一貫制學校(原48中)竣工,寧德路國小及幼稚園封頂,金門路國小重建工程開工,學生營養午餐東部配餐中心啟用。接收市直部門所屬5所幼稚園,新增3所公辦幼稚園,增加學位660個。
截止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國小29所,在校學生3.25萬人,增加4.5%,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共有初級中學10所,在校學生0.81萬人,增加3.85%,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底,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2處,其中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文化站10處。建成6個文化產業園區,中國(青島)新媒體基地正式開工建設,文化創意企業達到3510家。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2處,其中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文化站10處。建成中國(青島)新媒體基地、新壹百創意文化產業園等7個文化產業園區,正式開工建設,文化創意企業達到3600家。
截止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2處,其中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文化站10處。建成中國(青島)新媒體基地、新壹百創意文化產業園等7個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企業達到3600家。

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市南區共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7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0所。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共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7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0所。
2018年,市南區新建、更新健身場所102處。完成省運會部分賽事承辦及服務任務,開展文化惠民活動3100場(次),“啡閱青島”服務點達130家。
截止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7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

科學技術

2016年底,市南區共有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勵5項,其中最高獎1項,自然科學獎2項,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市級科學技術獎勵33項。90個項目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立項扶持,取得資金支持3831.3萬元。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6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5家。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4181件,發明專利授權量933件,有效發明專利2903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山東省著名商標3件,山東省名牌產品1家,山東省服務名牌4家,獎勵15家品牌企業440萬元。獲17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標準化獎勵資金139.5萬元,主持、參與制定、修訂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90項。
2017年,市南區獲省級科學技術獎勵16項,其中最高獎1項,自然科學獎1項,科技進步獎14項;獲市級科學技術獎勵40項。新增市級及以上創新平台6個,爭取市級及以上科技資金2372.884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26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6家,技術契約交易額16.38億元。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2224件,發明專利授權量841件,有效發明專利3238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山東省名牌產品1家,山東省服務名牌9家,註冊商標總量22091件,持續居全市首位。獲52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標準化獎勵資金106.7萬元,主持、參與制定、修訂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39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新增山東省省長質量獎1件。
2018年,市南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0家、新增市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12個。新認定“專精特新”產品(技術)30項,3家企業入圍瞪羚企業名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79家,“百千萬”工程入庫企業287家。新增2家市級孵化器、4個市級雙創服務示範平台(基地),發明專利授權量830件、有效發明專利3684件,同比分別增長12.8%、14.8%。新增註冊商標3879件、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54件,同比分別增長28.3%、68.8%。引進各類人才3.5萬人,其中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各1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名。
2018年,市南區獲國際合作獎1項,省級科學技術獎勵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科技進步獎5項;獲市級科學技術獎勵34項。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2個,爭取市級及以上科技資金4746.9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9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6家,新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技術契約交易額20億元。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215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892件,有效發明專利3740件。新增山東省名牌產品2家,山東省服務名牌16家,註冊商標總量26741件,持續居全市首位。獲70項國家、行業標準,標準化獎勵資金247.3萬元,主持、參與制定、修訂的國家標準31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省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底,市南區共有衛生機構424處,其中,醫院29處(三級醫院4處、二級醫院2處、一級醫院6處、專科醫院17處),療養院17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社區衛生管理中心1處,婦幼保健機構1處,衛生監督所1處,血站1處,門診部35處,診所及醫務室289處,其中綜合診所84處,口腔診所84處,中醫診所63處,美容診所23處,衛生所、醫務室和保健站35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4處,其他類別衛生機構2處。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共有衛生機構 391處,其中,醫院29處(三級醫院5處、二級醫院14處、一級醫院7處、專科醫院14處),療養院5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社區衛生管理中心1處,婦幼保健機構1處,衛生監督所1處,血站1處,門診部41處,診所及醫務室267處,其中綜合診所75處,口腔診所81處,中醫診所60處,其他49處,衛生所、醫務室和保健站26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0處,其他類別衛生機構3處。
截止2017年末,市南區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0540人,其中執業醫師 3980人,執業助理醫師200人。全區擁有醫療床位6847張,其中醫院床位數6178張。
2018年,市南區新增3處院前急救站,嘉祥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提供老年人免費體檢和白內障復明、高風險孕婦免費基因檢測等健康服務6.7萬餘人(次),60個全科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服務9.1萬餘人(次),專家社區坐診服務居民2741人(次),發放低保金、醫療救助金、臨時救助金等4395萬元,各類優撫撫恤補助金9800餘萬元。建成社區助老食堂、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各2處,新增養老床位233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惠及老年人6600餘人。
截止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衛生機構393處,其中,醫院27處(三級醫院6 處、二級醫院12處、一級醫院7處、專科醫院13處),療養院4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社區衛生管理中心1處,婦幼保健機構1處,衛生監督所1處,血站1處,門診部37處,診所、衛生所及醫務室275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1處,其他類別衛生機構3處。
截止2018年末,市南區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1878人,其中執業醫師4420人,執業助理醫師204人。全區擁有醫療床位7513張,其中醫院床位數6817張。

風景名勝

  • 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
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市南區太平山東南麓,芝泉路20號。始建於1977年4月,198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建築面積4878平方米,占地面積22169平方米。館內設有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館、業務資料樓和革命烈士群雕塑像。紀念堂主廳正面懸掛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和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李慰農郭隆真及各個時期青島犧牲的142位著名烈士遺像,兩壁書寫6000多位革命烈士英名。是青島市革命傳統教育主場地。
  • 駱駝祥子博物館
駱駝祥子博物館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20世紀30年代,著名現代作家老舍在此居住期間創作著名小說《駱駝祥子》。2005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將老舍故居改建為駱駝祥子博物館。2009年開始施工,2010年5月24日建成正式開館,為全國首個以文學名著命名的名人故居博物館。一樓展廳面積132.98平方米,全面展示老舍在青島期間的創作和生活情況。二樓為文藝沙龍,面積105.60平方米。
  •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位於福山支路5號,建於1989年,原為德國膠澳總督副官、海軍上尉弗萊海爾·利利恩可龍的住宅。占地4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124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1923年近代思想家康有為購為寓所,取名“天遊園”,1927年病逝於此。1985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建立康有為故居紀念館對外開放。1994年因年久失修房屋瀕危關閉。2000年9月30日修復後重新開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著名人物

  • 宋春舫
宋春舫(1892—1938),別署春潤廬主人,劇作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和戲劇藏書家,中國海洋科學研究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浙江吳興人。1911年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英語。1914年春去瑞士日內瓦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並獲碩士學位。1916年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法文教授。他還出版過遊記集、翻譯作品、劇本《青春不再》和法文版《現代中國文學》《中國戲劇》兩書,著有經濟學文章等。
  •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曾化名蔡振、周子余。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浙江紹興山陰縣人,原籍浙江諸暨。
1912年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並主持制定《大學令》和《中學令》。1916年12月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主張“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實行教授治校。1920—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其代表作有《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等。
  • 梁實秋
梁實秋(1902—1987),原名梁沼華,字秋實,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譯家、作家、學者、教授。浙江杭縣人,生於北京
1915年秋考入清華學校,開始寫作並發表翻譯小說、散文詩作。1923年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1930年受聘為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副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後遷至台灣,歷任台北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英語教研所主任、文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一生留有2000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是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雲集》《偏見集》《秋室雜文》和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1987年11月3日病逝於台北。

城市榮譽

2018年9月,市南區被評為2018年中國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