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盆地

巴里坤盆地和伊吾谷地是一個基本連通的長條狀斷陷盆地,常以前山樑(達子溝)為界將其分為兩個地貌單元,但有的則統稱為巴里坤盆地或巴伊盆地,現分別為兩個縣政府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里坤盆地
  • 外形:長條狀斷陷盆地
  • 特點:底部平坦、氣候高寒
  • 分類:地理
巴里坤盆地,四面環山、環境封閉、底部平坦、氣候高寒。它是由巴里坤山(南山)北天山(麥欽烏拉山)和小夾山(西山)等所包圍的山間盆地。其中南山最高,北山次之,西山最低(乾燥剝蝕中低山),尤其盆地西北處的低山丘陵區,成了水汽和冷空氣入侵的天然缺口。盆底東窄西寬,東端最窄處松樹塘一帶有14公里,而最西寬達60多公里(黃土場西面),面積3380平方公里。
巴里坤盆地地勢東高西低,巴里坤湖為盆地最低處海拔為1553米,巴里坤城附近為1638米,奎蘇1800多米,松樹塘1900~ 2000米,因此過去流傳的巴里坤“五奇”之首即為“百川西流”,完全是地勢傾斜方向之表現,與我國“西高東低,大江東流”正相反。
巴里坤盆地雖地高天涼,熱量不足,但因地處山北迎風坡,地形雨較多,所以水分充裕,植被較好,有大片的草原牧場和山地森林,是天山“三大牧場”和新疆“五大草原”之一,也是號稱“東疆糧倉”的小麥產區,現在經地區科學論證,認為巴里坤盆地是實施“南園北牧”戰略中山北的“北牧”重點。
巴里坤盆地是古代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國中蒲類國所在地,湖東為前蒲類國,湖西為後蒲類國。那時草原生態還未被人類開墾,所以蒲類古牧國“營畜牧,有牛、馬、駱駝、羊……國出好馬”(《後漢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